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經典,融會新意《蝴.蝶.效.應》
4月
10
2018
蝴.蝶.效.應(徐欽敏 攝,奇巧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9次瀏覽
徐承郁(社會人士)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流傳千年且觀眾已太過熟知的故事,有無讓人耳目一新的可能?奇巧劇團的《蝴.蝶.效.應》以氣象學「初始條件的微小偏差,所造成巨大差異的結果」重新拆解這經典愛情故事,無論在劇本或演出都展現了傳統戲曲創新及跨界嘗試所激盪出的豐富可能,極富流行感又不失古典韻味。

《蝴.蝶.效.應》的故事別具巧思,從祝英台殉情化蝶的故事開始倒述講起,由梁山伯的書僮四九發現自己竟然具有穿越時空,而展開一次次試圖挽救梁祝二人愛情悲劇之行動,每一次穿越都是試圖反省改變「被認為」造成悲劇的原因,即使來自未來時空的四九能夠改變事件發展的關鍵點,每次改變卻不可避免地導向無法預料的悲劇後果。四九每次穿越都回到更早的時間點,也讓觀眾回顧梁祝二人愛情的進展,同時又對照刻意改變命運後,走向滑稽的開展,矛盾與衝突製造出絕佳的戲劇效果。

四九的最後一次機會是回到梁山伯上山求學的路上,多次穿越卻不斷挫敗的四九內心興起「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感慨,但卻又與梁山伯談及了不可違逆的「宿命」, 此時的梁山伯一心努力向學對愛情毫無興趣,而迎面走來的正是喜孜孜女扮男裝來求學的祝英台,四九究竟如何抉擇,留給觀眾解讀玩味的想像空間。

劇中神秘人在最開始就明白點出此戲的宗旨,兩名男女舞者在各重要幕間穿梭,宛若蝴蝶展翅翩翩起舞, 不僅是「梁祝」愛情的象徵,也呼應了劇名及每一次改變命運的嘗試。簡約的舞台創造出層次感的空間場景,保留了傳統戲曲寫意的特色,而神秘人以旁觀者之姿的獨立空間,與劇中時空背景截然不同的服裝道具,這彷彿全知的觀點也貼近了觀眾的視角。

編劇拆解重組這太過熟悉的故事,讓每次改變命運的嘗試都不盡人意,促使觀眾思考人可否獨斷改變命運以及各個細小因緣的推波助瀾導向不同的結果,究竟面對不如意的結局時,應該以何種態度處之?此外,從多重的視角重新體會早已熟知的經典愛情故事,當梁祝那熟悉的旋律響起,那份對愛的純真與執著仍然使人動容。雖說是以多重時空的假設賦予傳統故事更複雜的內涵,《蝴.蝶.效.應》觀看起來卻格外輕鬆愉快,演員生動的聲音表情及幽默又蘊含哲理的機智對白,讓人發笑也讓人深思。

《蝴.蝶.效.應》融會黃梅戲、歌仔戲、豫劇、現代劇場,甚至有RAP和數來寶相唱和,經典民間傳說的翻轉再現,傳統與現代及異文化的碰撞實驗,創造出趣味橫生又極富創造力的作品,不僅讓人品味到傳統戲曲世代傳承下來的精華之美,更讓人看見傳統戲曲創新開拓出的迷人豐富的可能性。

《蝴.蝶.效.應》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8/03/31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