應有盡有,火力全開《驢得水》
5月
26
2014
驢得水(胡福財 攝,廣藝基金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4次瀏覽
謝東寧(特約評論人)

近年來大陸劇場演出,在官方政策的帶領之下蓬勃發展,觀眾人數和演出場次也快速膨脹得驚人,譬如大陸電影圈票房,動不動就以「一個億(RMB)」計算,新興的劇場界也不遑多讓,巡迴「百場」已經不稀奇,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的兩個舊戲新演(《兩隻狗的生活意見》、《戀愛的犀牛》),已經累積破千場的演出記錄,光憑數字就可以讓台灣的劇場工作者,為之瞠目結舌、望之興嘆。

不過劇場演出不能光看場次和票房,我們或許會說,台灣劇場圈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開放的思想環境、與較為成熟的現代劇場環境,作品的創意與內容是台灣的優勢。這話雖然可以令自己心安,但看過了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驢得水》的精彩演出,這優勢還能保持多久,不禁在筆者心中響起了一個問號?

去年大陸最具話題的小劇場作品,有從校園打進主流市場的南京大學校園話劇《蔣公的面子》,與民間劇團斯立戲劇的小劇場作品《驢得水》,前者以傳統文學風格、後者以市場戲劇效果風靡整個大陸劇場界,雖然各擅所長但演出都早已超過百場,成為不同人馬各擁其主的兩齣「神劇」。這次廣藝基金會能將《驢得水》引進高雄、台北兩地演出,也讓台灣的劇場觀眾,能親身體驗其傳聞魅力到底如何?

《驢得水》故事時間設定在民國三十一年,地點是位於鄉村的三民小學,校長和三位老師用一頭驢來假冒教師「驢得水」領薪水,某天長官來視察,趕緊找來鐵匠冒充這位不存在的英語老師,過程笑料百出,結果更為荒誕,長官竟然將這位冒牌老師當模範農村教育家,準備好好包裝去領美國慈善家的補助,但冒牌老師最終紙包不住火,眼見美國慈善家來訪,一群人想盡各種荒誕的手段與方法,只為了繼續欺騙,拿到一百萬的鉅額捐款。

故事有點類似果戈里的喜劇《欽差大臣》,重點是在諷刺官僚體系的虛假,但這齣戲卻更為在地化,將幾位有志於改變中國農村貧愚弱私面貌的知識份子,面臨現實教師薪資、教學資源貧乏,利用巧門多報了一份教師薪資,然後帶來的一連串的「現實主義荒誕喜劇」(據編導說,故事靈感是來自真實案例),所以全劇處處都是暗喻今日官僚的「擦邊球」諷刺笑料,加上古典的義大利即興喜劇誇張肢體,好萊塢式笑點不斷的快節奏編劇,以及演員火力全開的高能量演出,構成了這一齣話題性十足的成功喜劇。

這齣戲的話題性,也是在編劇巧妙地將這虛偽的官僚,推給國民黨時代的民國,閃過了大陸的審批制度,其中又融合了共產黨對於農村教育的重視,看似有志於教育百年大計的老師,卻身陷今日一切為錢看的腐敗官僚,以及種種中國見怪不怪的奇誕荒謬現象,以及將「驢」與「人」(老師)的相互比擬,眾生喧嘩、怪力亂神地描繪出一幅馬奎斯小說裡,悲喜交加的魔幻寫實景象。

所以編導其實是很有智慧地將「反抗」現存社會亂象,包裝在荒誕的喜劇節奏之中,所有的諷刺都是隔空打牛,但又點到為止(包括悲傷)讓各方觀眾各取所需,無論你要解釋為社會寫實?或者商業鬧劇?豐富的內容算是應有盡有。雖然對筆者來說,這齣戲缺乏角色性格的統一、故事情節的過於喧囂、以致於無法對人性有更深沈的挖掘,不過有了去大陸演出,觀眾邊滑手機邊看戲的經驗,能在兩個小時演出時間內,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睛,對於這齣戲的煞費苦心,也真的是衷心佩服。

話說回來,一齣戲能夠演出超過百場,其中累積的各方經驗與觀眾回饋,真的是創作的最寶貴養分,大陸劇場依這樣子的速度發展,再加上台灣政府文化單位的貧乏作為,將來大陸劇場的佔領台灣快速膨脹的表演場館,恐怕也會像電視台一再重播「甄嬛傳」一般,毫不意外。

《驢得水》

演出|斯立戲劇(北京)
時間|2014/05/23 19: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一齣以寫實為基礎的戲劇,演員在舞台上爭吵的面紅耳赤,直至謝幕時仍可見角色的情緒尚未脫離。讓人不禁嘆息台灣現代戲劇尚未領略寫實的真諦,便躍進到非寫實的劇場形式,實為可惜。(羅揚)
5月
29
2014
連環炮似的劇情能被細細記起多少最後變得不重要,觀眾最終得到的是知識分子理想幻滅與官僚體系上下其手的結論,而這些嘲諷放在虛構的民國三十一年時空,對照現下仍不顯過時。「人不如牲口」從劇名命名開始,到戲裡驢被殺了,更深層的「人殺了自己」的指控滲出血水。(紀慧玲)
5月
28
2014
編劇用「驢」來代稱,其實也是一語兩關,「驢」本身是真有其「驢」,但也用來批判這個社會現況,不停地用鴕鳥心態,來面對跟處理已經發生、或是即將發生的危機。(吳承翰)
5月
27
2014
由大陸劇團演出的《驢得水》,可發現對岸藝術家們,對於目前整體大陸社會現象的反省,並由此劇受歡迎的程度,可見它於多數人中逹成的共鳴,這份省思,也同時反應了大陸於藝術文明上的正逐漸成長著。(李旻原)
5月
22
2014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
相反地,恐怕正是這一套借助舞台與修辭的形式,一再展演人物身分的敘事方法本身,在需求著酷兒與白恐來讓自己變勇敢、變得沒有自我疑問。最終,反過來以極其有效地舞台調度與演出,對著觀眾建立起了一種魅惑的關係。
12月
31
2024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