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那些消失的不被消失《消失的六期生》
10月
30
2023
消失的六期生(栢優座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1次瀏覽

文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對多數人而言,戲曲演員的生活與養成過程,只能從文獻中所記述的梨園生活、或是從演員的訪談中了解一二,實際的狀態如何,總因難以得知全貌而帶有神秘感。縱使在新編戲中,不乏有類似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台北海鷗劇團《女子安麗》等以演員成長經驗為中心的作品,卻也是以演員為中心,而難以得見養成背景的描述,且現代劇校生活與過去的環境是否有所不同,也是在這些作品中難以看見的,唯一能夠得到的共識,僅「苦」一字。 

在此種背景下,栢優座從今(2023)年「夏日生活週」推出《花豹鑼鼓京劇諮商課》,到「戲曲夢工場」推出《消失的六期生》,隱約透出一個相通的重點:將那些往日外界不可見的,推至舞台上,而後回應己身,藉此清理內在的束縛。

《消失的六期生》透過宿舍雙層床鋪與排練場為主場景,建構出1990年代、即解嚴前後時期的劇校學生生活日常空間,內容則以國光劇藝實驗學校第五至六期之間的學生生活經驗為主軸,從軍隊和劇校的生活對比,逐步帶出劇校生活中學長學弟制的霸凌與權力壓迫,以及在學藝過程中,隨著藝術生態與政治的牽連,使得學藝的自尊漸衰,更對未來的出路感到迷惘的情境。

這樣的迷惘呈現出身處時代夾縫中的一代人的困惑:過去的體罰教育與互動方式失靈了、「國劇」的尊榮不再、演員不知何去何從。過去的種種看似消失了,但體罰、性侵卻仍然幽魂一般地存在於現今的校園空間中,偶爾才會浮現出來。而隨著文化與教育政策的轉變、以及美感需求需要符應時代,新的劇藝美學卻仍在建構中,對未來的不穩定與茫然,對此,則尖銳地指出演員因沒戲演而轉行、或轉向民間劇團的現象,甚至點出今日京、崑、豫等劇種前綴「臺灣」的荒謬,凡此種種,皆尖銳地划開平時看似繁華興盛的戲曲舞台表象。

儘管荒謬與困惑,但內心也吶喊著「不要當京劇的逃兵」,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活在舞台上──如同許栢昂所飾演的角色,由始至終都戴著手銬,似乎在說這些過去的價值與期望,仍然束縛著自己,難以、可能也不願脫卸,只能負重前行。

此種難以脫卸的傳統,亦表現在演出中。除呈現排練過程中演出傳統劇目外,部分演出細節上,也運用了傳統劇目的演出要素:例如學長在潛入學弟房間時,用的是〈三岔口〉夜襲;女學生想進入劇校,卻因為手掌上生了第六根指頭,母親狠心斷指,則有〈劈棺〉之勢。雖然僅是片段表現,但仍可見傳統戲曲功底用於現代實驗作品中的靈活、且無法捨棄的一面。

至於作品當中所呈現的迷惘,也呈現在《花豹鑼鼓京劇諮商課》中。相比《消失的六期生》是一種走入現代之後,依然為自己的生命經驗束縛的幽暗感,《花豹鑼鼓京劇諮商課》則顯得光明許多,從諮商室中不停地穿梭在不同時空情境下,讓一名職業倦怠、找不到存在價值的鼓師,逐步找回心中的「尺寸」。

兩個作品共同呈現的是戲曲藝術工作者在時間推展中迷失的心境,以及期望透過舞台上的敘事,讓觀眾可以更真實地看見從1990年代至今的社會變化對戲去藝術工作者的影響,與生活中的掙扎。兩個作品分別走向不同的路徑,固然是因為作品取材原型的不同,但一前一後推出,或許可以視為作品之間的補充:演員與鼓師必須是相互依傍的,彼此不離,且心境上也能夠互見,並且對照出各自對藝術追求上的執著,而當這一切能夠呈現在觀眾眼前時,那些過去被消失的,才是真正地準備好,現身在舞台之外。

《消失的六期生》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23/09/09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都像是來自許栢昂的自嘲一般說著的「說獨白和中華文化沒關係」、「劇校的身體意義在於復興中華文化」這些台詞一般,使得自由的概念始終在他們藝術的實踐中充斥著割裂感與矛盾感。
9月
18
2023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