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妳所看到的《Persona》
9月
26
2017
Persona(劉孟婷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5次瀏覽
吳佳茵(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國際舞蹈劇場實驗室-計畫B《Persona》,在空場The Lab Space實驗場,表演者與觀眾距離非常近的小劇場,整首舞作由兩位男舞者與兩位女舞者,分別使用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穿插交疊在舞作中,並加上歌唱與獨白。舞作名稱為拉丁文《Persona》,節目單上翻譯為「角色、人格,或由一個人的內涵作為,所呈現出來的外在風格」,不過這個字與常見的人格用字personality相較下,更著重在被他人所觀察到的面向,像是相對於「私下性格」的「公眾人設」public persona,即明星在鏡頭前表現出的性格;從這個角度分析舞作的話,四位舞者或代表了同一個人的四種不同內涵、或演繹了四個不同人格特質的角色,彼此間的互動與連結。

走進小劇場,唯一看到的是佇立在右下舞台的麥克風,以及放在麥克風上色澤鮮豔的粉紅帽子。舞作由一對男女互相走近開始,以肩、頸、膝等各部位碰觸對方,具現了兩個身體間互相了解過程,但鏡像般的站立與動作,也可解讀為一個人內在地探索自身;接著動作加大,像是從試探進入爭執,而另一對男女舞者入場後,呈現動作一致的雙人舞,又似走入和諧的關係。接著,女舞者帶來獨舞,舞者的肢體像在模擬不自主的身體動作,更明顯的是,手腳無力道控制的揮甩、抖動與軀幹無規則的扭曲、抽動,甚至跌倒在地板上像是痙攣般地全身抽搐,身體自然反應與反射性連貫動作,這樣的自然反應,使動作看起來有機,而肢體與表情則呈現了恐懼、害怕的情緒,乍看之下破碎而難解,但與主題連結後,這段獨舞彷彿是在介紹這一個角色,令人聯想到畏懼型人格。在獨舞的最後,另一名女舞者走入,兩人的互動像是注入了生命力,使人擺脫了懼怕。

鮮明的音樂聲起,兩位女舞者動作一致,鏡面式對應,但兩位女舞者的動作質感卻感覺到些微不同;隨後音樂改為浪漫情歌,橘黃色的迷濛燈光下,兩位男舞者與兩位女舞者,兩兩相擁像是熱戀中的情侶一般,微微帶出同性議題;令筆者目不轉睛的是兩位男舞者移動到下舞台,兩人相互擠壓對方的臉,像是透過相互擠壓合併為同一人,又像是一個人內心的天使與惡魔相互推擠。接著為男舞者獨舞,獨舞中充斥著對周遭無形壓力的抗拒及憤怒,中間還發出一長聲吼叫,並往前比了中指,但所有的抗爭都反襯出舞者的抑鬱與痛苦,配合藍色的燈光,似乎在暗示憂鬱型人格。

當男舞者頹廢於舞台的一角時,女舞者現身走向麥克風,戴上粉紅色的帽子開始介紹著自己與自身經歷,其中強調著自己的優越感,像是自己的表現總是理所當然的第一名、太美遭人忌妒等;就像她所戴上的粉紅帽子,顏色上的能指就是鮮豔的粉紅帽子,所指則是她介紹中的自己,光鮮亮麗以及自信。女舞者走到舞台正中時,聚光燈的籠罩彷彿自身是理所當然的焦點,隨著目光、頭的仰角、手勢的示意下,更能彰顯出她的所指,燈光也配合地不斷亮起,種種呈現都鮮明地展現了自戀型人格。在女舞者表現自信與亮麗的同時,上一段的男舞者則與她呈現相反的性格,在上舞台的角落低水平的依靠著牆。另一名身穿裙子的男舞者走進舞台,而男舞者的動作不時有斷點,有時動作又像吹氣球般自信、膨脹,彷彿就在呼應著充滿自信的女舞者的敘事內容般;這時四位舞者中唯一在觀眾席的女舞者就像是旁觀者般,看的台上看著台上變化的一切;最後,憂鬱的男舞者與自戀的女舞者相抱,兩人的互動似乎再次達成了和諧。

另一位男舞者再度入場,先是猛然地與女舞者接吻,男舞者將帽子遞給坐在觀眾席,看似旁觀者的女舞者,女舞者將草帽遮住臉,此時帽子不只是帽子,而變成面具,男舞者突然親上帽子,將女舞者壓在地上,女舞者像是逃離般留下草帽掙脫,掙脫後的女舞者勾起另外兩位舞者向下舞台移動,開始相黏的三人舞,時而兩人相黏一人分開,時而三人共舞;猶自躺著的男舞者將草帽蓋上臉嗅聞,並將繫帶套在腦後,隨著男舞者撫摸自身,草帽一路移動到胯下,突起的帽頂凸顯了男性情欲,而倒在地上蠕動的男舞者、與旁邊跳著一致舞蹈的三人更形成強烈對比,似乎代表著精神分析中,受理性所壓抑的原欲。

最後四人輪流佔據麥克風演唱一小段歌曲,每首歌曲風相異,就像是不同人格輪流爭取身體的主控權一般,或是團體中不同個性的人爭奪主導權,再次扣緊主題。對於《Persona》這首舞作,每個人所看到的各個不同面向、不同角度,就像符號學中的能指與所指,舞作就像一個有生命的個體,當觀察的角度、面向有所不同,就會看到不同的《Persona》。

《Persona》

演出|劉孟婷、DanceOmatic麥提舞團
時間|2017/09/24 20:00
地點|空場The Lab Space實驗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段落都可能是暗示人際互動間常見的情節,而隨後的其他段落也是從雙人、獨舞及群體舞動的過程,讓身體與情感的宣洩表達人際關係與自我剖析的面向。(戴君安)
10月
02
2017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