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戲,聲韻傳承《盡忠報國》
8月
08
2014
盡忠報國(民權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36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連四檔「再現看家戲」最終章,請出臺北資深劇團民權歌劇團,由老團長夫人兼首任當家小生王束花女士,傳承內台時期的代表作《盡忠報國》,長女林嬋娟從冗長的連台本戲情節中提煉出重要關目,凝鍊重組再現經典劇目的舞台魅力。

成立於1970年的劇團最早落腳於台北民權西路,大橋頭一帶正是北部有名的戲窟所在,見證了歌仔戲內外臺的輝煌。過去戲院演出通常以十天為一檔,為因應業界行規,連台本戲往往以十天為期建構戲文內容。昔日戲班大都沒有正規編劇的編制,藉由講戲先生口述故事情節,分配擔任角色,指示出場順序與相互間關係,演員憑藉自身厚實的功底場上即興發揮,是謂「演活戲」。重製歷史古冊戲工程頗具難度,劇本的整理便是一大課題。古冊戲多取材歷史演義或章回小說,主角多是見諸史冊的功臣名將,藉由人物故事情節演繹歷史事件。內台戲有足夠的時間篇幅架構事件,使人物鮮明立體;濃縮為一場公演長度,取捨最是費思量。

岳母刺字教子事件,史傳雖未詳載(《宋史‧岳飛傳》:「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卻是型塑岳飛忠貞鮮明形象的重要事件;而岳飛勇破金兵卻含恨冤死的悲劇命運,更是日後衍化為戲場主角深受民眾愛戴的要因。民權整編後的《盡忠報國》版本,無法鋪陳太多細節,只能從韓世忠夫婦失守兩狼關展開,引出岳飛武舉不第,受王佐招募差點投入楊么反宋行伍,岳母心痛刺字訓誨的高潮。重頭戲在中場休息前已然揭露,勉強在下半場側重征戰的武戲結構中,插入岳母別家探子、道途被擄、沙場自刎等情節,將全劇主軸維繫在岳氏母子身上。岳母以一介弱女子獨自遠赴軍營之事,雖可藉以突顯母子情深,添增演員表現餘裕,但以現代觀點省視,情節安排著實不甚合情理,仍有再修編的空間。且岳飛字鵬舉,以古人稱名習慣,岳母喚子該是「飛兒」,而非劇中一以貫之的「鵬兒」,修編時也可一併納入考量。

傳統的古冊戲表演相當規範,注重演員腳步手路等身段做表,不論是落歌或動作,與後場樂師良好的搭配默契,自是場上演出節奏精采的重要關鍵。民權創團團長林竹岸先生是資深的後場樂師,更以「歌仔戲文場音樂」被正式登錄為傳統藝術資產;劇團在其帶領下,一向以精於唱唸做表著稱。本劇其以藝術顧問身份帶領兒子現任團長林金泉聯手設計後場音樂,跳脫純粹「安歌」思維,不只有傳統曲調、變調仔等熟悉的旋律,更在制式腔形中變化版式,豐富音樂節奏。還以深厚的「腹內」依情節編排了【廈門小調】、北管【西皮刀子】、【緊中慢】、南管【四空仔】、高甲【將水】、【玉筊】、【松歸】等,連京劇【西皮流水】都搬上了場。雖是多元麗彩的曲調風格,咬字牽韻皆已在地化(除了不知何以堅持以國語演唱的【西皮流水】),絲毫不見扞格的尷尬;佐以父子精湛的椰胡與大廣弦演奏技巧,傍著聲情托腔,分寸掌控細膩。演員唱得漂亮,觀眾聽得過癮,久違的「歌仔」戲,終於「再現」!

傳統的歌仔古冊戲以精采的戲文建構「戲保人」的基礎,演員在場上恣情施展達成出色的「人保戲」任務;觀眾不在乎何者為重,戲好聽好看最重要,不是嗎?

《盡忠報國》

演出|民權歌劇團
時間|2014/08/02 19:00
地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蔣渭水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