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碰撞,跨越時代《莫札特:鋼琴四重奏》
9月
02
2021
莫札特:鋼琴四重奏(財團法人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99次瀏覽
顏采騰(專案評論人)

在1785年至1786年間,莫札特寫下現今編號為K. 478與K. 493的兩首鋼琴四重奏作品,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的全新室內樂編制。據傳當時的委託者抱怨曲子寫得太難,樂譜銷量不佳,甚至因此取消了後續的委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兩首鋼琴四重奏既編制少見,兩首之間亦有極大的性格差異,在演出實務及詮釋上仍然有不小的挑戰性。

舉例來說,降E大調第二號K. 493在譜曲上明顯偏向三把弦樂 vs. 鋼琴的分組,既對鋼琴有協奏曲般的要求,又有繁複的風格交錯,連美藝三重奏(Beaux Arts Trio)都棋逢敵手,詮釋得有些令人困惑。而G小調第一號K. 478則有更豐富而細膩的室內樂互動,四把樂器地位更加均等,對四位樂手都是極大考驗。幸好,這場由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基金會所舉辦的《莫札特:鋼琴四重奏》,由王佩瑤、李宜錦、郭威廷、高炳坤等四位穩健派音樂家出演,四人皆以扎實的演奏實力享譽國內,這次攜手獻上了一場十分精湛的演繹。

雖然平時並非室內樂團隊,四位演奏家合奏起來卻極為協調,在音樂會進行的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四位對於自身聲部角色的全盤掌握。比如在第二號降E大調第一樂章,那大提琴聲部充滿索然無味的同音反覆陪襯,高炳坤卻將每一個音符都拉得富具表情,伴隨著他細膩觀察、緊隨左右琴音的靈動眼神,猶如精密器械的運轉;旋律和小提琴大多重合/配合的中提琴則在郭威廷的拉奏下,音色有極佳的調和。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每位音樂家都將表現力的可能性推到極限,分也美矣,合亦美矣,這大概就是室內樂的極致展現之一。

可以感受到的是,四位演奏家都不是先天才華洋溢的類型,而是後天藝術涵養與音樂學識相輔相成的音樂家——講白話一點,演奏家有沒有動腦,絕對聽得出來(反過來說,是不是「只」動腦,也是一樣)。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對於樂曲結構有極清晰的表達,段落十分明確,絲毫不使聽眾迷航於音樂行進中。如兩首曲子第一樂章的發展部,K. 478較為短小,K. 493則營造方向感不易,再現易顯突兀;在這兩個段落,這場音樂會的詮釋無疑是我聽過最合理且通順的版本,而這全歸功於他們對於樂譜的充分體會。

這場音樂會中最令人驚豔的演奏家,當數王佩瑤。雖然原稿上標示的樂器是大鍵琴(cembalo),但彈奏史坦威鋼琴的王佩瑤卻充分展現了一件事:用現代鋼琴演奏莫札特絕非踰矩,甚至能激發出曲子裡的更多潛力。小至單音的音色(timbre)與和聲色彩,大至樂句與段落的色調,王佩瑤的琴音簡直能用千變萬化來形容。對於比重有如協奏曲的兩首鋼琴四重奏,她將每個樂句都唱得自然而迷人,做足表現力;同時,她亦煞費心力以眼神、肢體等方式與小提琴互動,默契極高,所有豐富的音樂表現,皆不超出「室內樂」的範疇。

和王佩瑤默契搭配的,是近幾年時常同台合作的李宜錦。自我要求嚴苛出名的她,這回依然是用盡心力地演奏,猶如首席般地以肢體指示調度全局,全無馬虎之處。雖然略有用力過猛的痕跡,和聲色彩細節和王佩瑤相比也略顯不足,但她的演奏態度仍一如往常地令人敬佩。G小調K. 478幾乎可以聽到王、李二人的竭力互拚,在聲部平衡的極限範圍內,兩位相互旋律線相逼,催動了樂曲張力的最大值,在現場尤其可以感受到那五光十色的澎湃氣場。

從大一點的角度來看,這場《莫札特:鋼琴四重奏》的演奏風格稍稍和時代演繹拉開了距離,而多著墨於演奏家的樂思發揮,演奏相對浪漫奔放。以調性音樂已經充分發展的21世紀當下而言,18世紀的莫札特作品乍看之下是制式化、單調了些;但,他作品裡洋溢的創意與才氣、所有細節設計的巧思,永遠是時代無法掩抑的——而所謂好的演奏家,正能夠超越時代性,並重新發掘、向聽眾傳達那些巧思與創意,《莫札特:鋼琴四重奏》的四位演出者皆是如此。在台灣,我們或許還沒有發展健全、演出頻率充分、足以走向世界的室內樂團體,但我們絕對有能夠演奏出頂尖室內樂的音樂家。

《莫札特:鋼琴四重奏》

演出|李宜錦、郭威廷、高炳坤、王佩瑤
時間|2021/08/22 14: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莫札特的這兩首鋼琴四重奏,可謂從心所欲不踰矩,讓聲響脈絡化,也賦予演奏家與聽眾用耳朵自由解構的餘地,能夠在這「微解封」時刻聆聽四位優秀演奏家再現這兩首經典之作,是在今年夏末時分,既純淨又豐盛的安慰。(劉馬利)
8月
27
2021
演出的方式突破傳統通常由單一歌手的演唱的模式,靈活運用男、女歌手音色的不同特質搭配詩詞的特性,將十二首歌曲分派為次女高音獨唱、男高音獨唱,與男女聲重唱來詮釋,精緻巧妙地將音樂的藝術性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9月
14
2024
與去年訪台一人獨挑全場有所不同,今年Laufey帶了完整的流行樂隊甚至加上一組弦樂四重奏,除了演唱之外,Laufey也穿梭在大提琴、鋼琴與兩把吉他之間自彈自唱,燈光與舞台也同步配合了現場的音樂。雖然整體規格高了兩個檔次,但是筆者也覺得偌大的場地,多少犧牲了Laufey作為「臥室歌手」在演出中的親密感。
9月
12
2024
重新思考在現場呈現技術主導的音像藝術對於場館本身的意義:它已不是如何提升表演的能見度,而是如何提供當代的新敘事法(Narratology):某種科技所賦予的原生空間經驗⋯⋯
9月
06
2024
除了IP本身的知名度和表演團隊的口碑,究竟動漫(畫)音樂會的魅力何在?它塑造了怎樣的欣賞體驗?它和其他不同類型的音樂會,是否有可比性?
9月
06
2024
延續去年以關注臺灣爵士音樂表演為主題,這三場演出的製作思維,是邀請樂迷共同想像「臺灣爵士樂」可以有什麼有趣的玩法?除了向經典致敬之外,是否也能端出有親和力的原創作品?加入即興元素,重新編曲的流行音樂,是否依然深具魅力?
8月
26
2024
將流行歌當成一種親近聽眾的媒介,帶出爵士演奏的魅力,並且透過聆聽環境的設計,讓大眾可以輕鬆自在地欣賞音樂,《臺味爵醒》算是作得很成功的演出。
8月
15
2024
開幕場次「流動的山海」,相較於主流華語和本土多元母語音樂之間的平衡課題,今年更加強音樂的流動,似乎期盼以音樂本身能穿越時空的流動(flow)對應「流動的邊界」,在時光流淌間和觀眾、山海共創一個個美好瞬間
8月
15
2024
默默是國內少見的,以演唱中低音域見長的爵士音樂家。透過這一晚的演出,她純熟的歌唱實力再次獲得驗證,而廖旻瑜大氣、華麗的鋼琴演奏,江忻薇時而飽滿、時而柔情的小提琴演奏,也讓現場聽眾感受到標準曲經過重新詮釋後,千變萬化的魅力。
8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