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生活與想像《「紙」想玩遊戲》
8月
03
2015
「紙」想玩遊戲(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6次瀏覽
羅家玉(戲劇教育工作者)

西文原名為Teatro de La Llave Maestra的西班牙拉拉劇團所帶來的作品《紙・想玩遊戲》(西文:Delirios de Papel,直譯為『紙的狂想』),是2015心豐玩藝夏令營系列活動之一,適合六歲以上兒童觀賞。受邀演的外國團體是經由2015高雄市兒童藝術教育節負責連繫接洽,由各地方文化單位協助安排至各縣市或鄉鎮演出。

拉拉劇團是以肢體與視覺為演出主軸的劇場。這個集結西班牙與智利表演者的演出作品蘊含多元的表演風格。各有專長的團員們巧妙運用各自絕活,豐富創作本身。演出內容與方式極具實驗精神。舞台演出可看到劇團大量應用肢體劇場、物件偶、舞蹈與雜耍【1】。

演出以看似隨機的方式,在紙幕空白處挖一個或二個或三個或數個半弧形。依據不同主題的生活故事,或是日常隨記、亦或現實誇大、又或是憑空想像的極短篇,玩出紙的創意與美感。燈光顏色、色調與顏色區塊也會隨劇情需求調整。有時是梯形綠色、有時是圓形聚光燈、有時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舞台燈。有如sketch comedy或vignette, 以短喜劇、沒有故事線性的非串連式橋段,用幽默或滑稽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呈現。不僅表現出生活中的隨意與隨興,也聰明地運用藝術手法表現舞台創意。

戲準備開演。舞台上唯一出現的是一張幾乎與舞台大小一樣寛的超大張白紙,從天花板以高掛的方式垂直至舞台地面。才想著戲到底會怎麼開始,只見一艘小船出現在巨大的紙幕上,紙的皺摺打上海洋綠的燈光,畫面成就一幅如大海中一道道波光粼粼的紋路。接著聽見紙被銳利金屬割開的聲音,掛在空中的紙被劃出一道小半圓弧形,一個女性的頭探出,舞台燈打在她探出的上半身;下方又一道弧形被割開,一個有亮片裝點的魚尾巴躍出海面,左右拍打。

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是用物件偶的方式操作,對比與真人飾演的人魚上半身,以及與前者保持對角線,位於下方處的人魚尾巴,讓整體的視覺效果呈現出嬌小船身對比身形巨大的人魚形象。人魚在手中把玩著如同玩具般大小的船隻,美麗又充滿童話傳奇的畫面卻暗藏不為外人道的風險。船身因為人魚的撥弄逐漸傾斜、翻倒、没入海中。簡潔的橋段訴說著出海人命運乖戾,漂盪的航海生活總有變數。巧遇人魚,是命運的捉弄,渺小如人類無法對抗未知、或神話中那些具神性的代表。簡潔乾淨的舞台畫面,以輕鬆地手法訴說了流傳千古,即人魚善用歌聲引誘討海人的海上悲劇。

四位演員在演出極短篇前,皆藏身在白色巨型紙幕後方。每一回出現的方式都不同。有如變戲法的魔術師從紙後鑽出不同的身體部位,佐以不同的造型變化,又或是用不同大小、樣式或材質的物件偶,加上燈光變化,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驚喜。讓觀者看戲的期待值隨時處在涓涓活水的流動狀態,新鮮感不斷。

白幕同時也是演員為戲創作的大型塗鴉牆。在特定橋段的安排中,利用噴漆,在幕後現場噴出線條簡單,造形清楚的形狀。也許是直立長方形,或人型,或某一個尚未被演員的肢體動作所定義的幾何形狀。像是與觀眾玩「猜猜下一個要變什麼?」的遊戲。每個人的腦神經元裡因為看到「動態線條」、「成型的幾何圖」、「形狀大小」、「線條顏色」與「燈光色塊」的交互作用,開始在腦中自行連結或想像可能出現的小故事。

猶記得視覺還暫留在上一波的偶戲,燈光暗。燈再轉微亮,白幕中央出現倒如勾的線條,收筆之處又加強了一個點。坐在筆者右方的一家四口,由媽媽帶著三位年紀有別,約六歲至九歲的孩子。看戲過程中母親以對話的方式,詢問孩子的看法,並分享自己的猜測。母親說:「這是什麼啊?看不出來啊。」她的疑惑,勢必是不少在座觀眾的內心話。就在此時,四個半圓弧在圖案下方被割開,紅色輕柔毛絨如Caberet歌舞女郎的肩飾出現在洞口。長型的肩飾被圍成圈;與此同時,圖案的上方又割出間隔較遠的兩個圓弧,兩個長著長睫毛的眼睛從洞口出現。「那是鼻子!」母親驚喜的說。紅色絨毛肩飾於是順理成章地成為嬌艷欲滴的紅唇。

有如法式酒館的女聲與歌曲開始播放。利用汽球的立體橢圓形狀,再加上畫工,那可不是兩顆大眼睛嗎?上下長睫毛則是將黑色長羽毛固定在手套前端所製成的物件偶。

操偶者藏身在紙幕後,只露出由雙手環抱住眼睛汽球、羽毛飄飄如睫毛的畫面。舞台上女子的神韻的確是一位睫毛飄動,時而眨眼時而嘟嘴、電力十足的女歌者。紅色的性感雙唇還搭配著樂曲的咬字呈現不同的唇形,讓人不禁沈醉在慵懶的歐洲酒館氛圍中。

細探作品本身,在許多細節安排上,汨汨流出屬於歐洲人面對生活的興味與豁達。演出本身回應了劇組創作《紙・想玩遊戲》的初衷:這齣戲呈現出紙能有多種可能的表現方式。藉由不同的微喜劇、或詩意或引人入勝的表現手法,嘗試在作品中反映出古怪、超現實與我們對世界的瘋狂想像。【2】

註釋

1. 劇團官網介紹:http://lallavemaestra.com.es

2. 原文:Delirios de Papel es un espectáculo lúdico y plástico que se sumerge en las infinitas posibilidades expresivas del papel, para dar vida a diferentes micro historias cómicas, poéticas y sugerentes, que plasman en escena un universo excéntrico, surrealista y delirante.

《「紙」想玩遊戲》

演出|西班牙拉拉劇團
時間|2015/07/22 19:00
地點|台南市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