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戲載道,教化為先?《越》
3月
13
2014
越(元和劇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62次瀏覽
劉美芳(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

不斷自我惕厲創新求變,是當下歌仔戲工作者的逆境再生,也是重建氣度格局的新契機。歌仔戲最迷人處,在於可塑性極大,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無禁無忌,什麼都可以。可以是古冊演繹歷史的厚重,也可以是胡撇仔天馬行空無不可入戲的自由,更可以是佛禪當道滌洗人心。但戲終歸戲,不論做戲動機為名為利為藝術為宗教為教育;既選擇戲劇形式搬演,就該明析主從,以戲為本。

京劇丑行演員林朝緒與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培養的第一屆畢業生李珞晴合組了元和劇子劇團,成團三年多只推出了兩部作品。創團的《王老五與小泡菜》,有臺北文學獎舞臺劇本優等獎的加持,結合社會議題,以胡撇仔精神極盡拼貼嘲弄控訴之能事。兩年後的《越》,全然變了臉面,卸下華彩改走素雅寫意風格,冷靜思悟人生,命名為「禪風新武俠」;惟有穿梭時空不為現實拘限是兩劇共通的特點。兩位科班出身的演員,辛苦坐科功夫學成,江湖已非往日模樣;空有一身技藝,只有枉然無依的迷茫。創團當然有突破現狀另尋出路的冀想,自我定位為教育劇場:「以製作具有教育意境和心靈洗滌能量的演出為創團宗旨」。於是意念前導,強調倫理道德鼓吹尊師重道,態度莊重謹嚴;但就戲論戲呢?

《越》劇中的師父吳光(無光?)前世是爭不到「天下第一」好賭致死的惡胚,(賭徒要爭什麼第一呢?「賭王」?「賭聖」?還是「賭神」?為何要爭呢?)死後莫名受到元和妙音感化,聖者助開天眼,使成武俠高人,並交代其須將衣缽傳與陽月。吳光(隔世轉代堅持不更名改姓?)既已洗心更衣,邁步重生,不知何以在新的世代仍舊無法放下為奪「第一」而引動的貪嗔癡等惡念;不僅未依叮囑,更是構陷殺戮無所不為。陽月最為神奇,絕非凡胎俗物:不只默然領受母親種種不合情理的要求,無有絲毫人性可能的怨埋嫉恨;且天生功夫高妙神通具足,既有上蒼平空降賜關鍵的雪滴漣漪寶劍,又能感應母難隔空滅火解除危殆。劇本結構錯紊,太多理所當然卻無從自圓其說的設定,破綻處處,教觀眾如何安然領受這般奇譎的幻想!

不論賭徒或師父吳光,都鋪陳了打鬥場面;武俠云云,只為演員展現武術功底。演出前耗時費力出外景拍了宣傳片,可惜未善加調理為戲加分。遠赴屏東找來理念相近的街舞團體「可可堂」助陣,努力轉化身體記憶為戲曲所用,雖欲跳脫身段套式的框架,卻沒能引燃舞者狂放的爆發力。而多次不顧顛危安排陽月被舁舉在兩名演員肩膀上表演,在巍巍顫顫險象環生的不安中勉強唱作,幾乎總以失誤摔落收場,徒然斲損演出質地。但演員的付出也不全然白費,不諳臺語的林朝緒苦練有成,說白唱腔不見口音,較豫劇皇后更流利順達。音樂渲染難脫宗教氣息,反是編腔以古箏簫笛烘襯,讓傳統曲調流離在似與不似之間;入耳新鮮卻不顯陌生。舞臺空間運用自在,以油彩畫布或投影轉換場景,點題明確。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兩個時代》,同是超越時空的手法,照應兩個不同文化世代的歌仔戲工作者,深摯細密的情思揪人心疼;教人怎不懷念那個不叫李珞晴的她!

宗教講究全然的遵奉信仰,廟寺道場纓絡環繞,信徒虔誠頂禮膜拜,無有不宜。劇場裡以藝術呈現為第一要務,即便是「教育劇場」,也非直宣教化,「參與者」更不是一般觀眾;即便如此,這類劇場還是必須並重藝術、娛樂與教育。藝評人紀慧玲曾針對劇團首部作品的呈現方式婉轉勸說:「劇場需要的是揭露,而非度化。」怎奈頻率不相容,此次演出竟是越走越遠,超越了劇場,另闢弘道法會!

《越》

演出|元和劇子
時間|2014/03/08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