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用明末清初李漁的同志文學作品《男孟母教合三遷》、將時空置於民國元年及五十年代的閩中及台灣,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自2009年首演之後兩度加演,除了反覆提示「多元性別」這個題目古今多有,而攀附其上應運而生的壓抑與恐懼亦從未缺席之外,也藉古喻今地縮影了當今台灣社會對此議題的反應。
舞台上煙霧起,三弦琴音中,馬褂長袍、摺扇西裝,悠然映現民初風雅質地,角色舉手投足、談吐應對,無時不在戲裡,節奏偏慢,情節娓娓道來,四平八穩地推進,然而力道渾厚,靜靜層層堆疊,無意間愈發生猛,終至於暴戾不已;由徐堰鈴所飾演的尤瑞郎(尤瑞娘)作為骨幹角色貫串全劇,其表演可謂一絕,從十四歲英氣風發、俊美瀟灑、激情卻又含嬌的美少男,到四十歲外顯清淡冷峻、內心驚懼而壓抑的婦人,在不同的年齡、性別、性格之間穿梭,舉凡逛賽會前嬌怯、遇許季芳(徐華謙飾)後奔放、自宮時決絕、法院裡哀慟與忿恨、教子時嚴厲沉著、乃至於下半場後半段交雜了徬徨、恐慌、惱羞、護子心切的複雜情緒等等,每一個台詞與動作皆被細緻而準確地完成。
角色安排極其工整,在以中場休息為界切開的兩組時空背景下各有對應:王肖江(吳維緯飾演)作為尤瑞郎的表姊,女扮男裝,始終服侍在側;瑞郎成了瑞娘,撫養了季芳之子許承先(皆為徐華謙飾演);第三者陳大龍的姪子陳念祖(皆為李易修飾演)與承先有六年同窗之誼;季芳的同窗鄭某等(許栢昂飾演)則成了承先所就讀學校的校長;就連「南風者」趙黔孫與李州吾,以及警察趙重生與李繼業(分別皆由舒偉傑及李梓揚飾演),都在兩個時代象徵著特定的社會氛圍。兩相對照,前半部自由南風吹拂,卻因嫉妒與無後的念頭導致悲劇,後半部風聲鶴唳,瑞郎又因為同志身分受過了苦繼而擔心孩子走上他的悲傷同路(好似忘了自己沉迷其中時是多麼快樂與義無反顧),想要遠離南風者,南風者卻偏偏像個命運開的玩笑般如影隨形地轉世降臨,在不同的時代遭遇相同的與眾不同,體驗著相同的歡愉、痛苦,冥冥之中似是注定了這一切都將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齣題材嚴肅的戲,卻不時點綴著詼諧逗趣的話語或動作,台詞時有幽默巧思,肢體偶爾也隨著音樂搖擺扭動,呈現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無論如何都還是得自得其樂尋開心的可愛風景,而那些用情至深的段落也因而更顯珍貴、惹人不捨。
結局戛然而止,停留在一個極不穩定的狀態:當被蒙在鼓裡的承先終於明白了父母的身世、當瑞郎與肖江以率意的服裝示人、當歧異消失、當共識取得、當不自然成為了理所當然、當所有人都可以坦然面對自己時,象徵偵查的鎂光燈卻突然閃爍了起來,瞬間所有人表情呆滯、不知所措,「我們做錯了什麼?」恐懼油然而生,是不是另一個我們原以為應該享有的權益──如同愛一個人──突然不被接受了呢?又會再需要多少悲劇才能夠撥亂反正呢?《少年金釵男孟母》成為了一則寓言,指向所有應得而未得的人權。
《少年金釵男孟母》
演出|創作社劇團
時間|2017/04/14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