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戲本色,新手上檔 《求龍淚》
12月
13
2012
求龍淚(一心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0次瀏覽
劉美芳

2012年台北市政府社會教育館首度規劃推行的「台北市歌仔戲製作與演出專案」,目的在於「鼓勵劇團整合編劇、編曲編腔、導演,創作新編劇本」、「協助劇團製作適合劇場演出之優質作品」、「推廣優質內臺歌仔戲」。本專案與國藝會版本最大的不同,除了限定參加團體必須隸屬台北市外,演出場域更由外台轉進社教館轄下的大稻埕戲苑,以售票內台歌仔戲方式呈現。

接連兩週負責專案演出的表演團體,恰恰都是大稻埕戲苑本年度的駐館團隊,不只享有排練場的使用優惠,也都依規定曾於今年下半年在演出場地辦理過至少一場的演出。一心歌仔戲劇團九月時才受邀參加「台北藝術節」在此演出改編自布萊希特的《Mackie 踹共沒?》,玩了沒分場、跳躍式的敘事結構;短短三個月後又推出新戲《求龍淚》,此外還有諸多大小公演、民戲戲路……。縱使一心成員大都年輕氣力足,然而這般密集的排練與演出,如何維繫穩定的藝術品質,著實令人為之掛慮不安。

過去一心的新戲劇本幾乎都由藝術總監孫富叡親自操刀,今年有了明顯的改變:《Mackie 踹共沒?》出自去年《狂魂》導演劉建幗之手,《求龍淚》則由劇團演員林春華執筆。林春華雖是新的寫手,但加入劇團多年,熟悉成員特質,能量身打造需求;孫富叡改任導演,自家樂師何玉光負責音樂設計。演員也都是劇團老班底,連團長孫榮輝都跳出來飾演重要反派人物七賢王,雖已稍有年歲依然撲打翻跌樣樣來,最後的「殭屍倒」更贏來如雷的掌聲。老藝人洪明雪一上場就是整段老歌仔戲〈入王婆店〉的【喀仔板】,音節爽脆,韻味十足;即使內容與字幕未必一致,活戲的即興功力保證場面絕不冷滯。台前幕後成員完全符合專案「鼓勵所有參與演出人員,以劇團原有班底為主」的精神。

全劇以〈龍淚傳說〉開啟皇帝為太后之病親身歷險求珍稀奇藥龍淚的歷程,經過重重難關謎團漸解,歸結出惟有真情能療癒心病,世間既無龍淚也無須再求的主題。編導敘述刻意打破慣性邏輯,多次運用意識流手法不憚其煩的解釋事情根由;雖能一一為劇中人物合理化行為動機,仍不免陷入自圓其說的尷尬。尤其為因應劇團雙小生的需求設計了杜子隱這條支線,與全劇結構關係不夠密切;衍生的女華陀華瑤琴只拘泥於改變子隱外貌以助其成就功名,未能在太后重病主線中發揮力量。編劇所飾演的華瑤柱更有著近似卡通人物哆啦A夢的百寶袋,輕易取出「愛情一點靈」、「真言酒」、「癡情迷魂香」、「珍珠美人漿」……等藥(毒),七賢王竟然也是位用毒高手。想像發展固然瑰奇,恍惚間腦海中竟有《仲夏夜之夢》、《愛情靈藥》、《崔斯坦與伊索德》等戲掠過,是特意向經典致敬,還是……?

編創新戲本非易事,全新製作更得勞師動眾繁瑣至極;一心歌仔戲劇團不嫌麻煩,在不斷嘗試中培育了更多的創作人才,一再自我挑戰的勇氣確實令人動容。《求龍淚》雖然小巧創作精神也符合專案需求,更便於外台民戲的搬演,但對筆者已經被養壞的胃口而言,終究還是有著些許未能盡興的悵然!

《求龍淚》

演出|一心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2/12/08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