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現在進行式《靈界少年偵察組》
7月
19
2017
靈界少年偵查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09次瀏覽
王姸方(社會人士)

在戲曲的市場主流演出題材中,關於青少年領域的戲曲演出,及培育訓練系統總是偏傾冷門,曝光率也甚為偏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高雄文化局,有感於南部民間戲班雖多,對於傳承培育戲曲人才的資源卻十分缺乏,2016年開始啟動為期三年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網羅八歲至三十歲的青少年素人演員與樂師,集結南部五大知名在地戲班:明華園天字團、春美歌劇團、明華園日字團、藝人歌劇團、勝秋戲劇團等二代演員,共同擔綱演出;製作群亦為一時之選,由近年作品頗受好評的青年編劇劉建幗與新生代編劇廖珮宇合編,栢優座團長許栢昂及藝術總監黃宇琳協助身段指導,在半年的培訓課程中,延請歌仔戲圈知名藝師與臺灣豫劇團等業界師資,從旁協助指導訓練。

《靈界少年偵察組》選用奇幻武俠式的動漫角色設定,從靈界警察學園的二大風雲人物,學生會長龍天佑(吳奕萱飾)與不羈浪子靖凌飛(孫凱琳飾),雙方較勁的比武賽事做為開端,採用少年漫畫的熱血本質,拯救被闇影使者追殺的戲班少女程筱芸(陳昭薇飾),龍天佑為保護筱芸及其共同生活的戲班人員安全,與靖凌飛先後進入戲班,從中找尋威脅筱芸性命安全的夜魔蹤跡,在舞焰兒(梁瓊文飾)與夜魔(郭宗翰飾)來襲時,因雙方能力不足導致與筱芸一同長大,情同兄妹的阿佳(郭雪翎飾)被殺身亡,引爆兩人能力有限,無法保護重要之人的強烈挫折感,更加深他們打倒夜魔的決心,最終藉由教官及其他學員協助,眾人同心齊力消滅夜魔,故事在此暫時停佇,靜待未完待續的新篇章。

從初始化題材選擇端望製作群所想,《靈》劇將場景建構於人、靈、妖三界劃分的幻想架空時代,主角群以量身訂作方式,設定為仍在學習中的靈界警察少年學員,及一群熱愛歌仔戲,努力學習傳承的戲班少年,此番做法平實。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多能直接套入培訓學員整體形象,藉由服裝設計於色系調配上的迥異,更能明確分辨出三界人物於視覺上截然不同處。該劇主要人物性格,與學員本身形象趨近度極高,過度重視四功五法的展現,使主角群在人物性格展現上,多囿於身段功法限制,反顯過度雕琢,剝除演員過往長期於自家戲班學習的演出技巧,對於程式身段與表演方式的融合難以掌握,迫使人物性格不易展現。再者未安插引子或旁述說明,人、靈、妖三界因何各成一方空間,又因何故使三界串連造成對立,僅以隱身術及靈界道具等使用於演出中區分三界隔閡,線索提供的並不完整。上半場演出節奏略顯鬆散,下半場靈界少年們突襲魔界推動劇情發展,憑藉眾人之力消滅夜魔的龍、靖二人組,與戲班正在演出〈別窯〉一折,努力在戲臺上演出,卻偶有失手的少年演員般,歸納出青春少年的夢想方程式,在他們修煉成功,成為出色的靈界警察前,就算前方充滿著大大小小的阻礙,只要還能看得見一絲微光,趁青春為了夢想前進,全力拚搏的熱血精神就難以抹滅。

縱觀臺灣在青少年戲曲(劇)的教育培訓,及發聲管道的相關發展,雖有青藝盟【1】長年投以關注與實踐,以「花漾年華青少年戲劇節」的型式於各地演出。惟北部對於青少年戲曲(劇)的相關資源,目前仍著重於臺灣戲曲學院的專科學員培訓;亦有規模較大的劇團,以年約二十歲至三十五歲間的青年演員籌組劇團,進行計劃性的目標訓練及內外台公演。也有公家機關與民間劇團合作,以短期工作坊或戲曲研習班等型態,媒合對戲曲(劇)演出有興趣的青少年加入,再以成果展型態做為學習成果展現。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高雄春天藝術節針對南方青少年量身訂作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集結在地戲班第二代成員,素人演員及新生代樂師們初試啼聲,製作全新大戲,已是嶄新嚐試。青少年演員於各方面雖未臻成熟,卻勇氣可嘉。此計畫能牽動多少南方戲曲資源整合;培訓學員能否成為支撐歌仔戲圈的後援動力;於演出題材的選擇上,是否能以時下青少年的關注方向發揮,讓這批演員成為戲曲圈的演出新勢力,未來都令人值得期待。

註釋

1、青藝盟全名為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主力推動青少年戲劇演出,於2001年創辦「花漾年華青少年戲劇節」,2017年7月已舉辦第十七屆「花漾年華青少年戲劇節」巡迴演出,資料來源-青藝盟官網:http://www.whatsyoung.org.tw/

《靈界少年偵察組》

演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春天藝術節
時間|2017/07/09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靈界少年偵察組》是一場還未說完的故事,在主題上的擇選當然讓人期待,若未來有機會重演,又或是繼續發展續寫新的一章、一集,希望在編、導上,又或演員的安排等等,能夠有更好的調整。(林立雄)
7月
12
2017
《靈界少年偵察組》有其迷人之處:青春演員的集合、熱血與幻想的題材、動漫配樂的現場演奏等。整體製作從「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到成果發表,皆可見其用心與立意良善。不過,若當作一本漫畫來看,大概仍在尚未進入正題的開端、序章。(吳岳霖)
7月
11
2017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