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偶像文化《巧虎的極光之旅》
1月
19
2018
巧虎的極光之旅(巧連智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8次瀏覽
陳怡甄(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究所)

巧虎舞臺劇於2017年冬季以極地旅行為背景推出新製作,劇情承載了冒險、友情故事與環保等議題。觀眾多為家長與學齡前幼童,眾人皆慕巧虎名號而來。進場前發放給觀眾人手一支的反射鏡,節目開演後儼然成為演唱會的螢光棒,巧虎舞臺劇對於孩童可謂是與偶像見面的現場。

正因為巧虎對孩童的魅力,其舞台劇內容更被賦予教育的重責大任。兒童劇的功能其中之一即為教育目的,除了當做戲演也需要做為書看。但是寓教於樂這把武器也需要小心使用,若拿捏不好,有可能會使劇情流為僵化的道德宣導,就本場次的兒童觀眾反應而言,他們顯然對於「溫室效應」、「環境惡化」等詞彙感到艱澀難懂,頻頻向家長詢問劇情發展,使觀戲品質受到影響。畢竟「身教重於言教」,這個道理放在兒童劇中也是通用的,兒童觀眾真正從劇中學習到的會是主角做了什麼,而非記得台詞說了什麼,重點歌詞也在唱跳中一閃而過,未留下深刻印象,略為可惜。不過,巧虎等要角在劇中對北極村的消失表示疑惑到後來關心態度;對北極熊失去家園和食物感到同情,並願意身體力行相助,此舉正是將環保意識融入到戲劇角色的具體行動,再利用兒童對偶像崇拜的動力,試圖提升觀眾對環保議題的注意程度,以達成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算是補足教育目標的力道。

除了環保議題之外,主角群之間的友誼亦給予孩童一個榜樣,包括發生意外的處理方式、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旅程、勇於承擔責任、友情並不因距離而削弱,另外還融入一些時事議題,舉凡放下對北極熊還有原住民的既定印象,勿以貌取人,接納新朋友等態度,都在無形中引導孩子建立正面的處事作風。同時,兒童觀眾正跟著巧虎等人經歷一場英雄之旅【1】,雖是舊瓶裝新酒的故事線,但人生旅途的原型豈不也是如此:發生事件,面臨抉擇,做出決定後得到貴人相助,不論是過去或新結交的朋友,最後達到目的,蛻變成一個全新的人之後歸來。Wood曾言「追尋」是一個理想的題材,能立即定調劇情主軸(陳晞如譯,2009)【2】,本劇正是以此為主題,巧虎一行人為了找到瓶中信的主人和中途走失的朋友持續「追尋」著,它是一個動力,在尚未達到目的地前,兒童會想看下去,只要兒童對巧虎要做的事還保有好奇心,那麼這些隱含的意義就能真正被傳達,默默在孩子心中留下軌跡。

總結來說,巧虎是相當膾炙人口的角色,對兒童而言是可能產生模仿效應的偶像,一舉一動更需格外留意,相反地,這也是一個型塑榜樣的機會,因此添加了許多概念在其中,意圖明確。但或許就是由於寓教於樂的壓力,有些操之過急,承裝龐大的資訊量,反而無瑕顧及兒童觀眾是否能準確吸收,整體質地顯得厚重。

註釋

1、係由坎伯(Joseph Campbell)提出的概念,簡易言之即為主角受到召喚踏上旅程,經由貴人啟蒙、相助,最後功成歸來。

2、陳晞如(譯)(2009)。兒童戲劇:寫作、改編、導演及表演手冊(原作者:DAVID WOOD & JANET GRANT)。臺北市:華騰文化。(原出版年:1997)

《巧虎的極光之旅》

演出|巧連智、一元偶戲團
時間|2017/12/23 14:30
地點|高雄市社教館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