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相異光彩的經典《販馬記》
9月
22
2021
販馬記(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291次瀏覽

文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販馬記》又稱《奇雙會》,是京崑經典劇目。在《販馬記》的演出流傳過程中,還形塑多個折子戲,諸如:〈哭監〉、〈三拉團圓〉與〈寫狀〉。在這些段落中,尤以透過演員們表現新婚夫婦歡樂互動的〈寫狀〉最為膾炙人口,2019年,國光劇團慶祝該團團慶時也選用這齣折子戲。不僅京劇、崑曲劇團經常搬演《販馬記.寫狀》,其他類劇種也相互吸收,並流傳此劇目。此日,陳美雲歌劇團推出的《販馬記》,卻不把上述這些經常上演的折子作為演出的重要段落。

不同於中國戲改運動後被刪節的《販馬記》演出內容,此齣《販馬記》完整交代敘事,從販馬者李奇自報家門開始。李奇家中有一對兒女(桂枝、保堂),他要遠行販馬前交代妻子三春一番後便離去,李奇於販馬的路途救濟一位失學放牧的孩童趙寵,趙寵向他保證長大成人定會對他報恩,接著李奇便繼續販馬。另一方面,三春昔時的對象田旺,兩人在路途上相遇並想重修舊好,於是兩人一同回三春住處並被孩童們發現兩人的曖昧。於是田旺預計於夜半時分殺害李奇兒女,不巧被李桂枝先行得知,姐弟兩人於是逃離家中,並在逃難中相繼走散。

從外地販馬回至家中的李奇,向三春詢問孩子近況,三春佯稱孩童私自去溪邊玩耍被溪流沖走。李奇想再向家中奴婢詢問細況,在內室卻發現奴婢已被人殺害。想要查明真相的李奇去向縣官報案,三春等人卻先行向縣官行賄,於是李奇便被縣官指認為兇手關進大牢。接著時序大幅跳轉至趙寵得狀元,相國把自己的養女桂枝許配於他,同時逃至山上的保堂也與一女子結婚並幫助元帥平定番眾,最後得到三省按君官職。

成為縣官夫人的桂枝,在半夜聽聞老者的悲聲,於是在一陣打聽後才得知這位老者是自己的父親,安頓完父親後桂枝向丈夫趙寵訴說自己的心事。趙寵聽完事情來龍去脈後,因自己是政府官員不便控告前朝官員,於是趙寵建議桂枝女扮男裝由她自己當申告人向三省按君懇求重新審理此案,桂枝拿著趙寵為他寫的狀詞向按君進行告訴,才發現按君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身為按君的保堂也重新提捕個案相關人等,終於還清李奇清白。眾人再次相認時,李奇最後得知原來自己當年救濟的孩童,透過趙寵的狀紙,讓他得以重獲自由,《販馬記》至此走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筆者特別花費相當篇幅勾勒這個演出的故事梗概,除了希望向讀者清楚說明演出內容外,若是熟悉京崑劇種《販馬記》的讀者,應該也能發現這樣的敘事情節與京崑演出段落有不少出入。目前中國經常搬演的《販馬記》演出,大部分都從〈哭監〉開始,亦即觀眾可透過演員的詮釋體會李奇的悲憤,接著再透過女兒桂枝為他尋求平反成為演出的敘事主線。桂枝在劇中遇到的敘事衝突,例如,與新婚丈夫的交涉、女子要向高官陳情的各種情緒便成為此劇的演出重點。

但是,陳美雲歌劇團呈現的《販馬記》,李奇卻不是重點,表演重心大量傾向於保堂與桂枝身上,甚至這齣《販馬記》增添京崑作品中,並未出現李保堂成為三省按君原因的段落。

此日的李保堂由孫詩詠飾演,高挑的身型加上穿戴按君的行頭,當她以三省按君的帥氣造型一亮相,觀眾們紛紛拿出手機照相。孫詩詠除了展現小生的帥氣外,也盡力詮釋插科打渾的段落,引得觀眾發噱。此演出增添保堂成為按君的段落,飾演保堂的演員除了要於劇末展現按君的威武形象,演出前期還需要詮釋年幼保堂的淘氣,以及在被追殺的路上,意外碰見好心女子月娥,兩人間的情愛打鬧。陳美雲歌劇團《販馬記》大幅度降低李奇、桂枝等人的悲憤情緒,在許多可被快速帶過的敘事段落,反而大力鋪展歡笑的段落。此日的《販馬記》雖然與京崑劇種演出的結局,最後都是以大團圓的方式結束,兩者卻有幾乎不同的表演基調進行演出。

外台歌仔戲的演出偶爾有論者認為演出內容雜沓無章,但是從此日由陳美雲歌劇團呈現的《販馬記》,筆者則是驚訝當初歌仔戲吸收其他劇種著名劇目時,歌仔戲劇團的穩定流傳劇目內容。此日的《販馬記》除了一眾角色名與京劇角色高度相同外,難能可貴的是,在王安祈〈《奇雙會》的幾個問題:出入徽京崑與鴞神解謎〉中,作者提及現時可見的《販馬記》作品,「鴞神傳聲」、「桂枝有受父跪而頭暈」等傳統演法,後來受到梅蘭芳等人的影響,幾乎於各個演出中消逝。陳美雲歌劇團的《販馬記》,雖然無出現「鴞神傳聲」,卻仍舊保留「受父跪而頭暈」的表演段落。

梅蘭芳等人刪除這些段落,主要著眼於劇情的緊湊程度,陳美雲歌劇團等民間戲曲的演出,他們保留「受父跪而頭暈」的段落,則是透過這個簡單的表演反應,快速的讓觀眾理解兩人為失散多年的父女。兩種類型各有對於戲的理解,以及揀選表演段落的思考進程。在這些可能被看成是「無秩序」的演出結構,卻可能保留許多幾乎只能從書本上見到的民間藝人思維表現。

《販馬記》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1/09/13 15:20
地點|新北蘆洲福安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