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與故事共生的多元生態——《一個說謊,一個說愛》
3月
12
2024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7次瀏覽

文 簡麟懿(專案評論人)

一趟完美的生命歷程需要具備多少特性,幸福、忐忑、更迭或是多元?由亞倫.路西恩.奧文(Alan Lucien Øyen)所率領的冬季旅人團隊(Winter Guests)和《一個說謊,一個說愛》(Story, Story, Die),展現了極其豐富且方方面面的奇幻之旅。筆者自身便相當著迷演出前的暖場,看見每一位舞者徘徊在台上,且相遇、且獨自暖身練習,他們就像電影《赤壁:決戰天下》中的小喬一樣,手裡分別捧著一杯熱茶,彷彿將在此為眾人緩緩倒空,或靜待誰來一飲而盡。

之所以喜歡這樣的風景,興許是筆者在這樣的場域中,看見舞者如何潛意識地挑選一隅,且不經意地將影子投射在門板上的決定。即使編舞的結構還沒開始,但他們的選擇已然成為故事的序章。同時,筆者猜測這莫不是編舞者亞倫.路西恩.奧文平時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凝視的日常,如四季般的變換且充滿寓意,真實(Reality)的份量遠遠不亞於表演(Performing)時的風光。

然後呢……然後他就死掉(End)了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的中文譯名,提煉自整部作品的核心精神與章節調性,只是在排序上遷就了閱讀與平仄發音,實質上應該是先討論愛,才觸及了謊。名為伊凡(Evan)的男舞者,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就進行了破題——「我喜歡你」,而且是「我喜歡這樣的你」。他透過不斷地加深/加長語氣,迎接觀眾卸甲並走入作品宇宙當中,一連串的敘事更如同知名日本導演黑澤明《夢》一般地抽象,且頗具隱喻意涵。

譬如筆者便從文字敘述中的加拿大烏鴉,以及舞者扮演某種長角動物的動作上,瞥見了某種奇幻的非寫實幻象,並且與自身夢境進行了貼合。然而這只是宇宙碎片的細微末節,多數時候音樂設計與燈光也參與故事肢體的轉折,進行了激烈且粗暴的變奏與轉調。編舞家更藉由一身可愛的玩偶熊裝,進行了精神錯亂般的PUA來加深暴力陰鬱的氛圍和陰影,順道一提,毛毛蟲與蝴蝶的故事更是無邪地令人感到驚懼。

這些撕裂般的手法,與其說是天外飛來一筆,不如說是編舞者的當頭棒喝,他將觀眾打進了夢境的更深一層,讓前者的深意未果,後者的開端已來。

我們可以看見「因為/所以/然後」,在亞倫.路西恩.奧文的劇本中,並沒有絕對穩固的邏輯性,不同人稱的交互運用,一如碧娜.鮑許(Pina Bausch)舞蹈劇場中擅長的「重複」與「拼貼」。這種技法固然有其力度,但熟悉感也油然而生。而舞者的身體表現也呈現出族繁不及備載的程式化語彙,如「Lip Sync」的誇飾肢體、「純肢體」的流動線條,以及「虛擬劇場」般將物件藉由身體呈現等方式,筆者也是將其視為一種多元現象。在這種多元現象下的產物有時不免容易產生疲勞,但有時也會反應出極其特殊的化學變化於舞者的表演狀態之中,就像臺灣舞者林士評被塗成像科特尤斯(Kurt Jooss)《綠桌》中死神扮相,且身著紅衣女裝的姿態時,其呈現出的一種自信與迷人,不僅沒有令人感到絲毫突兀的違和感,反倒有一種牽引般的魔力引人入勝。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誠懇的作品無需過多的原理及後設

「我直直走向評斷我的人,卻也逐漸消失。」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

這是整部作品中最打動筆者的對白,相信不同的觀眾能在其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吉光片羽。說實話筆者作為第一次接觸亞倫.路西恩.奧文的觀眾,同時也是看過克莉絲朵.派特(Crystal Pite)《欽差大臣》的重度粉絲之一,看見兩位編舞家都有使用類似手法的既視感當下,是一個蠻大的衝擊與失落,然而這並不能蓋過此次演出背後的所有企圖與用心。

在筆者比喻為多元現象的作品結構中,2022年的雲門舞集《霞》以及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 余美華《Still (life) in Taipei》都乘載了部分表演者的個人意志在其中。編舞家作為梳理的第三者,個人的藝術主張則是形成強壯的支架在作品背後默默支撐,些微稍重的簽名筆觸都是斟酌再三才落下,甚至淡化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表演者與表演者之間、觀眾之間更加纖細的共感與連結。因此筆者個人的觀舞經驗縱然有所影響觀看整體作品的體感,但亞倫.路西恩.奧文所彙整的整篇故事,以及多種程式化的劇場手法,仍然是值得細細咀嚼的亮點之一。

反觀,此次《一個說謊,一個說愛》的肢體調性,確實擁有不少近距離與低水平的表演訴求,國家戲劇院的環境是否為該作品的最佳載體著實有待商榷,而舞者同時發聲與舞蹈,某程度上讓我們在作品中不停地看見「人性」,但也必然地消耗舞者更多潛藏的肢體張力與體能。

作為真誠表達人類處境與現況的作品,《一個說謊,一個說愛》極其繁瑣卻也樸實,他宣告了人與人相處之間的故事生態系,以及不得不面對各種情感背後所交織的無解與矛盾。作為可能干涉的第三者,我們是否能夠聆聽他人聲音與身音,況且做出具有包容力的回應,應是比起過多的原理及後設,亞倫.路西恩.奧文更想傳遞給我們的一封短信,同時留給時代的一小段訊息。

《一個說謊,一個說愛》

演出|亞倫.路西恩.奧文&冬季旅人
時間|2024/03/0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這個充滿誠實與虛假、愛與欺騙的世界當中,《一個說謊,一個說愛》藉由舞者的肢體語言與口白聲響加強表現層次與力道,將視聽體感相互交融。無論是語調的變化、情緒的轉換,以及呼吸的節奏,宛如勾勒出生命歷程中種種起伏與轉折,使觀眾更能深刻地體驗人生中的起承轉合。而音樂、燈光與節奏的巧妙結合,將作品的情感層層堆疊令人心馳神往,打造了一場充滿感官刺激的藝術饗宴,帶領觀眾進入一段探索人類情感和關係的旅程。
3月
12
2024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