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重製,戲曲的線上演出——《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
6月
14
2022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45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線上演出究竟是打開了新的創作型態,或是疫情期間不得已的過渡期?此議題已有不少討論,然而關於戲曲線上演出的討論相對較少,相較於其他型態的劇場作品有較多創新或嘗試,戲曲的線上作品往往以演出重播為主,少部份利用線上演出新製的作品,如尚和歌仔戲劇團的《棲地木蓮・劫獄―線上讀劇音樂會》,讀劇演出版本之後曾推出劇場演出,惜因疫情取消,未能見版本差異;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推出的「陳禹安單人秀《許仙》」,則是利用鏡頭語言與後製,重新講述《白蛇傳》的故事,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此次明華園在文化部紓困補助計畫之下重製1998年演出的《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看似是老戲再演,卻也利用線上演出的特點創造新意。《八仙傳奇》系列為明華園經典戲齣,從1987年首部《蓬萊大仙—李鐵拐》,到2022年甫推出的《東海鍾離》,歷時三十餘年寫下終章。《張果老與藍采和》一劇屬八仙系列早期作品,藍采和一角以娃娃生應工,近年傳承予鄭雅升,此次線上重製版本由孫翠鳳再次擔綱演出,或有透過影像保留經典的意味。

主要角色塑造立體

藍采和原為賣花郎,因於白雲嶺中救治張果老,張果老感念其恩報答藍采和,聽聞藍本為宜成國三王之子,因十多年前一場政變流落民間,便協助藍回宮認母。奈何假皇帝李伯武不願讓位,一心追殺藍采和,張果老為藍犧牲,藍也最終自撞「不殺碑」而亡。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張果老一角以其成仙前原為白蝙蝠精之傳說為本,透過此妖精講述人與神之無情,李伯武為討母后歡心前往捕捉白蝙蝠進獻,天神亦想抓白蝙蝠為王母慶壽,以妖的有情,對應著人間的無情。藍采和與張果老相互犧牲以成全對方的兄弟情誼,最終在人間雖落得雙亡的悲劇,卻也為列仙班,登上蓬萊仙島。

整體情節推展頗為迅速,無拖沓之感,藍采和與張果老的角色塑造也頗為立體,張果老面對是否放棄千年道行以救活藍采和時,也經歷一番內心掙扎,而孫翠鳳也將藍采和這個「有皇帝名無皇帝命」的悲劇角色帶出一種純真善良的樣態。

然而其他角色相對較扁平,藍采和養父與假皇帝陳伯武父子兩人相認情節過於理所當然,養父原為三王管家,義氣易子以延續三王香火,令人聯想《趙氏孤兒》的程嬰,然而此角色前後落差頗大,前為忠心家僕,扶養藍采和後卻頻頻虐之,甚至陳伯武前來認生父時,也立刻答應進宮享福、棄藍采和不顧,這樣巨大的轉變似乎難以用育子辛勞磨掉耐心來解釋。

框景的選擇與剪接特效

以戲曲表演而言,線上演出難以避免的問題是導演的鏡頭取代了觀眾的視線選擇,鏡頭可以近景聚焦在演員的身段或表情,卻無法知曉鏡頭以外的情景。

例如孫翠鳳飾演的藍采和上場時,鏡頭便特寫她以腳平衡花擔的動作,這樣的鏡頭語言,正面而言能協助觀眾注意演員某些表演細節;然反面而言,無論導演有意或無意篩選掉某些畫面,觀眾無法自行選擇觀看焦點。這也是線上演出的普遍性問題,或許也因為如此,對多數戲曲劇團而言,線上演出是過渡期的選擇,終歸要回到劇場。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可喜的是,此劇也利用預錄的優點,進行場面的剪接與特效的安排,例如人物回想起過往的片段時,場景迅速切換到當年的景象,對演員而言也不會受限於換裝等時間問題,能更有彈性的安排角色。

如第四場〈身世之謎〉,孫翠鳳飾演藍采和的身世被揭曉,下一場〈血染宮廷〉回憶場景同樣由孫翠鳳飾演藍采和的父親三王,能迅速地一趕二;又或第九場〈真假分明〉為呈現張果老的法術,利用鏡頭切換製造人物的消失與現身,增添了神怪劇的氛圍,其他後製的聲光特效或呈現神功的金光閃閃,或表現角色的變化,亦頗有畫龍點睛之效。

這齣《張果老與藍采和》雖是老戲重製,卻讓人看見劇團的誠意,並非原封不動地攝錄舞台上演出,而是有意識地利用預錄的特點,在原有戲劇作品上調整細節,不僅更切合神怪劇的特色,也能充分發揮角色的特質。或許這是一齣疫情下不得已的重製作品,但也看見戲曲線上演出的另一種可能。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opentix 線上演出
地點|2022/05/29 14:00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劇述說臺灣鄉土的傳奇故事,運用兒童劇的方式吸引親子共賞,展現如動畫的舞台風格與豐富色調,在娛樂的觀賞效果外注入人情寬容的教育內涵,也將作品推向合作分工模式的代表性地位。
11月
25
2024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