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演員聲情試煉場《按君審戶神》
8月
27
2024
按君審戶神(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張瑞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36次瀏覽

文 黃廣宇(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按君審戶神》故事題材脫胎於歌仔冊、賣藥團,由國寶藝師王金櫻、小咪擔任編劇、導演,以廣播歌仔戲形式製作,首演於2016年北投溫泉博物館「金音好姊妹」活動,當時由資深藝師演出,歷史重現意味濃厚;另於2021年在三重先嗇宮外台演出;而今在大稻埕戲苑演出,企圖打造文化保存劇場。

再現廣播記憶形塑效果 活化歌仔戲變遷脈絡

全戲圍繞在男主角趙連溪(張閔鈞飾演)命案,以時間軸順敘推進劇情:描述連溪娶孫秀英(鄭紫雲飾演)為妻,卻因苦讀功名,無暇顧及家計,冷落妻子。後連溪聽從秀英意見,同意找秀英表哥林倉(郭員瑜飾演)來管帳。這卻造成秀英與林倉暗通款曲,遭連溪發現後,秀英更對連溪痛下殺手。後來,適逢按君大人(黃偲璇飾演)巡視七省,被一群蒼蠅引到連溪墓前,意外發現此樁命案,進而偵辦調查,開棺驗屍才知道是秀英用金粉害死連溪。

本齣製作為重現廣播歌仔戲,舞台設計以「貓咪廣播電台」作為布景,開場時先由藝師王金櫻與樂師柯銘峰解說廣播時行話手勢的曲調暗號,例如:一隻手指頭表示七字調、四隻手指為都馬調、比十手勢為雜念仔、手比遠方為江西調等;並且在劇中重現電台錄音間的音效製造:以竹筒敲打擬造馬蹄聲、餅乾盒仿擬閃電霹靂、軟鐵板與米篩仿造風雨聲、甩布仿製跳上房屋的腳步聲等;另外安插四段賣藥廣告,無處不在務求還原廣播歌仔戲記憶,同時配合舞台燈光,達到獨特戲劇效果。


按君審戶神(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張瑞宗)

近年來,常有現代劇場歌仔戲運用歌仔戲演變史中落地掃、賣藥團、內台、廣播、電影、外台、電視等時期元素,融入劇情,重新展現給觀眾欣賞。而以現代劇場形式重現廣播歌仔戲風華,無獨有偶:2021年薪傳歌仔戲劇團亦將廖瓊枝老師在內台與廣播時期轟動劇目《活埋韓麗美》,重新改編成《望鄉之夜》。然而如何避免作為載體風貌的廣播歌仔戲,成為淪於形式的單一物件元素;使其能透過新製作,保有時代原味,讓觀眾窺見,《按君審戶神》走出另一創作之道。

就劇本而言,本齣戲保留歌仔冊四句聯形式以及傳統勸世、善惡分明之敘事;偶有不符合劇情敘事時空的詞彙,例如la-jí-ooh(台語,收音機);角色演員方面,除了故事主角外,編劇另設置說書人,多以江湖調吟唱,企圖重現唸歌先風采;而郭員瑜飾演的林倉,在被抓姦時脫口而出的「衫緊穿」,添加活戲成分,卻也因廣播歌仔戲本是活戲形式,即興發揮恰與時代風貌相契合,畫龍點睛更顯戲劇效果。於是,本齣戲編導製作不做過多設計修飾,純粹以文化保存、技藝傳承為主──讓這齣戲補足當代對廣播歌仔戲的想像,更以四句聯貫串全戲,配合歌仔戲傳統四大調,訓練新生代演員唱念功力,並非僅是單一劇目重新演繹,而是將歌仔戲變遷的文化脈絡,活化再現於當代劇場。


按君審戶神(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張瑞宗)

新二代演員聲情並茂 行當轉換凸顯可塑性

風靡於上世紀五〇年代的廣播歌仔戲,對於整台青年演員來說,距離遙遠,毫無經驗。如何在「有聲無影」的基礎上,摒除戲服、身段,甚至跨行當,僅運用聲情形塑劇中人物;再者,將廣播歌仔戲帶入現代劇場,轉至「有聲有影」,如「戲中戲」般,打造不同的觀眾視域,演員將如何透過有限制的演出形式連結觀眾故事意識,亦是挑戰。

以孫秀英為例,角色出場一曲南管【思君嘆】,氣韻悠長,演員必須在氣息上掌握輕重,同時保有旦角嬌音。而鄭紫雲在輕重緩急中調和細膩,在「來─來─來」三連韻上,以氣音處理,配合眼神勾引,字裡行間達到小旦「目尾牽電線」,不光只是顧及廣播歌仔戲的「聲」,同時關注到觀眾視域,透過聲情做表輔助觀眾塑造角色。

另外,飾演按君的黃偲璇,同時兼演阿伯一角。先以阿伯出場,在導演調度下,離開廣播座位,打破電台框架,不光充實劇情畫面,同時也使演員肢體更為開放,進而讓黃偲璇詮釋一曲述說婚嫁嫁妝的【雜念調】,行韻詼諧、字正腔圓,輕重音掌握上效果十足,舉手投足展現三花光彩。然而到第三場,角色轉換成按君出場,一曲【風蕭蕭】,聲喉飽滿,托出「親奉聖指出京闈,鐵甲紛紛映日輝」之畫面,盡展小生威風。從觀眾視域可見演員將兩角色行當轉換分明,更凸顯新二代演員功力及可塑性。 

從傳統出發,採集歌仔戲百年文化資產,是前輩藝師傳承之智慧。不光重現廣播歌仔戲,近年來王金櫻老師致力重整古路歌仔戲,運用音樂專輯推廣古冊戲,更結合個人賣藥團生命歷程,於2018年打造《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國寶藝師面對戲曲演員傳承,活化老戲新編,保留舊時代台語詞彙音韻,鍛鍊演員「一聲蔭九才」之基底,並非抱殘守缺,刻意保留,實為運用個人表演歷程,補足舊時代想像之空白;為新秀演員打造一處功法試煉場;為百年歌仔戲找到當代安身立命之價值,讓人看見「貓咪家族」粹藝永傳。

《按君審戶神》

演出|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
時間|2024/08/18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但,是對於常年觀賞歌仔戲的忠實觀眾來說,這樣小幅度的新舊兼容演出嘗試,應該可以成為陪伴觀眾重溫自己的看戲歷史,甚至吸引他們往更不像「傳統」的創作類型靠近。(劉祐誠)
11月
25
2021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