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飄渺間化見地景的廣播《按君審戶神》
11月
25
2021
按君審戶神(閩南嶼提供/攝影李忠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33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按君審戶神》的故事梗概,是一位新上任的七省按君來到某地,前來迎接他到來的,除了各個大小官員外,還有一大群揮之不去的蒼蠅。在蒼蠅的帶領下,按君來到一處新造的墳墓前,墓主是該地財主趙連溪,經過按君的推斷,趙連溪應該是死於非命。為了要調查趙連溪的正確死因,按君召調其妻孫秀英詢問、開棺驗屍皆無果,後來按君向城隍請求幫助找出兇手。在神明的暗地幫助,按君找到突破案情的線索,最終按君發現由於孫秀英與管家林倉有染,於是孫秀英向趙連溪投金粉致死,《按君審戶神》至此結束。

像《按君審戶神》這類以奇巧敘事為主要賣點的懸疑偵探型作品,在唸歌大肆風行的時代,經常是各個歌仔先(kua á sian,唸唱歌仔的人員)作為表演的節目類型。唸唱歌仔的哥仔先自己手持月琴,藉由彈奏月琴的快慢節奏,調節劇情的緊湊程度,由於歌仔並無需要演員的程式身段,主要吸引觀眾的方法,是唸唱歌仔者透過聲口的轉換,清楚界分作品中的各個人物,尤其作品中的敘事者,更是擔負縮短或延長敘事內容的功能,唸唱歌仔者若沒有清楚錯落有致的字音聲調變化,該表演者便很難讓觀眾記得他的表演。

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閩南嶼)受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邀請,至三重先嗇宮演出《按君審戶神》。不同於唸唱歌仔的一至二人表演,閩南嶼《按君審戶神》由王金櫻擔任敘事者,並由她的一眾藝生們,依序是平日裡擔任旦行鄭芷芸詮釋孫秀英、生行黃偲璇擔任趙連溪、三花郭員瑜負責林倉,並由演出經驗較多的羅文君擔綱較為吃重的角色按君。不同於欣賞單一的唸唱歌仔者揣摩各式人物聲音表演,這些原本練習不同行當的演員,透過他們原本行當的聲音表演,更能讓觀眾體會對各自人物的想像。例如演出過程中孫秀英與林倉在趙府兩人準備進房間偷情的詮釋,郭員瑜仔細掌握人類激情處的狀聲詞,並加以諧擬,把原本可能較為情色的段落,逗得觀眾笑聲連連。或是審判案情的按君,羅文君會更加在意字詞咬字的輕重音,藉此增加按君大人的氣勢

閩南嶼推出《按君審戶神》,除了可以向觀眾展示歌仔戲演員們的唸唱功底外,也是王金櫻等人想向觀眾述說,歌仔戲曾經有過廣播節目的一段歷史風華。不用身段、只用聲音交織的廣播歌仔戲,除了演員需要咬字清楚、聲調高低有別的念唱外,錄製廣播還有一個重要的配合,即是演員需要透過比劃手勢,向後場人員告知接下來自己欲唱的曲調,例如:伸出四隻手指頭代表有四隻腳的都馬調、手掌不斷翻轉代表變調⋯⋯等。但在這次年輕版本的《按君審戶神》,僅有擔任敘事者的王金櫻於表演時會事先向後場人員提示,其餘的演員們,筆者幾乎不見其餘演員有做過類似的動作,顯然這樣的舞臺動作,展示歷史的意味大於表演者與後場樂師的需求。

儘管再現廣播歌仔戲的現場,部分表演動作年輕演員執行得不夠徹底,但是製作團隊也會用些表演手段,讓這個以聲音為基底的演出,能出現些視覺的趣味。例如工作人員拿出大片木板搖晃製造狂風的聲響,或是孫秀英被衙役人員押至按君面前審問,負責飾演孫秀英的鄭芷芸因角色所處的情境需要下跪,原本不用特別做動作的她,導演還是安排他要做出下跪動作,她在下跪前特別說:「這裡是電台耶,有聽得到聲,沒有看得影,我是要跪給誰看?」引得觀眾的諸多笑聲。

除了這些特別安排的視覺效果外,昔時的廣播歌仔戲,於演出的精彩處,都會安插電台欲進行販賣藥品的賣藥廣告。此次演出,製作團隊仍舊以布幕及背景音樂,呈現兩次的賣藥廣告橋段,此時舞台上的眾人員則是表演昔時廣播劇時,表演人員的休息時間。有趣的是,第一次的賣藥廣告,觀眾尚未理解舞台上的表演,待至第二次的賣藥廣告出現時,連觀眾也認為這個時間是休息時間,原本坐在觀眾席的觀眾也開始站起走動,或是到後方提取主辦單位為觀眾準備驅寒的薑茶。

《按君審戶神》中穿插的電台休息廣告時間(閩南嶼提供/攝影李忠誠)

整體而言,不同於《按君審戶神》(2017)的首演演出人員,全數都是演出歌仔戲逾廿年的著名資深藝人,此次大部分由年輕演員擔綱的《按君審戶神》,產生不同韻味的演出內容。期待往後若有類似年齡層的演員再次詮釋這個劇目,能夠拋開首演時為了體貼資深演員記誦台詞的表演壓力,而特意置放的劇本,藉此應該可見到演員使用更多不用聲音、身段的表演途徑。

閩南嶼常用劇場的方式,再現歌仔戲與不同載體搭配的歷史,例如廣播與歌仔戲的《按君審戶神》、賣藥團與歌仔戲的《露水開花:賣藥仔團的江湖故事》。這樣的作品創作取向,雖然不像為了增廣觀眾群,而致力於嫁接兩個創作取向遙遠的新編類型戲曲;也不似那種為了驚艷觀眾,而特意設計諸多大型道具的演出模式。但,是對於常年觀賞歌仔戲的忠實觀眾來說,這樣小幅度的新舊兼容演出嘗試,應該可以成為陪伴觀眾重溫自己的看戲歷史,甚至吸引他們往更不像「傳統」的創作類型靠近。

《按君審戶神》

演出|閩南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2021/11/18 19:00
地點|新北三重先嗇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12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