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還需時間品《茶の心》
12月
07
2015
茶の心(一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7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大稻埕的發展,起因19世紀中葉,艋舺的泉州府不同縣籍移民發生械鬥,同安人先移往大龍峒尋求居所不果、最後改遷大稻埕,移民們依淡水河沿岸落戶,修建廟宇,逐漸形成同安人為主的聚落。1856-1860兩次英法聯軍之役後,清朝與列強簽訂的條約中,同意開放臺灣安平、淡水作通商港口,適逢當時艋舺日漸河沙淤積,市況衰退,船隻都停靠大稻埕,於是大稻埕趁淡水河地利之便,發展水岸貿易,自清末至日治,商業、社會與文化各方面均相當發達,並且人文薈萃,漸成為北臺灣經濟中心。

1860年代英國人John Dodd來臺考察樟腦生產情況,發現臺灣氣候土壤適宜栽種茶樹,遂引進烏龍茶茶苗給農戶栽培,在大稻埕設立製茶據點,除內銷,更輸出歐美,開啟臺灣茶的黃金時代。時至1900初期日人治臺,見紅茶於國際市場反應良好,便以官方力量在北、中部設置「茶葉試驗所」,主導試製栽培紅茶。後來紅茶繼烏龍茶、包種茶興起,為臺灣茶葉外銷的第三種茶葉,銷售量在1930年代後期達到高峰。

是以一心戲劇團《茶の心》劇名之擬定,即隱含上文時代背景,內容敘述1918-1926年日治時期,採茶女翠芬徘徊於茶行少爺陳清禾、長工張明彬的三角戀愛,包含常見的酒家女轉型採茶姑娘再做良家婦,窮小子熱烈追求,與富少爺癡情守護等情節,身份落差和情感對比,構成如八點檔連續劇陳腔公式。特色在於,編劇使用不同茶葉特性比喻人物性格和投射出的感情類型,以及茶、水溫的沖泡飲用時間點拿捏,示意感情的冷卻熾熱變化,誠謂清新的情愛想像。茶的品種或泡茶技巧,都是未入喉的前置條件和作業,劇本於此再三鋪陳喻意,卻在主角感情癥結點、音樂和導演方面進行太快,以致失去茶泡好後,品茗需淺斟低嚐的回甘和品韻。

首先是劇本。翠芬與明彬、清禾兩段感情生變原因,分別為其過往不堪酒店生涯和婚後生活歸於平淡無味,但情節衝突出現時,編劇沒賦予她多點心理轉折和言詞解釋,呈現臺上始終是哭泣和腳步後退等動作應對,當另名男子提供情感允諾時則毫不考慮轉向,迅捷地踩著「談感情-衝突-談感情」三拍子節奏,人物被衝突推著走,無任何思考餘地。甚至翠芬對二男的感情想像也不見主角口中道出,反倒被串場的「茶老人」說完了,這角色是傳統戲曲的幕後OS,不是劇中任一人,用來過渡或評點劇情功能,有些導演會刻意戳破此約定成俗的慣例,安排某演員在幕前演唱,但將之具體化手法的好壞要依情況而定,至少在本劇沒有必要實踐,一剝奪主角自抒情感空間,二與劇情關連性不強,除非該角色以女演員擔任,做老年翠芬回憶往事,還有可取處,否則實為冗員,又費打點其服裝造型與場面走位的心思。由編者塑造的翠芬形象──欠缺感情想法,遇衝突依著其他人下決定──來看結局設計,一女二男採三角定點立於舞臺,不明確演出翠芬情歸何處,這固然是開放式結果,卻不算女子握有自主權。之前分析,該人物缺乏思考基礎,連帶影響其做選擇的主動能力,換言之「非不為,而是不能也」,所以結局維持開放想像,亦為配合人物性格不得不然之舉。

全場音樂選擇歌仔戲、臺語新創和經典歌曲表現時代氛圍、主角性格,尤其是感情態度,清禾沉著穩重、明彬佻達熱情,前者在歌仔戲傳統曲調,後者在變調與臺語歌分別得見;翠芬唱段,不分成婚前後,都有【春花夢露】、【孤戀花】等曲子,也當背景音樂反覆出現,頗有主題旋律意味和以花喻女子無依、期盼的明顯暗示。本戲故事簡單,唱曲抒情情形恁多,減弱三人應釐清的感情糾葛或道理辨析;部分曲調如【柳絮調】、【新求婚】、【臺南哭】加快曲速,令人驚詫,失去原曲緩慢和抒發情感所需的醞釀之美。

服裝設計也依人物感情發想靈感。清禾是留學歸國學人,卻著中式長袍,反倒明彬一身西服,一中一西視覺印象反映二男感情的攻守。翠芬嫁做人婦後穿著改良式旗袍,差別在以素面和花紋布面區別重遇情人前後心境。由此觀察,比起劇本寫翠芬感情的模擬兩可,顯然音樂和服裝較為誠實,她的心歸向誰在一再重覆樂聲和服色中不言而喻。

全劇演出長度約兩小時又十分鐘,較時下戲曲劇場演出動輒三小時以上,進行速度很快。快的原因之一來自換場,導演用局部燈光明暗,暗燈區給人和道具上下臺,明亮處仍有戲繼續上演,幾乎完成各場不落幕,示範有效率地「趕場作戲」,但談情說愛的戲需要留白──一點緩慢時間,才能催生戲中以茶喻情的馨香。

生活裡想品味哪種茶,依味蕾喜好決定最為直接,雖以茶比喻感情,可人事紛雜,畢竟不是身體感官得以簡單化約決定,許多道義法理羈絆下,女主角最後維持「不選擇」結局,似乎只能如此。另外,本劇首演於2014年大稻埕戲苑開館三周年,劇團當時為駐館團隊[1],故本劇應算館方周年慶的「命題創作」,或因有所限制不好發揮,終歸成了小品,然尚可一觀。

註釋

1、駐館團隊可見大稻埕戲苑103年度駐館團隊評選結果,http://ddctheater.pixnet.net/blog/post/45605380">http://ddctheater.pixnet.net/blog/post/45605380,查詢日期2015年12月4日。

《茶の心》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5/11/22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撇開命題的大稻埕與茶,跳脫依傍雙小生發展情節的設計才是本劇最大的驚喜。劇中所有衝突緣起都來自女主角茶園女工翠芬:兩男愛一女,一是茶行貴公子,一是長工窮奴僕。一顆心如何酬報兩個男人的摯愛?不管論情就義如何結局,終究是由翠芬掌握著自己人生的主控權。(劉美芳)
2月
27
2014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