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劇情仍回到以生旦相戀為核心的框架中,玫瑰少年的議題似乎僅成為這段奇情戀中的一抹點綴色,不免覺得有些可惜。
10月
15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10月
10
2024
《最後之舞》更像是簡嘉誼的獨舞,她讓觀眾的視角成功地從小生身上轉移到小旦身上,也為她的個人演出帶來新的高度,只可惜月亮太過明亮,使諸星黯淡無光。
7月
12
2023
歌仔戲的俚俗趣味與現代性可能產生更多交集嗎?一齣簡單流暢的戲需要嘗試回應當代價值嗎?這兩個問題像群山裡的回音,在看戲過程中不斷交叉浮現。(蔡佩伶)
9月
16
2022
我想對「音樂劇」提出一個跨文化議題:到底那些舶來的曲式適不適合唱出在地的情感?又,所謂在地的情感在文化全球化發展多年後,是否有了世代的差異與落差?(許仁豪)
3月
24
2022
但是在這類以公演形式,各自劇團的台柱小生(依序是陳昭香、郭春美與張秀琴)同樣缺席的少數演出前提下,三人確實也對自身表演功底進行了一次極具挑戰的演出——或許在光鮮亮麗的小天王名號讚譽下,她們更在意的是,背負那些更多旁人不可體會的傳承壓力。(劉祐誠)
11月
17
2021
這戲「怪怪的」,對我來說,不是因為郭春美完美地演出或融合了多種戲劇形式,而是郭春美以她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外的身體實踐,成功演繹了即便是今日最現代的劇場舞台上,觀眾仍保有、也可以創造傳統與現代之外的感受。(汪俊彥)
2月
18
2021
整體而言,《雨中戲臺》做為臺灣戲曲中心的旗艦製作,以訴說歌仔戲歷史與人物故事的企圖出發是很值得肯定的方向;但實際執行之下,王榮裕身兼故事提供者、導演,又因遇到原主演吳朋奉驟逝故而接演主演,等同演出自己的故事。在臺上直面自我實屬不易,因此他在表演上帶著濃厚的近情情怯,反倒顯得說服力不足。(許美惠)
2月
09
2021
由於外台戲有這樣出格的手法,逼使演員們需要自己發想,獲得觀眾注意的表演方法,而在這樣的演戲過程中,縱使呈現的笑鬧效果不會每次都獲得觀眾喜愛,但是演員們卻能在這樣的訓練下,逐漸拓展角色類型的表演。春美歌劇團的兩位青年演員,在各自的行當表演上應該都還有需要進步的地方,只是從他們的精采表演處,就已見到屬於外台戲演員們的表演長處。(劉祐誠)
1月
18
2021
蓋因相較於以往的戲來說,《陽關雪》缺少了一個明顯的中心思想或主軸意涵令人發聵共鳴,須不斷的反覆回想劇情的幹葉枝節才能體悟深蘊其中的哲思義理。綜觀而論是一齣意韻猶長,耐人尋味的好作品。(蔡諄任)
12月
10
2020
如果用單純的演出框架評論春美歌劇團的下午演出,很容易點出演出品質的缺點,只是放在酬神慶典的脈絡審視這場演出,製作團隊除了要服務坐在戲台下的觀眾外,劇團還要考量每個支付扮仙戲金的信徒感受,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扮仙任務及原本預定的劇目表演。(劉祐誠)
8月
19
2020
臺上沒有過多的裝置,一切回歸到戲曲表演的本然:演員的唱唸、抒情的調性。如果說大製作、年度大戲是豐盛的佳餚,這部戲大概是爽口的清粥小菜,沒有過多的點綴與浮誇,演員各自找到發揮的空間去表現角色的情感,因而支撐起這齣戲的飽滿。(林慧真)
11月
14
2019
文本本身的衝突性較不明顯,究因乃情節中事件衝突不高,戲劇張力著眼於人物自我信念與心境的對立,於傳統劇目主要是以愛情為主幹而發展不同,反而刻劃的是情義與仁慈。(蔡諄任)
7月
02
2019
《相思唱歌仔》在此時此地的發生,或許作為一種情感脈絡與展演歷史「承先啟後」,於場館的當下黏合過去與現在的在地,更得著實展現其「展演意義」不止於「演出當下」,而可能也在面向過去的當下思考未來的下一步。(吳岳霖)
10月
26
2018
保留了傳統的身段功法,減少大量新編調的比例,奠定本劇最重要的基石;惟偏重於讓演員在前進路上探索角色,逐步建構性格的方式,雖滿足了觀眾一賭台上角兒的美,但劇中人物的情感連結處卻多有斷裂,難以看清導演意欲引導的作品方向。(薛映理)
8月
0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