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現在進行式《靈界少年偵察組》
7月
19
2017
靈界少年偵查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2次瀏覽
王姸方(社會人士)

在戲曲的市場主流演出題材中,關於青少年領域的戲曲演出,及培育訓練系統總是偏傾冷門,曝光率也甚為偏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高雄文化局,有感於南部民間戲班雖多,對於傳承培育戲曲人才的資源卻十分缺乏,2016年開始啟動為期三年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網羅八歲至三十歲的青少年素人演員與樂師,集結南部五大知名在地戲班:明華園天字團、春美歌劇團、明華園日字團、藝人歌劇團、勝秋戲劇團等二代演員,共同擔綱演出;製作群亦為一時之選,由近年作品頗受好評的青年編劇劉建幗與新生代編劇廖珮宇合編,栢優座團長許栢昂及藝術總監黃宇琳協助身段指導,在半年的培訓課程中,延請歌仔戲圈知名藝師與臺灣豫劇團等業界師資,從旁協助指導訓練。

《靈界少年偵察組》選用奇幻武俠式的動漫角色設定,從靈界警察學園的二大風雲人物,學生會長龍天佑(吳奕萱飾)與不羈浪子靖凌飛(孫凱琳飾),雙方較勁的比武賽事做為開端,採用少年漫畫的熱血本質,拯救被闇影使者追殺的戲班少女程筱芸(陳昭薇飾),龍天佑為保護筱芸及其共同生活的戲班人員安全,與靖凌飛先後進入戲班,從中找尋威脅筱芸性命安全的夜魔蹤跡,在舞焰兒(梁瓊文飾)與夜魔(郭宗翰飾)來襲時,因雙方能力不足導致與筱芸一同長大,情同兄妹的阿佳(郭雪翎飾)被殺身亡,引爆兩人能力有限,無法保護重要之人的強烈挫折感,更加深他們打倒夜魔的決心,最終藉由教官及其他學員協助,眾人同心齊力消滅夜魔,故事在此暫時停佇,靜待未完待續的新篇章。

從初始化題材選擇端望製作群所想,《靈》劇將場景建構於人、靈、妖三界劃分的幻想架空時代,主角群以量身訂作方式,設定為仍在學習中的靈界警察少年學員,及一群熱愛歌仔戲,努力學習傳承的戲班少年,此番做法平實。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多能直接套入培訓學員整體形象,藉由服裝設計於色系調配上的迥異,更能明確分辨出三界人物於視覺上截然不同處。該劇主要人物性格,與學員本身形象趨近度極高,過度重視四功五法的展現,使主角群在人物性格展現上,多囿於身段功法限制,反顯過度雕琢,剝除演員過往長期於自家戲班學習的演出技巧,對於程式身段與表演方式的融合難以掌握,迫使人物性格不易展現。再者未安插引子或旁述說明,人、靈、妖三界因何各成一方空間,又因何故使三界串連造成對立,僅以隱身術及靈界道具等使用於演出中區分三界隔閡,線索提供的並不完整。上半場演出節奏略顯鬆散,下半場靈界少年們突襲魔界推動劇情發展,憑藉眾人之力消滅夜魔的龍、靖二人組,與戲班正在演出〈別窯〉一折,努力在戲臺上演出,卻偶有失手的少年演員般,歸納出青春少年的夢想方程式,在他們修煉成功,成為出色的靈界警察前,就算前方充滿著大大小小的阻礙,只要還能看得見一絲微光,趁青春為了夢想前進,全力拚搏的熱血精神就難以抹滅。

縱觀臺灣在青少年戲曲(劇)的教育培訓,及發聲管道的相關發展,雖有青藝盟【1】長年投以關注與實踐,以「花漾年華青少年戲劇節」的型式於各地演出。惟北部對於青少年戲曲(劇)的相關資源,目前仍著重於臺灣戲曲學院的專科學員培訓;亦有規模較大的劇團,以年約二十歲至三十五歲間的青年演員籌組劇團,進行計劃性的目標訓練及內外台公演。也有公家機關與民間劇團合作,以短期工作坊或戲曲研習班等型態,媒合對戲曲(劇)演出有興趣的青少年加入,再以成果展型態做為學習成果展現。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高雄春天藝術節針對南方青少年量身訂作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集結在地戲班第二代成員,素人演員及新生代樂師們初試啼聲,製作全新大戲,已是嶄新嚐試。青少年演員於各方面雖未臻成熟,卻勇氣可嘉。此計畫能牽動多少南方戲曲資源整合;培訓學員能否成為支撐歌仔戲圈的後援動力;於演出題材的選擇上,是否能以時下青少年的關注方向發揮,讓這批演員成為戲曲圈的演出新勢力,未來都令人值得期待。

註釋

1、青藝盟全名為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主力推動青少年戲劇演出,於2001年創辦「花漾年華青少年戲劇節」,2017年7月已舉辦第十七屆「花漾年華青少年戲劇節」巡迴演出,資料來源-青藝盟官網:http://www.whatsyoung.org.tw/

《靈界少年偵察組》

演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春天藝術節
時間|2017/07/09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靈界少年偵察組》是一場還未說完的故事,在主題上的擇選當然讓人期待,若未來有機會重演,又或是繼續發展續寫新的一章、一集,希望在編、導上,又或演員的安排等等,能夠有更好的調整。(林立雄)
7月
12
2017
《靈界少年偵察組》有其迷人之處:青春演員的集合、熱血與幻想的題材、動漫配樂的現場演奏等。整體製作從「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到成果發表,皆可見其用心與立意良善。不過,若當作一本漫畫來看,大概仍在尚未進入正題的開端、序章。(吳岳霖)
7月
11
2017
用文字重現當晚和諧的美好──安靜的氛圍會渲染,寂靜的山坡園區夜晚環境,觀眾的疼惜安靜,只剩文武場演奏聲音及台上演員的演唱流動,那感覺像半室內不插電原聲重現般,使人聚精會神專注於台上的一舉一動
12月
11
2023
《大夢初醒》寄託世俗目光,回望歌仔內在,且保有細膩多樣的情感轉折,展現親民的通俗意向。有意召喚失落的民間記憶,令人期待陳麗香歌仔戲劇團的未來步伐。
12月
01
2023
傾向教化型善意封閉循環或節奏至上的取向並無不可,但快節奏推進的大量聲光刺激,終究只留片片殘影,未留下思索的力度,兩相平衡下,新編的力道被削弱。
11月
30
2023
《秦香蓮》雖是家喻戶曉的戲文,但劇團巧思改動呈現手法,此用心不如說是以古冊戲為號召,意圖引領觀眾重返傳統唱唸美感。
11月
30
2023
《空棺謎》一名躍遷舞台,以戲名觀之,可知其欲以鄉野奇談為經緯,寫高雄竹滬(今湖內一帶)流傳的朱術桂假墓傳說。
11月
27
2023
偶化成了人,西遊記中最不受重視的兩個角色,有了生命的自主性,他們就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至此帶出一種生命哲學的況味,讓一齣荒謬的喜劇有了更深一層的餘味。
11月
24
2023
作為一個觀眾,其實有時候並不追求甚麼偉大的發人深省的意義,只是單純的去劇院享受一齣作品。要是說甚麼最有意義,純粹的視覺美學或許便是最有意義。
11月
2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