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王爺飯》
12月
28
2021
王爺飯(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06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王爺飯》原訂於今年(2021年)5月14日演出,就在前三日,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二級,室內外場館開始限制人數,於是《王爺飯》便一路順延到12月才恢復售票演出。做戲人都說「王爺飯真黏」,這是對戲神的虔誠,也是離不開戲台的吸引力,百轉千回後,總是又攸轉回戲台上。在疫情期間,許多戲班與演員只能自謀生路,即便經歷了許多風霜,疫情趨緩後,大家又紛紛回到戲班,或許也應證了——「王爺飯真黏」。

戲如人生,真快樂掌中劇團的《王爺飯》也同樣歷經波折才重回舞台,戲中戲班的酸甜苦澀,呼應著現實中的景況。《王爺飯》在主題的處理上,沒有訴諸悲情或怨天尤人,像是一個歷經滄桑的長者緩緩地道著過往,內心瞭然而淡泊無求。

戲的開場由一個小男孩帶著手電筒照著一座小彩樓,彩樓的影子映在右側戲台帆布上,外部是戲台的影,內部則透著戲班團員的影,主演向其他操偶師說戲,安排著今日演出戲碼。在虛實相映的戲台上,象徵著觀眾平日不常見的戲後台,條紋帆布是一般外臺戲棚常見的搭建設施,帆布覆蓋之處是演員準備區,它看似開放又不全然開放,好奇者總是繞至後台從空隙間窺探演員,得見又不得見的觀看體驗,如同劇中觀眾只能見到演員的影子在虛實之間窺探並想像著。而說戲部份,則鉤勒出外臺說戲之景,外臺演出多為幕表戲,主要由說戲先生安排主演與故事情節等作活戲,這也是與一般「文化場」演出差異之處。

王爺飯(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真快樂掌中劇團近幾年在劇場演出的「文化場」帶動了當代布袋戲的新美學,探索並嘗試了布袋戲進入劇場空間的運用,諸如《孟婆.湯》或《一丈青》都具有相當成熟的手法,也讓人看到布袋戲新的可能。前兩齣戲皆以女性為主體,《孟婆.湯》是女性命運的流轉,以眼淚化為遺忘的孟婆湯,《一丈青》則是以劇團第一代女主演江賜美為故事主角,講述女主演在艱困年代衝州撞府的演戲人生。《王爺飯》則以一位女操偶師阿真回到戲班幫忙「二手」(助演)作為「王爺飯真黏」的象徵角色,故事至此,原以為如同《一丈青》聚焦於女主演江賜美的人生,然情節發展實以戲班為主體,帶出另一層生命體悟。

劇中用幾個段落訴說戲班在演外臺戲的過程中,與廟方、請主建立起不同程度的關係,或有如開場時的阿福伯,在演出前便先送上戲金和金孫的油飯,象徵著彼此請僱的信任與友好關係;亦有做完戲後,廟方與請主皆不見蹤影,挨餓的團員只好向土地公擲筊帶回麵龜順便填充肚子。外臺演出難以控制的難測風雲亦時常打亂演出節奏,沒有怨懟,在風雨過後放晴之際,仍舊感謝神的保佑。如此酸甜苦辣的戲班人生,用阿嬤江賜美的畫外音作為一種心靈的寬慰,要他們忘掉種種不愉快,撫癒的畫外音猶如從未現身的戲神,《王爺飯》本意雖是訴說戲神對戲班的護佑,然不在場的神,並不顯其神蹟,而是藉由戲班的資深演師帶出宗教寬懷的高度。最後一幕阿嬤本尊現身,邀同戲班團員一同吃飯,此時分不清是人或神將大家的心黏在一起,如同民間俗諺「也著神,也著人」,帶出了溫暖平實的厚度。

如同前文提及,本劇像是一個歷經風霜的長者用平淡的口吻與心境訴說過往,因此表現在戲中,沒有過多的波折來加強戲劇性,此一主線整體而言是平淡的。幸而戲中戲的方式平衡了此種平淡,其以劍俠戲《飛劍英雄傳—兄妹復仇記》連貫每一個戲班衝州撞府的過程,每一次劇情推展猶如一個點,藉由戲中戲連接起這些散落的歲月。劇中大量使用外台戲常見的演出手法與元素,例如金光飛劍、圓盤、螢光色的骷髏飛舞,以及萬骨魔王現身時、竄出舞台框架驚嚇於觀眾的魔手,外臺戲的華麗熱鬧,反襯著戲班人生的平淡口吻。此外,阿真此一角色也擔負起女歌手角色,戰後布袋戲曾風行的女歌手伴唱制度,在女主角出場時透過歌曲表現角色情緒,劇中部份採用傳統曲調〔倒拖船〕、〔流水〕與〔福祿陰調〕,也有流行曲,阿真穿上華麗秀服,主演和助演在旁伴舞,為戲調劑冷熱,同時也帶出女歌手的伴唱歲月。

近年來,演繹戲班故事的作品不在少數,或有從戲班歷史映照臺灣布袋戲的發展歷程,如長義閣掌中劇團《掌中家書.朱一貴》,或有講述戲班傳承的衝突與困頓,如義興閣掌中劇團《情─掌中家族》。《王爺飯》不談傳承、不談大歷史敘事,它模糊、拭去劇團的歷史,讓其化約為一般戲班的眾生相(僅隱約地以女助演角色扣合劇團第一代女主演江賜美),突出戲班凝聚團結的情感層次,用一種寬厚的心態回首點點足跡,在每一場散戲後,才是情感發酵的開始。

《王爺飯》

演出|真快樂掌中劇團
時間|2021/12/18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