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性」感受《交感計畫》
7月
24
2014
交感計劃(曉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29次瀏覽

演出: 曉劇場

時間: 2014/07/20 18:30

地點: 院子劇場

文 李承曄(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

在黃昏的天空中,停滯在眼前的香料與海鮮灑落在地上,這樣的灑落不斷地重覆又重覆,一次又一次,形成看似混亂卻寫實的場景。同時間那食物氣味交疊而成,所帶來陣陣濃烈的氣味,正刺激觀眾的嗅覺,然而這滋味是那麼辛辣且令人作噁。在這如此重複性且強烈的演出中,不禁地驚嘆,這也許就是生活。

曉劇場的2014創作計畫《交感計畫》,選擇到高雄地區新興的展演空間院子劇場演出,並與院子劇場的藝術總監馮靖評共同創作。演出前十分值得期待的是,這所謂的交感的感官內容到底會是什麼? 另外在院子劇場,這樣以一個完整透天建築的展演空間,能否建構與演出達到相互的默契與關聯性?

上半場的《The Cave》,演出空間在院子劇場的戶外院子。一排被放置滿滿食物看似ㄇ字形的桌子上,在桌子後方,是一個極大的斜坡,然而這樣的舞台,似乎暗喻著那潛藏極度不穩定的生活狀態。接下來的演出,會看見一個女子開始料理著眼前的食材,伴隨著緩和的節奏,開始製作一道又一道的料理,餵食著在斜坡上的男子。身為被餵食的對象,男子在斜坡上寫下某些訊息,這樣行為正企圖去建構一個型態:一個藉由當中大量的壯陽食材述說,一個叫做「性」的生活。

規律性的做愛型態,雖然看似女性牽引著男性,但當燈亮起時,一個倒吊的機關開始躺下,男性恰巧主導著這一切。女性的聲音,則開始在樓上的窗邊響起,愉悅成了當下的現狀。在接下來這樣的生活型態,劇烈地不停地挑戰著觀眾,餵食、微笑、做愛、聲音,如此規律性,如此生活化,正不斷地建構出一個假像的虛實感。當女性開始不再做牽引,男性從一個被動性轉為一個主動性的要求角色時,這一切變調了。衝突後,那食物所傳來陣陣的腥臭味,是如此令人作噁,但想一想,這何嘗不是一個叫做「生活」的現實。

下半場的《白‧素‧貞》,則移到2樓的建築空間,一個聲音不斷地提起類白蛇傳的故事,一個女子穿著婚禮白紗開始化妝。這樣的化妝行為恰巧可以述說,關於自我能否信任當下一個叫作自己的形體。當音樂開始奔放,邀請眾人的狂歡熱舞,停止時,女子開始尋找一個依靠,這依靠不鎖定對象,只是一個叫作溫度的陪伴。狂歡後,接續著開始到三樓的空間,當列印完一張又一張的假想生活菜單,演出加入一個觸覺型態,「穿胸罩」。

演員開始邀請與教導觀眾戴上胸罩,胸罩讓一切回到女性的自我,一個又一個穿著胸罩的觀眾,隨著演員到了四樓演出空間。一個滿滿都是胸罩的場景,將白素貞一生痛苦,藉由年代、衛生棉的紅色點滴,告訴觀眾那身為女性部分的無奈與痛苦。演出隨著白蛇傳故事到終點,觀眾們來到頂樓戶外空間,女演員穿起白蛇的頭套,開始不停地詢問觀眾姓名。

你是誰? 我是白素貞

你是誰? 我是白素貞

此時那個依靠與眷戀不再出現,在眼前則出現一個獨立女性的形象。

整體來說,藝術家藉由不同激盪的觀點,成功地利用這空間,創造出一個性別與生活議題下的演出。那《交感計畫》是什麼? 我想讓一切身體感受,Make it Real,會是最好的想像。

《交感計畫》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計畫的兩個作品,可說都充滿了色香與慾念,形式上充分運用了整棟樓房空間,進行色、慾的意識流動;《白‧素‧貞》帶領觀眾從室內走到了四樓頂,瞬間感到戶外的清涼開闊,其實也隱隱然幫助了故事演出到此女人覺醒的氛圍,而不僅僅是幫忙表演空間與現成場景的轉換而已。(楊美英)
7月
29
201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