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我雖肯認《七體》欲呈現的景緻之廣大,卻也在觀看過程中感到某些「缺」,這樣的「缺」或許來自於較為淺顯的符號,少了點耐人尋味的曖昧;亦或是在某些段落舞者動作的編排上過於刻意與單一(〈被審判的罪人〉的身體一直呈現手語式地質問),也或許是動作過於精準完美而缺少了作品所欲談論人類面對各式情境複雜景象。
5月
04
2023
1766
五位舞者同處一盞燈下,各自呈現自身的狀態,他們彼此牽引、互動,實則卻沉浸於自我迷宮中;如同現今社會,有多少溝通面臨巴別塔世界,無人聆聽也無人在意自己之外。
5月
04
2023
2162
每個動作呈現的當下之意思及環境的不同,以至表達方式不同不一樣,最終都還是要歸於自己,你想要賦予這個塗鴉、圖片、動作什麼樣情緒和詮釋,如同我們對於周遭的事一般,當下的感受與情緒,取決於你對於該人事物所有的理解,並沒有任何的對與錯。
1月
18
2023
1241
類似的演出形式移地到不同的空間脈絡,也對應了不同的歷史情境,然而舞者的舞姿,似乎依舊維持著相同的動作質地,究竟這些因地制宜(site specific)的演出情境,再加上事前的田野調查與研究,是否有可能成為創作新肢體語彙的養分呢?(張懿文)
6月
04
2020
1167
2017年十一月版的製作除了舞台裝置和舞者的表現外,也有以薩克斯風、電吉他、吟唱、爵士鼓及大提琴組成的樂團為其現場伴奏……這次少了樂團,只有透過播放的聲音、五位舞者、簡約而弔詭的舞台設計和燈光變化,卻更能展現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文思哲理。(戴君安)
6月
14
2019
1024
舊版的《深淵》在舞台上凸顯的是各類動物永無止盡的鬥爭、廝殺、內耗,人際與權力關係的宰制是焦點。而新版的《深淵》除了強化權力競奪的暴力兇殘外,舞作結束前那個被垂降繩索束縛,且耗盡氣力無法掙脫的死刑,是將舞作帶入徹底絕望之境。(徐瑋瑩)
6月
13
2019
1110
兩個版本在同樣的架構之下,除了結尾加了一段舞,並無太大的差異,僅有細部編修,也都運用影像深化舞作敘事。然而,展演空間、劇場條件改變了,編舞家、藝術家、舞者面臨不同的挑戰,也影響了觀眾的感知經驗。(陳祈知)
4月
09
2019
1052
不管是從舞團的經營、創作的進展,和所有的行政/創作/技術團隊一樣重要的是,擁有專業能力、專業態度以及專業劇場經驗長期涵養的表演者,將可以賦予地方表演藝術生態更落實、更好的表現。(楊美英)
3月
13
2019
896
3月
13
2019
1012
畫面看上來像是在訴說當愚人被排除在外時,他們會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當平凡人再回過頭時,愚人早已依循自己的腳步走在他們前面了。在愚人眼裡,真正愚人的是那些事不關己的平凡人。(柏懿庭)
12月
17
2018
1195
舞者輪流從左右側往舞台中央走進,就像土撥鼠在地底下挖了好多地道,路徑繁複,卻不迷路的自在移動,她們走路的姿態如竊賊般,手腳蜷曲眼觀四方,不時於靜止後又快速移動,或許,這就是愚人自我保護的方式。(謝亞芸)
12月
15
2018
820
表演空間的移動,是開放,亦是限制──也從來不是把劇場演出挪到該空間即可。《他媽的菜騎鴨》、《第七種孤獨》與《死亡就在外面》以及《鯤鯓戀歌》,正呈現了兩種模式:「在空間裡說故事」與「說空間裡的故事」。(吳岳霖)
1月
05
2018
1743
編舞者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編排手法,來闡述說明著人類從禽獸轉化為人的一連串轉化過程中「枷鎖」是一直存在著。所有生命皆銬上枷鎖,所有生命都要受到各種相互依靠、爭奪、利用、犧牲。(董彥伶)
1月
04
2018
756
《秋水》看來只是借用傳聞的情節,表述臺灣早期婦女無從自主的、飽受命運支配的無助與無奈。或可說,《秋水》以等待愛人為隱喻,具體勾勒出許多女性共同承擔的另一種等待,等待女性自主時刻的到來。(戴君安)
5月
07
2013
779
羅文瑾對於存在思想的求知與困惑、跨領域跨文本類型,創造出特殊的面貌。然而如何「提煉」,如何進而在抽象思維和舞蹈創作之間,呈現一個繁複的生命問題,《單‧身》中過於龐雜枝節的段落和人物,有時陷於隱晦的動作意圖,似乎都需要一個更整體、完整的文本脈絡來支撐。(李時雍)
12月
11
2012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