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生牡丹《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
10月
21
2016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21次瀏覽
彭子芸(藝術行政)

歌劇院利用連通戶外劇場的小劇場,策劃「黑月演唱會」,邀請胡德夫、廖瓊枝與黃連煜在兩個劇場間的舞台「開唱」,三位藝術家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共同點是都是發自生命吟唱的歌謠,是日演唱者為最資深的歌劇仔戲國寶大師,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

演出從熱鬧的〈花燈上元〉開始,演員穿梭於戶外劇場的「野台」與小劇場的「內台」之間,似乎有意向歷史致意。第二曲馬上由今晚的主角廖瓊枝出場,在演員的掩護之下她以小旦的小碎步出場,著時裝演唱哭調〈哭五更〉,全場觀眾立即鼓掌歡呼,現場所有人無不被廖瓊枝的氣度所懾服。但也為了要同時照顧劇場內外的觀眾,演員走步忙碌,每唱一句換一個方向,不減演出的完整性,反而可以難得的從背面觀察演員的身段,但若戶外也能有節目單歌詞、或有投影字幕可看歌詞,將可更了解演出內容。

一曲唱畢,戶外劇場與小劇場中間的隔門,緩緩關起,兩側的樂隊也緩緩往內移動,在舞台後方連成一條,並用木製柵欄隔起,同時大型投影幕緩緩降下在舞台上方,隨著演出播放影像,完成了兩種舞台形式的轉換。

接下來每一曲,廖瓊枝都會先介紹歌曲選自於哪個故事、應如何欣賞,不僅讓觀眾更易切入演出,也讓現場氣氛更加親切融洽。其中選自山伯英台的〈遊西湖〉一曲,將祝英台的角色性格表述的十分大膽,為了要向山伯暗示自己是女兒身,不僅多次以歷史中的鴛鴦人物自相比擬,居然「獻弓蓮」(弓蓮指三寸金蓮鞋)、「露肚兜」,最終因為山伯不解風情而「見笑轉生氣」的直接告白。歌仔戲原初就是常民的生活娛樂,本就會為添加笑果與趣味性。此段以現代女子的主動示愛推翻大眾對於傳統故事中女人的保守刻板印象,不僅討好觀眾,亦能在節目結構中平衡哭調的悲苦。

廖瓊枝雖年事已高,但身段、走步、唱腔仍不馬虎,本節目儘管是音樂會形式,但她已經身聲一體,一眼神、一轉身,都是自然而然、銘刻在身。其中〈冥路〉一段,扮為桂英幽魂的廖瓊枝,腳踩碎步,身軀挺直、快速無聲如滑行般移動時,真彷若「飄」著過去;英台〈哭墓〉一曲,她忘情下跪,那一跪,在場觀眾不知碎了多少心。

除身段外,廖瓊枝嗓音清亮有力,歌仔戲採用本嗓唱歌,不如京戲以假嗓出聲,因此更加飽和而俐落。在著名的哭調如〈哭墓〉與〈冥路〉,音韻揪心,彷若內含千年古怨,再見她秀眉緊皺、臉頰上方與下巴微微抽搐,非泣不成聲,而是壓抑著、隱忍著哭泣,更叫人於心不忍。到了安可曲山伯英台遊花園的折子戲片段,此曲熱鬧、朗朗上口,沒了哭調的悲泣,更添歡喜情意與女子嬌羞的氣息。有悲有喜的節目安排,讓所有觀眾一飽耳福。

〈冥路〉唱畢,廖瓊枝在藝生的簇擁下登台謝幕,所有觀眾更起立鼓掌,久久不絕耳,現場所有人懾服於廖瓊枝終其一身投入歌仔戲推廣、以身作則的氣度,她始終謙遜、優雅卻充滿韌性的生命,是臺灣土地最珍貴的牡丹,這才是撼動現場所有觀眾、無價的核心。

培育觀眾不需言語、毋須斥責,只需親臨最好的演出,這晚的節目,無非由廖瓊枝做了最佳的薪傳示範。

《吟唱東方最美詠嘆調》

演出|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6/10/14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戶外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足以讓眼淚不自覺流下的感動,可能不在於唱詞也非劇情內容,而是廖瓊枝駕馭哭腔的演唱功力,將情緒安放到聲音之中,去推動身為人的共有情感。每一次的「哭」,都有不同的音質變化,層層疊出濃厚情感。(吳岳霖)
10月
19
2016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