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老,只是已死《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4月
23
2012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臺灣戲劇表演家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1次瀏覽
蔡昆奮

當踏進至德堂之前一刻,心裡還思忖著,等會會不會發生像是去「朝聖」某場懷舊演唱會:跟著一羣與你素昧平生但興味、年紀相投、相仿的陌生人們,集體投入大聲合唱著某個熟悉的副歌橋段…正當此股思緒仍在蔓延未止時,我的靈魂卻被入定就座後,正式開演前的景致給猛然敲醒:環繞座位周遭的觀眾反而是,年輕我許多且洋溢著青春笑意的大學生族群,這當下除了點醒我,我已不再年輕這件事外,而且「我」,此時此刻,於是乎,變成一位「異鄉人」,我既在此,然卻不屬於此。

這種自我與自我、或自我與空間(生命)的疏離與斷裂關係命題,在當晚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搬演中,獲得了劇場式(性)的處理與調解。舞台劇是導演的「第一次」改編作品,原著誕生於網路交友文化剛興起的年代,意謂著一種前所未見的人際互動與交往關係方式,正開始出現。當時小說利用了許多「寫實」的手法:某大學旁知名的速食店、某大學宿舍、某部跨國的大賣座悲劇愛情電影、某間老戲院等等,這些場域均非杜撰,再加上於網路上流傳,文本與載體間的「互文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戲劇與小說一樣,企圖「召喚」某種集體的認同與情緒,差別在於前者是十幾年後的鄉愁式憑弔,後者則是彼時彼刻當下的類新聞報導式再現。

因此,整場演出,可發現許多懷舊符號的交叉出現:早期電腦BBS聊天室的對話畫面,英文老歌、小學制服、學校的課桌椅等。而舞台設計,深具巧思,舞台中央豎起一面長方形投影螢幕,嵌在旋轉式的圓形底座上頭。正是這面幾何螢幕,架構起「虛」與「實」,「主體」與「客體」曖昧不清的多重辯證關係。戲劇呈現將男、女主角置放於螢幕兩側,一方面它宛如鏡面,投射出男、女主角的各自欲望:螢幕前端,是「活生生」的演員,而位於後端,類似鬼魅般似,以投影形象出現的,其實是各自的欲望指涉,既真實又不真實。此外,幾何投影螢幕也被劇場化地轉化成電腦螢幕,一個既虛擬也虛無的媒介,無數次拉扯男女主角心情的起與落。

舞台媒材除巧妙彰顯出「疏離」及暗示網路傳播媒體的迅速卻短暫二元性外,它的「物件性」(物質性),其實也像是在提醒當晚在場的所有現場觀眾,大夥「參與」與「見證」的不過是一場「演出」,是一場「影像」罷了。當中場休息或謝幕白燈亮起時,投影幕就不過是面素色的投影幕而已,戲劇表演的「即時性」、「易逝性」與「在場性」等張力特質,瞬間湧出,誠如羅蘭‧巴特所言:「攝影是一種死亡的藝術」,它是一個關於曾經活著,卻也不再出現的神話,投影螢幕就像是一幅巨大的「刺點」,刺痛著觀者對於主體與主體慾望(客體)間永遠無法縫合的痛處。

最後,舞台劇的下半場,劇情援引原著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回眸》來緩解上半場的矛盾情緒,我們雖然不停在「擁有」與「失去」間輪迴擺盪,但人與人卻能透過某種偶然的命定接觸,維繫著彼此的現實存在,就像劇情裡得了紅斑性狼瘡症絕症的女主角「輕舞飛揚」,她提醒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中每段短暫的美好。

青春不老,只是已死…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演出|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
時間|2012/04/20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