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力量《我的身體・我的歷史》
5月
21
2021
勥之2〈我的身體.我的歷史〉(舞蹈空間舞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8次瀏覽

劉俊德(表演藝術自由工作者)


關於身體的歷史,是身為人的痕跡;然而表演藝術,需要回到人本身。

近年以個人生命為核心的作品越來越多,無論是2020臺北藝術節-共想吧,由林宜瑾所編創的《工尺鼓詩》,抑或是黑眼睛跨劇團與余彥芳的《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Ⅲ》,以及這次董怡芬所創作的〈我的身體‧我的歷史〉都圍繞在表演者的個人生命經驗與歷史背景,這種似乎與大眾若即若離的內容,觀眾該如何產生回應?與是否有必要產生回應?都是我觀看此類型的作品,會不斷思考的面向。

〈我的身體‧我的歷史〉由編舞家董怡芬於舞蹈空間舞團《勥之2》演出中所編創的舞作。作品開頭已經先以一段滂薄的音樂抓住我聽覺的焦點,隨後舞者一個接一個如同電動遊戲「選角」方式亮相,充分展現出每一名「戰士」的特色,光是這樣就營造出即使沒有炫麗設計的舞步,身體本身就是相當有故事的存在。當身體是舞者說話的工具,我相信個人經歷越豐富,在詮釋當中將有更多的可能,但卻也相當考驗表演者將轉譯生命經驗為表演的能力。

接著,強烈節奏的音樂及閃爍燈光轉換,舞者透過偏向運動的身體,進入類似有氧舞蹈的動態,據舞者說,此段落的動作是沒有固定下來的;同時舞者並輪流走向後方的背板書寫零散的形容詞、名詞等文字。這樣的編排,我順理成章把它歸納成兩個部分:一為個人產出,二為群體影響。個人產出(無論是表演者當下心血來潮所選擇的動作或書寫的文字)具有持續發生,且上一刻已成為歷史的象徵;而群體影響則是因為此段落動作並沒有固定下來,因此表演者需參與他人的當下,共創歷史。再回到闡述自我生命歷史的作品該如何與觀者連結,我想此段落已經提出一個可供大家參考的方向。

正當我沈浸在眼前強而有力的氣氛中,舞作來到另一個調度:一名表演者播放著預錄好的語音,語音內容明顯是取自於台上表演者的生命背景,表演者則是透過自己的身體,詮釋自身的故事。每一位表演者的呈現有著相當不同的選擇,有人很具體呈現出科班舞蹈訓練的樣子,有人透過測量來指涉標準等等⋯⋯似乎都在講述著此刻對於個人生命歷史最有感受之處。而我最在乎的重點,是這些內容,與觀眾產生共感之後,如何持續被意識到;觀賞後是否留下餘韻,是我最在意的。

如果人們每一秒都在創造歷史,那我想談談在這個後疫情時代裡,身為表演工作者的人、創作者們,甚至觀眾有什麼樣子的改變?我試圖從此舞作中,去觀察這個時代造成什麼影響。就拿其中一個段落來說,當時舞台上一位手持麥克風的舞者,用語言敘述舞蹈動作,我想多半觀眾跟我一樣,腦海會產生各自的「舞蹈畫面」。在這邊我先認同腦中「想像的舞蹈」也能稱為舞蹈的說法,不過,疫情期間是否讓我更回到自己本身,因此更去接受這樣的想像?總之,我認同自己已經在「看舞」,是我在這個演出段落中思考的,這正巧就是疫情期間,一種表演藝術與自我的轉化。而回到編舞者董怡芬身上,我近年觀察她的作品,感受到她個人編舞美學逐漸鮮明,包含她受邀至大專院校所創作的作品之中,都可以感覺到她非常在乎表演者個人特色。這次〈我的身體‧我的歷史〉以表演者的個人歷史,來提出、探尋與觀眾之間的相容之處,並期許能與大家共創歷史及未來。我相信這樣的創作方向,是讓表演藝術更貼近「人」。

倘若求學階段的歷史課是在培養我們思辨的能力;那回到自己的身體、生命歷史上,也許能從自我了解當中累積能量,在表演中形成直接有力的對話。


勥之2〈我的身體.我的歷史〉(舞蹈空間舞團提供)

《我的身體・我的歷史》

演出|舞蹈空間舞團
時間|2021/05/08 19:30
地點|舞蹈空間舞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