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門──我見影集式音樂劇《鬼歸代言人Ep.4》
8月
20
2021
鬼歸代言人EP4(鬼歸代言人劇組提供/攝影鐘柏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10次瀏覽

陳顥仁(表演藝術愛好者)


當燈終於暗下來,我想,啊──真好,我們終於回來了。

回到劇場來了。雖然已經在去年看完了影集式音樂劇《鬼歸代言人》的前三集,但適逢今年五月中疫情爆發,一波又一波的警戒封鎖逐漸也讓所有藝文場館關上大門。其中需要最大量現場經驗的劇場也就首當其衝,甚至在微解封之後,視覺藝術的各式中央、地方性場館陸續以預約制度開放之時,表演藝術仍處於未定之天,沒有觀眾的劇場成為巨大的攝影棚,許多創作者持續嘗試是否能以錄像的方式繼續跟觀眾見面。

疫情是一道門,門外的觀眾想知道戲都去哪兒了,門裡的創作者也想知道觀眾是不是還在。

進到樂悠悠之口光復南,觀眾數因疫情限制,明顯只剩先前總數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導演於演後說明現在的狀況是演一場賠一場,但我們得主動起來,不然藝文生態無法恢復;作為一個觀眾,我也很高興這是疫情之後,我的第一次劇場經驗,很感謝有這樣的演出與團隊相陪。《鬼歸代言人Ep.4》延續了前三集的故事設定,將厲鬼武世心(姜柏任飾)具體拉進了八舅公小吃店,並要在這一集裡頭跟男主角武世誠(高華麗飾)來個正面對決,而武世誠也因之前跌入輪迴之門,正在逐漸「鬼」化。這次的主題有別於先前的愛情,或是父子親情,編劇以手足之間的親情重新拉出一個戰場,並以幼年的遭遇發展出兩人的嫉妒、羨慕,說得淺明一些,大約可以愛、恨兩字化約之。


鬼歸代言人EP4(鬼歸代言人劇組提供/攝影鐘柏諺)

影集式的舞台劇有其優點,跟電視影集相當類似,即藉著一個主線,可以在不同的集數裡面完成不同的單元,以增加其豐富性,並且可藉著相對較長的篇幅,來對主角進行較深度的、時間幅度也較長的角色成長建立;對觀眾而言,既可以在不同的集數裡面分別得到滿足,又可以在完整的影集觀看體驗中,跟隨著主角經歷所有情節。然相對於此,影集式的設定也會伴隨著一些無法避免的狀況,譬如,相對於單一故事的舞台劇本,影集不只需要顧及單一集的故事飽滿程度,同時還要在不同的集數理面鋪設貫串整個影集的線索。

對我來說,《鬼歸代言人Ep.4》就是一個影集裡的巨大過場。

相較於第一集的經營故事背景以及世界觀、第二集的世界觀深化及職業建立、第三集的愛情單元,不只可以在單一劇集中看見編劇對於金霈珮、凱帝茂、陳雅婷的角色建立,還可以在其中看見主角武世誠的角色成長,但於此同時,編劇還有一個任務,即是要將故事的結尾預先埋進前三集中,於是前三集也就隱藏了許多未解的線頭,而所有的線頭,都指向在第四集出現的這個厲鬼,武世心。於是就迎來了一個不可避免的巨大過場──即要正式介紹前三集預埋的大魔王登場,但又還沒到影集的最後,大魔王還不能有個結局。因此,《鬼歸代言人Ep.4》不免就在劇情呈現上顯得侷限而無法開展。

相較於第三集,藉由重現一個舞會的當場,並利用相當完整的迪斯可風格作為單集音樂劇的音樂風格主題,觀眾可以相當順暢地進入特定時空,進入劇場的魔幻氛圍。但第四集一來難以重現兩人幼時三歲的狀況,二來又無法以一個特定音樂主題來表現,三則並未完整建立武世心的角色脈絡,於是我就在第四集的觀影經驗裡不斷地接收兩位演員的敘述,單純以對白和歌曲來想像他們兩個角色的想像,於我而言說服力就不比前三集,又因為不比舞會,麵店裡的舞蹈元素也顯得左支右絀。於是一個音樂劇之所以迷惑我的要素,都因為影集式的設定,在這一集來到了一個必須要交代,但又無法藉由其他角色或帶入更豐富的世界觀或其他編劇方法,來呈現的一個階段。

但於我而言,《鬼歸代言人》仍然是一個水準之上的音樂劇作品,整個單元的舞蹈編排、詞曲創作,或是演員的表現上都可圈可點,於是第四集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致命的缺點,而是我們都曾經在追劇的過程中經歷過的,那個不斷交代、不斷過場、不斷看著角色關係轉變的那個集數,而我們都期待,在那個集數過後即將迎來的盛大結局。

《鬼歸代言人》

演出|花聲藝術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創作
時間|2021/08/14 15:30
地點|台北 樂悠悠之口光復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