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函君(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碩士班三年級)
那天午後,走進校園,在我要進場時被工作人員攔了下來,原來是要我先填寫問卷再進場,遠處傳來了動感的老歌,雖然我一首都沒聽過,身體卻也不自主的晃動起來,舞台上沒有翼幕也沒有側幕更沒有黑膠地板,只有燈控台和音控台,演出開始了,身穿全黑衣服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出來,以各自的專業領域發想,跳著屬於自己的動作,看似沒有連結的動作,卻在下一秒因為舞者滑壘的動作而變化成雙人舞、群舞,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當我還在納悶這段編舞者到底想說什麼的時候,臺上黑衣人排成一列敬禮,其中一位黑衣人拿著麥克風說:演出正式開始。這時臺下笑了,原來剛剛,是暖身。
所有人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剛才跳舞的是通常在幕後工作的成員——燈光設計(徐子涵)、音樂設計(柯智豪)、舞台設計(廖音喬)、影像設計(孫瑞鴻),他們和舞者陳武康在台上準備,還有一位舞台監督(孫唯真)拿著麥克風call cue【1】,就像往常演出時在幕後執行工作那樣,只是被搬上了舞臺,演出前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這個作品要取名為《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這下總算明白了,一個演出不單只有舞臺上的舞者,更要有許多辛苦的幕後工作,才能完成,而這些人,也是演出中重要的參與者。這時,舞者換成白色襯衫出來,大螢幕降下,舞者時而坐在沙發上,時而起身舞動,攝影師推出三台攝影機(編按:據悉實為四機錄影),分別用不同的角度拍著舞者,肢體、表情透過螢幕被清楚拍下,而舞者仍保自由的肢體變化,臺上的大投影幕投出這些影像,有慢半拍、有特寫,呈現出不同的視覺舞台效果。最後,最大幅的背幕降了下來,攝影師推了三臺攝影機分別對著台下觀眾,這時,老歌又響起了,被安排在觀眾席的舞者們開始舞動,舞台上許多彩色球瞬間從天而降,忍不住的觀眾也舞動了起來,我彷彿看見一個大型舞會,此時此刻驚覺,其實觀眾也參與了這場演出,也許這就是編舞者的用意,不管是誰,只要你走進劇場,你就已經是這場演出中的一個角色了。
演出最後,演出者們圍成一個圈,分別聊著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的瑣事,例如其中一位表演者說他有打坐的習慣,這樣比較好睡⋯⋯而重點是,透過螢幕可以清楚看到每個人的表情變化,這時,觀眾進場前的問卷單被表演者從箱中抽出,所寫下的內容也被念了出來,不管是嚴肅的、好笑的還是生活中的小事,台上的演出者彼此仍然熱烈討論。
透過上面提到的幾種設計,演出者讓每一位觀眾都成為這個作品的一小部分,成為參與者,如同節目單上介紹的:「建立對話、喚起觀看與存在的意義,演出者將喚醒群眾的集體感知,凝聚一場短暫的共同經驗。」燈亮後,看到每個人的表情都是愉悅的,我彷彿還停留在剛才的歡笑當中,《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真的讓劇場內的每一個人都參與了。
非常謝謝您的參與(驫舞劇場提供/攝影陳藝堂)
註釋
1、劇場製作中,有一個職位叫做舞臺監督(Stage Manager),通常稱「舞監」,作為掌控演出所有技術的統籌與發令者,舞監在正式演出時,會透過通訊系統與各設計連線,並在相應的時間點,下達技術執行的指令,這個動作,就叫call cue。在劇場中也會用英文來稱呼這個動作,目前似乎很少使用中文。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演出|驫舞劇場
時間|2019/12/28 14:30
地點|臺灣藝術大學臺藝表演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