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演員聲情試煉場《按君審戶神》
8月
27
2024
按君審戶神(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張瑞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7次瀏覽

文 黃廣宇(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按君審戶神》故事題材脫胎於歌仔冊、賣藥團,由國寶藝師王金櫻、小咪擔任編劇、導演,以廣播歌仔戲形式製作,首演於2016年北投溫泉博物館「金音好姊妹」活動,當時由資深藝師演出,歷史重現意味濃厚;另於2021年在三重先嗇宮外台演出;而今在大稻埕戲苑演出,企圖打造文化保存劇場。

再現廣播記憶形塑效果 活化歌仔戲變遷脈絡

全戲圍繞在男主角趙連溪(張閔鈞飾演)命案,以時間軸順敘推進劇情:描述連溪娶孫秀英(鄭紫雲飾演)為妻,卻因苦讀功名,無暇顧及家計,冷落妻子。後連溪聽從秀英意見,同意找秀英表哥林倉(郭員瑜飾演)來管帳。這卻造成秀英與林倉暗通款曲,遭連溪發現後,秀英更對連溪痛下殺手。後來,適逢按君大人(黃偲璇飾演)巡視七省,被一群蒼蠅引到連溪墓前,意外發現此樁命案,進而偵辦調查,開棺驗屍才知道是秀英用金粉害死連溪。

本齣製作為重現廣播歌仔戲,舞台設計以「貓咪廣播電台」作為布景,開場時先由藝師王金櫻與樂師柯銘峰解說廣播時行話手勢的曲調暗號,例如:一隻手指頭表示七字調、四隻手指為都馬調、比十手勢為雜念仔、手比遠方為江西調等;並且在劇中重現電台錄音間的音效製造:以竹筒敲打擬造馬蹄聲、餅乾盒仿擬閃電霹靂、軟鐵板與米篩仿造風雨聲、甩布仿製跳上房屋的腳步聲等;另外安插四段賣藥廣告,無處不在務求還原廣播歌仔戲記憶,同時配合舞台燈光,達到獨特戲劇效果。


按君審戶神(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張瑞宗)

近年來,常有現代劇場歌仔戲運用歌仔戲演變史中落地掃、賣藥團、內台、廣播、電影、外台、電視等時期元素,融入劇情,重新展現給觀眾欣賞。而以現代劇場形式重現廣播歌仔戲風華,無獨有偶:2021年薪傳歌仔戲劇團亦將廖瓊枝老師在內台與廣播時期轟動劇目《活埋韓麗美》,重新改編成《望鄉之夜》。然而如何避免作為載體風貌的廣播歌仔戲,成為淪於形式的單一物件元素;使其能透過新製作,保有時代原味,讓觀眾窺見,《按君審戶神》走出另一創作之道。

就劇本而言,本齣戲保留歌仔冊四句聯形式以及傳統勸世、善惡分明之敘事;偶有不符合劇情敘事時空的詞彙,例如la-jí-ooh(台語,收音機);角色演員方面,除了故事主角外,編劇另設置說書人,多以江湖調吟唱,企圖重現唸歌先風采;而郭員瑜飾演的林倉,在被抓姦時脫口而出的「衫緊穿」,添加活戲成分,卻也因廣播歌仔戲本是活戲形式,即興發揮恰與時代風貌相契合,畫龍點睛更顯戲劇效果。於是,本齣戲編導製作不做過多設計修飾,純粹以文化保存、技藝傳承為主──讓這齣戲補足當代對廣播歌仔戲的想像,更以四句聯貫串全戲,配合歌仔戲傳統四大調,訓練新生代演員唱念功力,並非僅是單一劇目重新演繹,而是將歌仔戲變遷的文化脈絡,活化再現於當代劇場。


按君審戶神(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提供/攝影張瑞宗)

新二代演員聲情並茂 行當轉換凸顯可塑性

風靡於上世紀五〇年代的廣播歌仔戲,對於整台青年演員來說,距離遙遠,毫無經驗。如何在「有聲無影」的基礎上,摒除戲服、身段,甚至跨行當,僅運用聲情形塑劇中人物;再者,將廣播歌仔戲帶入現代劇場,轉至「有聲有影」,如「戲中戲」般,打造不同的觀眾視域,演員將如何透過有限制的演出形式連結觀眾故事意識,亦是挑戰。

以孫秀英為例,角色出場一曲南管【思君嘆】,氣韻悠長,演員必須在氣息上掌握輕重,同時保有旦角嬌音。而鄭紫雲在輕重緩急中調和細膩,在「來─來─來」三連韻上,以氣音處理,配合眼神勾引,字裡行間達到小旦「目尾牽電線」,不光只是顧及廣播歌仔戲的「聲」,同時關注到觀眾視域,透過聲情做表輔助觀眾塑造角色。

另外,飾演按君的黃偲璇,同時兼演阿伯一角。先以阿伯出場,在導演調度下,離開廣播座位,打破電台框架,不光充實劇情畫面,同時也使演員肢體更為開放,進而讓黃偲璇詮釋一曲述說婚嫁嫁妝的【雜念調】,行韻詼諧、字正腔圓,輕重音掌握上效果十足,舉手投足展現三花光彩。然而到第三場,角色轉換成按君出場,一曲【風蕭蕭】,聲喉飽滿,托出「親奉聖指出京闈,鐵甲紛紛映日輝」之畫面,盡展小生威風。從觀眾視域可見演員將兩角色行當轉換分明,更凸顯新二代演員功力及可塑性。 

從傳統出發,採集歌仔戲百年文化資產,是前輩藝師傳承之智慧。不光重現廣播歌仔戲,近年來王金櫻老師致力重整古路歌仔戲,運用音樂專輯推廣古冊戲,更結合個人賣藥團生命歷程,於2018年打造《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國寶藝師面對戲曲演員傳承,活化老戲新編,保留舊時代台語詞彙音韻,鍛鍊演員「一聲蔭九才」之基底,並非抱殘守缺,刻意保留,實為運用個人表演歷程,補足舊時代想像之空白;為新秀演員打造一處功法試煉場;為百年歌仔戲找到當代安身立命之價值,讓人看見「貓咪家族」粹藝永傳。

《按君審戶神》

演出|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
時間|2024/08/18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但,是對於常年觀賞歌仔戲的忠實觀眾來說,這樣小幅度的新舊兼容演出嘗試,應該可以成為陪伴觀眾重溫自己的看戲歷史,甚至吸引他們往更不像「傳統」的創作類型靠近。(劉祐誠)
11月
25
2021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