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與共存的身體關係《兩個身體》
12月
09
2013
兩個身體(野草舞蹈聚落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7次瀏覽
何俊穆(社會人士)

從進劇場時看見兩個舞者在台上暖身,我們極易推測這齣舞作可能是關於舞蹈的舞蹈,後設的,透過身體的表現來表現身體本身,就好像寫一篇小說來談創作小說的過程。雖然對於一齣舞作而言,這並非什麼創新大膽的嘗試,畢竟舞蹈本質上就是身體性的操作,然而像《兩個身體》這樣純粹的作品──形式是身體,內容也是身體──卻已經不多見了。當科技大舉進入劇場,電腦燈、投影、感應器、造雨等等被頻繁地運用在舞台,能夠表現的題材更多元更極端的現代,《兩個身體》的編作,充滿了初學者/新生的真摯。

當然兩個舞者都不是新鮮人了,一個受過中國傳統舞蹈、芭蕾舞與現代舞洗鍊的身體,與一個在現代舞中長成的身體,彼此之間的差異為這個作品建立了對話的空間,這個作品,就是在獨立、衝突、理解中建立起來的。

《兩個身體》一開始,他們穿著各自的暖身服,各據圓形鏡面舞台的一處,從平躺的狀態逐漸啟動,伸展,就像演示著過往習得的技藝,那時,他們還是邢亮和吳建緯,他們表現自己,互相摸索追逐,企圖牽引對方,並且產生對峙,數次邢亮以手掌住吳建緯的臉,彷彿要阻止他,而我們亦能看見邢亮的雙臂穿過吳建緯的脅下,撐起他的肉身。在作品的時間裡,兩人互為指導者與放逐者,不斷變動衍生。

燈光轉換,他們坐上同一張長凳,慢慢的遁入同調的節奏,就像找到彼此相處的方式,像太極般互相使力卸力,在雷雨聲裡,在青藍色的水波紋路流動於身體表面之中,似乎是某種自然的意念剝除他們對自我(ego)的執著,讓兩個舞者後來脫去代表身分的暖身服,換上同樣的舞褲,他們失去邢亮和吳建緯的舞者皮相,回到身體。

身體當然各有不同,但在概念上並無差異,同樣天然,同樣是宇宙的產物,這個作品也從他們解除作為舞者的身分回到身體開始,進入純然抽象的領域,而先前那種追逐的權力關係,此時也完全鬆綁,達到各自獨立卻又共時存在的狀態,他們不為什麼而舞──亦能理解為他們僅僅為舞而舞,讓身體自行解釋。

直到最後兩個身體分開,遠遠的互相對望,宛如對什麼感到了釋然,燈光暗下,音樂的共鳴也完全靜止,在謝幕的光亮起之前,他們對望的畫面仍留在觀眾的瞳孔,那兩個身體,其實是同一個。

就創團作品而言,《兩個身體》誠意十足,而且相當明確的揭示了野草舞蹈聚落的創作方向,或許是要對多媒體時代的舞蹈作品作出回應和反省,或許是要回到跳舞的初衷,重新思考身體與身體表現的種種可能。然而,後設終究只是炫目的創作技法,如何好好地訴說一個故事,用身體來說,很快就會是野草舞蹈聚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畢竟身體是舞蹈最核心的媒介,無論作品的主題是什麼,舞者的身體語彙就是創作者對身體的看法。

《兩個身體》

演出|野草舞蹈聚落
時間|2013/11/29 19:30
地點|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
此種空間的多層次交錯,使記憶得以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流動與回盪,打破過往「再現」單一文本的創作模式。舞者與物件的直接互動,不僅為物注入新的生命,也讓記憶得以延續——在表演這個作為過渡的時空中,生與死不再是截然對立,而是一種共生的可能。
7月
31
2025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