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揭穿人性又無影無蹤的高雅幻術《SUN》
4月
27
2016
SUN(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6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繼《政治媽媽》(Political Mother)之後,英國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現代舞團再次受邀來台演出,新作《SUN》延續前作對於權力的反思,作品中充滿濃厚殖民議題色彩,訴諸大量感官刺激,在華麗而流暢的舞蹈排場間,不時穿插反諷的戲劇效果,更加深層地,將原有的政治面向,推往普世及人性自身的內在辯證。主題上的太陽之名,從作為日不落帝國的霸權印記,延伸至希望與秩序的象徵,以及更重要的,光明力量的召喚。

演出尚未正式開場之前,批判及反思權力的戲碼已然啟動。劇院內廣播發出人聲口白,以低沉而帶有懸疑的語調警示觀眾:「你們永遠無法完全抓到我們」,在場的大家,一方面仔細聆聽,仿若這是形而上的呼喚,另一方面又清楚察覺這是表演者故弄玄虛的話語,笑聲此起彼落。這聲音,一如神諭,引領觀眾直接觀看整場演出的結尾,得以隨心操控表演,於此同時,觀眾不自覺也成為了受控於此無形權力的客體。接著,口白強調整場演出中「沒有任何動物受傷」,一方面打預防針,事先除去觀眾恐懼,然而有趣的是,另一方面也預示,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動物殘亡的景觀,即使非真,卻仍引惑著觀眾嗜血及窺奇的渴望。然而,沒想到,當正式演出那一刻開始,一塊畫有羊匹圖樣的平面紙板,立於舞台上,詼諧地沖淡方才的懸疑感,也嘲弄著觀者如我的預期心理。情感及情緒時進時出,為演出揭開序幕,不僅埋下伏筆,且定下基調。整場演出,被太陽光芒所庇蔭,被其神聖感召所誘惑,也被其宰制力量所籠罩,如同一場無影無蹤的高雅幻術,迷誘且喚醒,浸淫且疏離。

數名舞者現身舞台,皆穿著白色服裝,肢體融合典雅與狂野,於秩序與失序之間擺盪,背景聲響於禮樂、聖詠、爵士、梵唱、鼓擊、電音之間往返,口說與文字退位,樂舞交奏,僭越而成了語言,彷彿歸返遠古時代。時而在弧、圈、圓、轉交錯之際開闔,踩著以芭蕾為基底而處處對拍的宮廷舞步,身體充滿程式化的禮教色彩;時而跳著以下盤核心為重的舞蹈,張臂,甩手,抬腳,抖胸,扭臀,身體散發動物性的原始能量,像是挑逗魅惑,亦像挑釁示威;時而舉手投足不知所謂卻錯落有致,東點西點,如自語,如祈天;時而躁動不已,熱血澎湃,鼓聲四起,如爭鬥之前的戰舞;時而昂首正步,英氣威凜,井然有序,如軍隊出巡;時而宛若著魔般胡亂竄跑,癲狂到底;時而又若無其事,瞬即冷靜。身體語彙或兩兩交雜,或前後更迭,亂中有序,序中有亂。

烈日不時倏地高掛半空,表徵勝利,也提醒著秩序,場上共歡、同仇的太陽子民們,頓時靜謐,鴉雀無聲。當觀者感官趨於舒緩時,卻又突現震耳奪目的聲光,排山倒海而來,極致轟炸視聽神經,讓人倏地驚醒。此般偌大聲景,無比撼動,對前一刻的安寧形成干擾之際,也有如大自然力量的洗禮,迷醉觀者感官,隱隱喚醒著潛藏人心底層的好戰野性。爾後,台上舞者們又恢復秩序舞動,再度與前景形成強烈對比,而這舞步所跺踏出來的快活氛圍,指涉多重,彰顯的可能是原住民常設祭典的歡慶,可能是殖民者姦淫擄掠的勝利,或許也可能這殺戮過後的勝利也是原住民一方的,即使短暫。趨近結尾,劇院場燈漸亮,觀眾被暴露在光明底下,又再一次地被喚醒自覺,旁白開始敘說著人類文明史上如何「以日之名」作為合法目的而衍生的種種惡行,台上的結局再度浮現,舞者們繼續歡慶,儼然一片世界大同,此刻,旁白更加直言控訴:「這就是操你媽的結局」,瞬間戳破和平表象,無疑像是打了所有人類一巴掌。越是沉浸於演出中任何時刻,這一掌,打得越是重。

此演出看似形成一齣善惡對立且帶有濃厚說教意味的道德舞劇,不過並未止於此。整場下來,舞台上不斷閃現諸多黑白並置的意象,例如灰狼與白羊、壓迫者的白人與受迫者的有色人種、各所表徵的壞人與好人,然同一組人馬,舞步不斷持續,身份時而清楚,時而雙重;隨著燈光明暗流轉,隨著同樣時空的晝夜更迭,眾人處於同座自然場域,狀態交替於秩序與失序,既訴諸理智也回歸感官,既有理性的制約也有欲望的釋放,欲望見於同一群體,欲望也見於每位個體。因此,當旁白不時以詭異的口吻念著:「你們永遠無法抓到我們。」乍聽之下,「你們」是那待宰的羔羊,而「我們」暗指那股不見蹤影又不知何時現身的暴力手段,以及驅使暴力行動的權力渴望,但事實上,你們是我們的反射——甚至,你們就是我們。

於是,這場看似善惡截然二分的殖民與被殖民者之間的政治論戰,實則化約成了光明與黑暗兩股力量,兩位一體,並行競走,相互抗衡,好比日神阿波羅(Apollo)與酒神戴奧尼瑟斯(Dionysus)兩者始終存於一體的辯證與抗衡,是歷史源頭,是世界初相,亦為人性原貌。

《SUN》

演出|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
時間|2016/04/1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作中,不斷的轉換場景,一下子是舞者,一下子是沒有生命的板子,卻因為舞者的帶動而賦予它生命,而場景的交替,似是一段段的故事片段,需要觀眾自行拼湊解讀。(湯硯如)
5月
06
2016
《SUN》透過強化鏡框式舞台的平面特質,揉合編舞者刻意的線性敘事結構、重複模式與二分單一的價值觀宣導,似乎更有意暗中收納這曾經狂飆的身體。也就是說,侯非胥透過結構鋪排,諷刺歷史被扁平化後的理解。(樊香君)
5月
04
2016
侯非胥‧謝克特就像是一個探照燈,觀眾在他的引領下,看見他要觀眾看清的一切,到底誰才是操控者,誰又是被操控者,謝克特引領著觀眾觀眾進入更深一層的思考。 (湯硯如)
4月
28
2016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