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戲與當代意識的交鋒—《巧計奪美》
9月
16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167次瀏覽

蔡佩伶(社會人士)

 《巧計奪美》改編自民戲《風流王子》。由編劇江佩玲、牧非重整幕表架構。劇情描述女主角女扮男裝頂替哥哥出使蒙古國,不料蒙古王子鐵木汗一見傾心,愛上喬裝後的女主角林勝男,懷疑起自身性向之餘,展開一連串性別確認。最後,蒙古王子為愛遠赴中原,展開一場愛情保衛戰。

《巧計奪美》說著一名女子嘗試實踐自我價值,遇見愛情之後,就放下自我走進愛情(甚至家庭)的「圓滿故事」。這是一齣成功喜劇,從人物設定就能察覺,劇中多數人物都有明確的單一目標。比方說:鐵木汗儒雅喜文熱衷中原文化。二王子鐵支路是陰柔男同志。敏敏郡主熱情奔放勇敢求愛。勝男則希望克服女身有所作為。目標明確的人物,讓喜劇條件一扭轉矛盾就即刻成立。像是鐵木汗愛上反串的勝男而陷入自我懷疑;鐵支路受制於性別認同,選擇以陰柔特質自嘲娛人;勝男對自由的嚮往與矛盾;敏敏郡主渴望愛情降臨,她展現的急切。這些行為軌跡讓所有角色自相矛盾又彼此牽引,碰撞出一個個爆點砌成喜劇的笑意基本盤。

大笑之後,我想討論的是—當代觀眾眼中再平常不過的性別光譜,為什麼不見容於劇情?反動情節在男主角發現自己並非男同志之後展現的喜悅達到高峰。另外,劇中敏敏郡主反覆用「疾病」揶揄鐵支路的陰柔特質,如此設定或許反映了民戲原著的時代背景和改編時的社會形貌。也顯示出《巧計奪美》潛藏著家庭倫理的強力規訓,角色行為動機多數高舉著家庭價值。比方說:一開場女主角勝男為避免家庭受難頂替哥哥出使,再到直男鐵木汗極度抗拒染上任何同志症狀都是。因此,同志即使行為無差無錯,在家庭倫理面前依舊價值低落。

歌仔戲的俚俗趣味與現代性可能產生更多交集嗎?一齣簡單流暢的戲需要嘗試回應當代價值嗎?這兩個問題像群山裡的回音,在看戲過程中不斷交叉浮現。

謝幕時,春美團長提到這次的《巧計奪美》已經是第63場演出。不可否認,《巧計奪美》這樣夠賣座能不斷重演的公演劇碼,對於長年奔走江湖的職業劇團來說相當重要。賣座劇碼的價值不只在金流面有利劇團營運,另一方面,重複劇碼也成就團內青年演員的絕佳練習場,循環操練將磨出更精細的演技。《巧計奪美》在重演過程不斷優化,確實發展出兼具外放與細膩的獨特表演狀態。但隨著時間過去,這樣的劇情能被新生代的觀眾接受而延續口碑嗎?或許仍充滿未知。

《巧計奪美》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22/08/27 19:00
地點|臺北市萬華區環河福德宮廟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