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與欺瞞間的微妙交織——《一個說謊,一個說愛》
3月
12
2024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62次瀏覽

文 徐雯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日間碩士班學生)

來自挪威,橫跨舞蹈、戲劇、電影創作多個領域的藝術家亞倫.路西恩.奧文 (Alan Lucien Øyen)以西方流行的故事接龍遊戲「Story, Story, Die.」作為靈感,創作出著重於劇情敘事的現代舞作品《一個說謊,一個說愛》。說故事被視為人類最有效的傳遞訊息方式,因此,他透過與七位舞者共同創作,以各自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與經驗,將故事拆解並重新組合,共同在舞臺中交織了認同與被認同的主軸敘事使其成為這部兼具心理元素作品核心表達方式。

在這個充滿誠實與虛假、愛與欺騙的世界當中,《一個說謊,一個說愛》藉由舞者的肢體語言與口白聲響加強表現層次與力道,將視聽體感相互交融。無論是語調的變化、情緒的轉換,以及呼吸的節奏,宛如勾勒出生命歷程中種種起伏與轉折,使觀眾更能深刻地體驗人生中的起承轉合。而音樂、燈光與節奏的巧妙結合,將作品的情感層層堆疊令人心馳神往,打造了一場充滿感官刺激的藝術饗宴,帶領觀眾進入一段探索人類情感和關係的旅程。

舞作展現出說謊者的詭計和矛盾,以及愛的信使如何與之相對抗,並透過真誠的愛來解開謊言的網絡。作品中段一位男舞者穿上了大灰熊的服裝,不斷地表達愛卻又發出咆哮聲,燈光及音樂轉變為強烈且刺激的氛圍,此場景中如同那些在內心自我厭惡的對話過程中,並同時處於某些懷疑自己的時刻,表達了人類內在的矛盾和掙扎,揭示了一種獨處時的情感混亂。

角色於過程中的獨白和動作時常被打斷,反映出人們渴望被他人關注的焦慮,源於對社會認同和接受的追求,人類說愛、卻也為了說愛而說謊,人們期望被重視所以會用謊言去包裝並獲得自我肯定和安全感、利用謊言勉強自己試圖去迎合他人。然而,這種追求也同時引發了對於真實自我的疏離和陷入迷失感,人們不禁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真正渴望什麼?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最終,透過極簡的音樂搭配著舞者現場的口白,使聲音充滿了想像的表情,不斷地與開頭相呼應,一再重複角色內心的困惑與痛楚,以及對於情感迷失的無奈與掙扎,這種反覆呼應的方式彷彿是在呈現人生中遭遇的重大創傷或難以跨越的障礙。人生的故事接龍不僅是一場遊戲,更是一個讓人深度反思人性和情感的機會,透過作品的情節連貫與轉折,可以看到人類在面對各種情感時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反應。編舞家亞倫.路西恩.奧文運用簡潔快速的手法,使每個片段瞬間轉換至另一個故事,隱喻人生即是如此,在現今的快速時代裡,人們需要更多時間及注意力去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種種變化。

舞者以流暢的肢體語言展現情感,能夠深刻感受角色的情緒起伏和心靈之旅,進一步反思人類情感的複雜性,以及誠實與虛假之間微妙的界線。零碎的故事在劇中交織,更是深刻地觸動了筆者的情感及心靈上的衝擊。口白與音樂節奏緊密配合舞蹈動作,使觀眾彷佛置身於作品的故事情節之中,從悲傷到歡樂,從絕望到希望。尤其現場的音樂透過豐富的情感表達帶來共鳴和理解,而燈光的色彩變換更是為作品增添了奇幻色彩的視覺饗宴。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將情感的細節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刻感受舞者內心的紛擾與掙扎,進一步理解人類情感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同時提供了心靈的啟發。探看希望與失望的現實人生,究竟誰在說謊,誰在說愛?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

演出|亞倫.路西恩.奧文&冬季旅人
時間|2024/03/0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可以看見「因為/所以/然後」,在亞倫.路西恩.奧文的劇本中,並沒有絕對穩固的邏輯性,不同人稱的交互運用,一如碧娜.鮑許(Pina Bausch)舞蹈劇場中擅長的「重複」與「拼貼」。這種技法固然有其力度,但熟悉感也油然而生。而舞者的身體表現也呈現出族繁不及備載的程式化語彙,如「Lip Sync」的誇飾肢體、「純肢體」的流動線條,以及「虛擬劇場」般將物件藉由身體呈現等方式,筆者也是將其視為一種多元現象。在這種多元現象下的產物有時不免容易產生疲勞,但有時也會反應出極其特殊的化學變化於舞者的表演狀態之中,就像臺灣舞者林士評被塗成像科特尤斯(Kurt Jooss)《綠桌》中死神扮相,且身著紅衣女裝的姿態時,其呈現出的一種自信與迷人,不僅沒有令人感到絲毫突兀的違和感,反倒有一種牽引般的魔力引人入勝。
3月
12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