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可愛台灣人《可愛冤仇人》
7月
16
2014
可愛冤仇人(金枝演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79次瀏覽
梁羽淳(劇場愛好者)

看戲,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件事?

這幾年在台灣看到各式各樣的文創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藝文活動有越來越走入大眾生活的趨勢。然而表演藝術對許多人而言,仍舊存在著難以消弭的距離感。在傳達演出訊息時,往往會得到「看不懂」、「聽得懂嗎」、「票會不會很貴」,甚至「有沒有中文字幕」這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回應與疑惑。

從小在歌仔戲棚下長大的金枝演社創辦人王榮裕,自2009年開始「金枝走演‧美麗台灣」計畫,五年來走過上百個鄉鎮、邀請鄉親免費來看戲,憑著一股執著的傻勁,想重現「以前的年代,再窮,也可以拉張板凳到廟口看戲」那樣淳樸快樂的畫面。第100場「金枝走演」,回到台北華山的戶外劇場,草地搭起戲棚,擺上紅紅白白的塑膠板凳,我說如果再多幾攤香腸、臭豆腐,簡直就成了一場都市叢林的廟會嘉年華。

走演戲碼《可愛冤仇人》是金枝演社的特色「胡撇仔」戲,所謂「胡撇仔」一詞來自日語外來語「オペラ」(opera),由於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禁演歌仔戲,本土劇團改以西洋樂器搭配日本軍歌、民謠,成為台灣表演史上相當特殊的一種演出形式。隨著台灣光復後,「胡撇仔」戲劇加入更多流行歌曲(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日本歌曲改編為閩南語)、華麗戲服、社會事件等元素,成為獨樹一格的「台劇」。

《可愛冤仇人》首演距今已有十餘年,堪稱金枝演社最經典的戲碼之一,全劇時空背景橫跨30到70年代的台灣社會,一首《愛神》搭配當年一代妖姬崔苔菁的經典銀管裝造型,拉開了「金枝大酒家」的序幕。其實仔細來看,劇中每個角色、每首歌曲,都可以代表一段時代、一種流行文化的縮影。男主角千里從一個肉粽小販、(偷渡)到美國留學,再意外成為江湖上傳說的「哭泣殺神」,與小酒家女(後來變成媽媽桑)紫雲之間,看似荒謬曲折、卻又讓人「好像也不意外」的愛情,事實上是觀眾的集體記憶所共享、建構的認知。而另一組三角戀情:貓王造型登場的歌廳紅牌志強,受到富家嬌嬌女美麗的愛慕,卻心儀清純歌女秋燕,如此瓊瑤式的劇情,不也是我們都似曾相識的橋段?

以群眾集體回憶重建的場景與劇情,固然容易打動人心、得到觀眾認同,本土劇場卻往往受限於另一種語言文化的框架,所謂「台味」,在很多時候就是與「台語」劃上等號,但這樣的等於,或許略顯膚淺。對於閩南語非母語的觀眾而言,字幕或許是幫助入戲的必須,這也是「金枝走演」至客家庄、乃至原民部落,能夠更體貼觀眾的小細節。相信金枝的「台」,不僅僅是表面功夫,假以時日,期待如此美好發心的走演,發展出更兼容並蓄的深度與廣度,用戲劇美麗台灣寶島。

《可愛冤仇人》

演出|金枝演社
時間|2014/07/12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戶外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