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經典,融會新意《蝴.蝶.效.應》
4月
10
2018
蝴.蝶.效.應(徐欽敏 攝,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6次瀏覽
徐承郁(社會人士)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流傳千年且觀眾已太過熟知的故事,有無讓人耳目一新的可能?奇巧劇團的《蝴.蝶.效.應》以氣象學「初始條件的微小偏差,所造成巨大差異的結果」重新拆解這經典愛情故事,無論在劇本或演出都展現了傳統戲曲創新及跨界嘗試所激盪出的豐富可能,極富流行感又不失古典韻味。

《蝴.蝶.效.應》的故事別具巧思,從祝英台殉情化蝶的故事開始倒述講起,由梁山伯的書僮四九發現自己竟然具有穿越時空,而展開一次次試圖挽救梁祝二人愛情悲劇之行動,每一次穿越都是試圖反省改變「被認為」造成悲劇的原因,即使來自未來時空的四九能夠改變事件發展的關鍵點,每次改變卻不可避免地導向無法預料的悲劇後果。四九每次穿越都回到更早的時間點,也讓觀眾回顧梁祝二人愛情的進展,同時又對照刻意改變命運後,走向滑稽的開展,矛盾與衝突製造出絕佳的戲劇效果。

四九的最後一次機會是回到梁山伯上山求學的路上,多次穿越卻不斷挫敗的四九內心興起「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感慨,但卻又與梁山伯談及了不可違逆的「宿命」, 此時的梁山伯一心努力向學對愛情毫無興趣,而迎面走來的正是喜孜孜女扮男裝來求學的祝英台,四九究竟如何抉擇,留給觀眾解讀玩味的想像空間。

劇中神秘人在最開始就明白點出此戲的宗旨,兩名男女舞者在各重要幕間穿梭,宛若蝴蝶展翅翩翩起舞, 不僅是「梁祝」愛情的象徵,也呼應了劇名及每一次改變命運的嘗試。簡約的舞台創造出層次感的空間場景,保留了傳統戲曲寫意的特色,而神秘人以旁觀者之姿的獨立空間,與劇中時空背景截然不同的服裝道具,這彷彿全知的觀點也貼近了觀眾的視角。

編劇拆解重組這太過熟悉的故事,讓每次改變命運的嘗試都不盡人意,促使觀眾思考人可否獨斷改變命運以及各個細小因緣的推波助瀾導向不同的結果,究竟面對不如意的結局時,應該以何種態度處之?此外,從多重的視角重新體會早已熟知的經典愛情故事,當梁祝那熟悉的旋律響起,那份對愛的純真與執著仍然使人動容。雖說是以多重時空的假設賦予傳統故事更複雜的內涵,《蝴.蝶.效.應》觀看起來卻格外輕鬆愉快,演員生動的聲音表情及幽默又蘊含哲理的機智對白,讓人發笑也讓人深思。

《蝴.蝶.效.應》融會黃梅戲、歌仔戲、豫劇、現代劇場,甚至有RAP和數來寶相唱和,經典民間傳說的翻轉再現,傳統與現代及異文化的碰撞實驗,創造出趣味橫生又極富創造力的作品,不僅讓人品味到傳統戲曲世代傳承下來的精華之美,更讓人看見傳統戲曲創新開拓出的迷人豐富的可能性。

《蝴.蝶.效.應》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8/03/3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