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每個動作呈現的當下之意思及環境的不同,以至表達方式不同不一樣,最終都還是要歸於自己,你想要賦予這個塗鴉、圖片、動作什麼樣情緒和詮釋,如同我們對於周遭的事一般,當下的感受與情緒,取決於你對於該人事物所有的理解,並沒有任何的對與錯。
一月
18
2023
162
類似的演出形式移地到不同的空間脈絡,也對應了不同的歷史情境,然而舞者的舞姿,似乎依舊維持著相同的動作質地,究竟這些因地制宜(site specific)的演出情境,再加上事前的田野調查與研究,是否有可能成為創作新肢體語彙的養分呢?(張懿文)
六月
04
2020
514
2017年十一月版的製作除了舞台裝置和舞者的表現外,也有以薩克斯風、電吉他、吟唱、爵士鼓及大提琴組成的樂團為其現場伴奏……這次少了樂團,只有透過播放的聲音、五位舞者、簡約而弔詭的舞台設計和燈光變化,卻更能展現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文思哲理。(戴君安)
六月
14
2019
450
舊版的《深淵》在舞台上凸顯的是各類動物永無止盡的鬥爭、廝殺、內耗,人際與權力關係的宰制是焦點。而新版的《深淵》除了強化權力競奪的暴力兇殘外,舞作結束前那個被垂降繩索束縛,且耗盡氣力無法掙脫的死刑,是將舞作帶入徹底絕望之境。(徐瑋瑩)
六月
13
2019
482
兩個版本在同樣的架構之下,除了結尾加了一段舞,並無太大的差異,僅有細部編修,也都運用影像深化舞作敘事。然而,展演空間、劇場條件改變了,編舞家、藝術家、舞者面臨不同的挑戰,也影響了觀眾的感知經驗。(陳祈知)
四月
09
2019
433
不管是從舞團的經營、創作的進展,和所有的行政/創作/技術團隊一樣重要的是,擁有專業能力、專業態度以及專業劇場經驗長期涵養的表演者,將可以賦予地方表演藝術生態更落實、更好的表現。(楊美英)
三月
13
2019
378
三月
13
2019
458
畫面看上來像是在訴說當愚人被排除在外時,他們會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當平凡人再回過頭時,愚人早已依循自己的腳步走在他們前面了。在愚人眼裡,真正愚人的是那些事不關己的平凡人。(柏懿庭)
十二月
17
2018
472
舞者輪流從左右側往舞台中央走進,就像土撥鼠在地底下挖了好多地道,路徑繁複,卻不迷路的自在移動,她們走路的姿態如竊賊般,手腳蜷曲眼觀四方,不時於靜止後又快速移動,或許,這就是愚人自我保護的方式。(謝亞芸)
十二月
15
2018
393
表演空間的移動,是開放,亦是限制──也從來不是把劇場演出挪到該空間即可。《他媽的菜騎鴨》、《第七種孤獨》與《死亡就在外面》以及《鯤鯓戀歌》,正呈現了兩種模式:「在空間裡說故事」與「說空間裡的故事」。(吳岳霖)
一月
05
2018
830
編舞者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編排手法,來闡述說明著人類從禽獸轉化為人的一連串轉化過程中「枷鎖」是一直存在著。所有生命皆銬上枷鎖,所有生命都要受到各種相互依靠、爭奪、利用、犧牲。(董彥伶)
一月
04
2018
340
《秋水》看來只是借用傳聞的情節,表述臺灣早期婦女無從自主的、飽受命運支配的無助與無奈。或可說,《秋水》以等待愛人為隱喻,具體勾勒出許多女性共同承擔的另一種等待,等待女性自主時刻的到來。(戴君安)
五月
07
2013
380
羅文瑾對於存在思想的求知與困惑、跨領域跨文本類型,創造出特殊的面貌。然而如何「提煉」,如何進而在抽象思維和舞蹈創作之間,呈現一個繁複的生命問題,《單‧身》中過於龐雜枝節的段落和人物,有時陷於隱晦的動作意圖,似乎都需要一個更整體、完整的文本脈絡來支撐。(李時雍)
十二月
11
2012
349
七個獨立個體,共組一個合體圖景,在一幕幕的引出、倒敘再總結的文本架構上,讓孤寂的能量毫無忌憚的放射、滲透,直至佈滿全場。《單‧身Singular》以跨越時空、解構後再重構的舞蹈劇場形式,發揮了有別於以往的表演型態,可以稱得上是稻草人本年度最有張力的製作。(戴君安)
十一月
14
2012
306
羅文瑾多次以極簡的音樂入舞,應是想在重複的形式之下(或表面的『機械』裡),探索「制約」的現代議題,並盡可能達到形式上的企圖。但此次的課題或許過為龐大,舞台上的呈現,縱使提出了問題,恐還僅止於觀察而已,無法滿足自我的理論設定。(鄒之牧)
十一月
16
2011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