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風味英雄劇《俠魂義膽廖添丁》
5月
01
2012
俠魂義膽廖添丁(ㄧ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9次瀏覽
翁婉玲

從改良戲到新劇的作品中,幾乎不乏廖添丁的身影,歌仔冊、小說更是傳唱著本土英雄廖添丁的故事。2009年是傳奇人物廖添丁逝世百周年,台北霞海城隍廟與八里漢民祠(廖添丁廟)及大同區公所,舉辦「台灣俠義文化節—廖添丁百年祭」特展,希望藉由這些展演能讓民眾瞭解廖添丁的生平與傳說事蹟,其中戲劇的部份由一心戲劇團負責演出,以往大都是外台形式,今年2012年則移至大稻埕戲苑九樓演出。

一心所演出的《俠魂義膽廖添丁》有新劇的色彩,合歌、舞、演故事,搭配多媒體呈現新視角的廖添丁傳奇故事,情節從加藤屢抓不到廖添丁而憤怒,演唱【青の山脈】敘事開啟序幕。在這部《俠魂義膽廖添丁》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演員與觀眾互動機會多,讓台下觀眾時而疏離、時而開心大笑、時而配合演員入戲:當小販下台販售物品時,觀眾是市場中的遊客;當廖添丁易容喬裝賣花女,眼尖的觀眾高聲疾呼大聲鼓掌;當廖添丁嫵媚的唱著【桃花鄉】,一邊遞花給觀眾時,觀眾們更是索花踴躍;當日警下台追補廖添丁時,觀眾們又扮演起捍衛廖添丁的村民了。

不免俗的,這部《俠魂義膽廖添丁》的中心情節線落在劇中的雙生雙旦上,阿媚與廖添丁是一對戀人,日警加藤愛上貧窮的阿媚,而小雪則鍾情於加藤,形成愛情四角關係,情節不但鎖住這四位人物身上,時空也依這四人而轉換。例如第四場在廖添丁扮演老婦救下冒充漢女的小雪後,兩人在淡水河畔對景吟唱【思君】,從美景聯想到個人情愫,空間從此開始切割,從一塊變成二塊到【人蛇姻緣】時,阿媚、加藤走進舞台、變成四塊獨立的空間,隨著四人走位時而分散、時而走圈,此時對觀眾來說,時空已經開始錯亂,加上歌詞模糊的意境,此時描述的究竟是誰的心聲,已是個大謎團。整個情節到【找鴛鴦】唱完時,四人終於走成兩對分別站在左右台口,但這時,更怪的是兩對似乎都不是一對「戀人」,讓人感覺這個配對的走位有點怪異。

這部新劇色彩濃厚的歌仔戲,除了運用常見的【都馬調】、【雜唸調】、【雪梅思君】、【耍金扇】、【初一十五】、【思君】、【人蛇姻緣】、【找鴛鴦】、【江湖調】等傳統歌仔戲曲調外,也大量運用流行音樂及常聽的懷舊老歌,如【長崎蝴蝶姑娘】、【日日春】、【青春嶺】、【桃花鄉】、【南都夜曲】、【望月想愛人】、【西螺七崁】、【情詩淚】外,還有一條早期被禁唱的【塩埕區長】。不同的調隨著劇中情境交互運用,由於故事背景落在大稻埕及淡水河一帶,有些如廟會鏡頭、大稻埕街頭(小販買賣工作時)、月老神像(小雪及加藤祈求神明時)、淡水河畔(廖添丁與小雪見景思情時),都會運用到大稻埕及淡水河的舊照片,很有歷史意義。

這部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情節編排完整、劇情緊湊,不但把廖添丁的英雄事跡都明白的演繹出來,還不時插科打諢引人入笑,對於廖添丁的感情世界及有名的「青腳巾」也能讓觀眾清楚的了解到。只是我有一點小疑問,為什麼「青腳巾」都掛在劇中男主角的脖子上?難道它也可以是「圍巾」麼?

《俠魂義膽廖添丁》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2/04/28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