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四分之三故事更好《新月傳奇》
4月
18
2012
新月傳奇(紙風車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9次瀏覽
陳維柔

小朋友經常藉由閱讀故事書籍來發揮廣大的想像空間,而兒童劇則是把兒童故事以動態的戲劇方式詮釋出來,小孩們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主角人物出現在眼前,那種無與倫比的真實感將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經營多年的紙風車兒童劇團,每年都會以動物為主題推出兒童劇場演出,推廣假日時間大人帶著小孩到劇場看表演,啟發孩子從小培養看表演的文藝氣息,也增進家人之間的關係。這次是以「台灣黑熊」為故事主題,片段式的表演貫穿整場演出,和爸爸、媽媽三人之間的對話串連而成的故事情節,以及從妹妹的角度擔任說書人的角色,更能引起看戲小朋友的同理心。

上半場〈阿姆斯壯月球奇遇記〉與〈為你摘月亮〉是以片段式的情節串連而成,藉由爸爸與妹妹討論關於「熊」的特性的對話,解釋劇名「新月」與「台灣黑熊」胸前「上弦月」形狀的關連性,並從中灌輸「熊」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性,以及教育人類平時看到熊應該做的基本反應行為。接下來以月亮與熊之間活潑有趣的故事情節,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例如從香港來的野狼,動不動就會說香港話「好嘢」的「好嘢狼」;愛吃桃子的野狼,一次要吃七顆的「七桃狼」等Kuso的語言創造,以及北極熊為了完成好友黑熊希望得到月亮的願望,用盡牠所有努力,包括動用他所有的動物人脈「搭電梯」摘月亮等Kuso情節。演出時間的掌控對於兒童劇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小朋友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時間必須控制得宜,此劇充份展現兒童劇內容應簡短扼要,全劇總長115分鐘,上半場及下半場各50分鐘,適當的給予中場休息時間15分鐘,不論觀賞時間的長度或是休息時間的長度,調配得宜的時間分配,給予小朋友適當的休息放鬆。

下半場的二幕是〈新月傳奇〉與〈黑光劇-黑態奇夢地〉,從〈新月傳奇〉這幕開始進入故事的主軸;而〈黑光劇-黑態奇夢地〉是以紙風車最著名的黑光劇作為表演呈現,即是以螢光物件在黑暗中呈現表演。妹妹持續扮演說書人角色和小朋友述說著〈新月傳奇〉的故事,〈新月傳奇〉的故事情節和迪士尼動畫《泰山》很相似,因為長相畸形而被父母遺棄的小男孩阿莫與家人的親情;與好友山羊「卡布」、台灣獼猴「基諾」堅貞的友情,以及阿莫願意讓自己變成一頭熊,換取被懲罰父母的自由之身的孝順之心以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引導式故事情節讓小朋友自己去思考其中的意涵。而演員將阿莫的角色傑出的詮釋,例如活潑調皮的小男孩聲音與肢體動作的表演詮釋,讓觀眾也跟隨著演員的一舉一動開心、興奮、難過以及被感動。

總體來說,《新月傳奇》有趣的故事情節必須和演員們具有趣味性的角色動作與對話的相互配合,最重要的是此劇具備強烈的聲光特效,每每吸引兒童觀眾的注意力,生動而大型的道具:由真人吊鋼絲詮釋在月球上飄浮的阿姆斯壯、大型的月亮舞台裝置、森林峭壁等,以及隨著劇情發展而設置的投影燈光與營造月光氣氛的舞台煙霧,兒童觀眾的情緒被誇張而生動的表演牽引著,隨著高潮迭起的劇情情緒跟著開心、感動而緊張著。但值得討論的是,整齣劇共分為四幕,表演一直持續到第三幕〈新月傳奇〉才進入故事的主軸,將完整的故事情節演出,而主要故事的表演內容太少,第一幕〈阿姆斯壯月球奇遇記〉、第二幕〈為你摘月亮〉以及第四幕〈黑光劇-黑態奇夢地〉的表演情節都非常有趣,也十足具有吸睛的效果,但是串場的意味較濃,整體的故事串連性不足,是否能夠增強表演的整體性,若以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呈現出《新月傳奇》效果是否更好呢?

《新月傳奇》

演出|紙風車兒童劇團
時間|2012/04/13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