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剛剛消逝的,未來《Salute》
10月
05
2017
Salute(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8次瀏覽
梁羽淳(劇場愛好者)

一道目光、一句告白、一個轉身,一彈指頃即成過去,每個步伐之所以珍貴,在於時間,在於每個流逝的時刻,獨一無二。舞蹈家許芳宜藉由《Salute》向所愛與被愛致敬,也透過《Salute》訴說她與舞蹈、與世界、與身體的故事。

從2012年在《生身不息》演出的〈Way Out 出口〉、到《2x2》的〈Chinese Talk〉,許芳宜不斷透過編舞創作、給予年輕舞者登台的機會,這回作為開場的〈Interweave〉更是找來韓國、中國、台灣三地的年輕舞者共同演出,或許是圍繞著「交織」這樣的主題,在A-B-A三段體的架構下,動作設計重複性高,六位舞者擁有充滿潛質的身體條件,但個人特色在這支作品中顯得模糊。

英國編舞家羅素.馬利方(Russell Maliphant)的作品〈2x2〉不是第一次呈現在台灣觀眾面前,這回由此作原創舞者丹娜.佛瑞斯(Dana Fouras)與許芳宜搭檔演出,昏暗的舞台搭配口字形燈光設計,舞者身於暗處,唯有手足在光下舞動變換,有如相機鏡頭長時間曝光產生的光繪(light painting)一般炫目迷幻。芭蕾舞者出身的佛瑞斯,舉手投足散發著優雅,但當許芳宜登場,目光焦點便無法不被她那纖瘦卻充滿力量的肢體給吸引過去,此時佛瑞斯這位原創者似乎成了陪襯的背景,實屬可惜。如果說譚元元是芭蕾精靈,那麼佛瑞斯則像是西洋雕塑的女神,而許芳宜,或許是她實在太過「用力」在跳舞,我的眼中彷彿看見一位行走江湖、歷經滄桑的女俠。

從七年前許芳宜「復出」國際舞台的那一刻起,一路上她展現的勇氣及韌性,在作為壓軸的作品〈我心我行〉中更顯得動人。舞台佈景投影著大雪紛飛的紐約,穿著風衣、提著一只老派的行李箱,許芳宜走上舞台,靜靜地、慎重地擺上兩件樸素的短袖T-shirt,這是她的行囊、她的籌碼,也是她託付給舞蹈的信仰。

〈我心我行〉的獨舞是心碎也是療癒,舞台上僅有的一張長桌,或許是一張床,在異鄉的孤單的夜晚,輾轉反側的那張床;又或者是一個舞台,舞者在桌緣不斷來回伸展、踱步、彷彿無止盡的反覆排練,但終於站上桌面的那一刻,舞步卻轉為充滿掙扎、壓抑、令人揪心的緊繃。許芳宜曾說,那個空間像是一個房間、一間精神病院,而她則是幻想漂浮的人。當她以髖骻作為支點,用力對抗著地心引力的「漂浮」,成了〈我心我行〉最深植人心的一幕。

去年許芳宜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朱妍合作〈我心〉時,如她本人所說,「女女配」的組合,容易引導觀眾往自身剖析去延伸想像,無論是外在與內心、理想與現實、自我矛盾、衝撞等等可能的解讀方向;但此次與來自外蒙古的前波士頓芭蕾舞團獨舞者歐圖.杜加拉(Altankhuyag Dugaraa)共舞,「女男配」帶來的想像空間則更像是外在的人際關係。自兩人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不同的猜想不斷湧出內心的小劇場,是夥伴?是對手?甚至可能是已經分手的戀人?〈我心我行〉雙人舞時而溫柔堅定如互相扶持的伴侶,時而暴力殘酷如敵人般的競爭較勁;當兩人如戲劇常見的慢動作並肩跑步緩緩前進時,杜加拉一手攔在許芳宜的胸前、擋住了她的去路,止步的那一瞬間,我不禁心頭一震,忍不住瞇著眼嘆了一口氣。

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的詩句,在舞作〈我心我行〉,或者是說在《Salute》整支演出中,作為旁白,作為註解,作為一抹柔軟卻有力地串起故事的襯色。「當我說『未來』這個詞,第一音方出即成過去」,當眾人不斷地問著「許芳宜究竟要跳到什麼時候」的此時,她選擇帶著她的創作、來自世界的頂尖舞蹈家、年輕的面孔,與她最親密也最愛的身體,用盡全力地把每個轉瞬即逝的時刻,化作超乎一切的美麗,淋漓盡致。

《Salute》

演出|許芳宜&藝術家
時間|2017/09/30 19: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許芳宜總能讓兩位舞者之間充滿強烈的張力與火花,動作時而猛烈時而溫柔,需要極高的默契才能如此緊密結合,彷彿連呼吸的都是同一口空氣。(沈如瑩)
10月
02
2017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