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的殘酷《天堂大酒店》
4月
24
2014
天堂大酒店(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4次瀏覽
陳志豪(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生)

2014年高雄春天藝術節邀請來自德國的弗洛茲劇團演出《天堂大酒店》(Hotel Paradiso),是一齣以面具搭配默劇形式呈現的黑色喜劇。全劇由四位演員分別飾演超過十二名以上的角色,如形形色色的客人、警官、小偷、婦人等。以各種面具和服裝凸顯人物的類型特色,讓人一目了然。演員間的默契搭配和服裝快換的時間掌握相當精準,演出節奏十分流暢。

《天堂大酒店》講述兩姐弟共同經營父親留下來的四星級酒店,但由於雙方經營理念不合,頻頻發生衝突。即便酒店經營不善而被拔除四星級的頭銜,母親憤而離世,姐弟的關係並沒因此而冰釋前嫌。隸屬於姐姐的櫃台服務生在酒店裡意外死亡,擔心東窗事發的弟弟同意將屍體交給有解剖癖好廚師肢解。而同一時間逃竄到酒店來的通緝犯,亦糊裡糊塗地慘遭肢體分離的厄運。越發糟糕的局面被姐姐發現了,兩姐弟在充斥電鋸聲的廚房搏鬥,同歸於盡。乍看之下,此劇的情節設定相當血腥殘酷,然而全劇卻以滑稽的面具搭配誇張的肢體演出,讓人忍俊不住。酒店中無論是人與人的互動關係或發生的特定事件,在一般人眼中實顯得荒誕搞笑,例如服務生被旋轉門夾斷了頭,姐姐因為廚師養的狗太兇惡吵鬧而開槍把它給斃了。廚師沒有特別傷感,不久後卻聽見廚房傳來陣陣的電鋸聲等…。此外,劇中亦營造一種反科學的現象,如牆上的杯子會自動飛出,服務生死後冤魂不散等。一切看似違反常理,正是因生命的周遭人事邏輯偏離正常軌跡,人性方逐漸變得毫無道理地荒謬而崩壞。

「死亡」,是《天堂大酒店》刻意經營的意象。劇裡頭的死亡沒濺出滴血來,無任何的打鬥掙扎場面,一切有關死亡的畫面,盡在酒店的門後。廚房之門,象徵死亡與殺戮;而父親遺照下的門,卻是陰陽之間的聯繫。門後的世界和發生的事情任憑觀眾詮釋與想像。死亡開了端,使它成為眾人生命的接二連三。從姐姐殺死狗、母親離世、服務生的意外、通緝犯的闖入到兩姐弟的自相殘殺,當生命能夠被輕易的被奪取,死亡成為一種輕鬆戲謔的玩笑。它血淋淋地揭示生命的輕賤,人性慾望間的醜陋衝突與互相傷害的殘酷。荒誕滑稽的背後,包裹著一層層的黑暗與醜陋。無獨有偶,死亡、冷漠、戲謔、荒謬等印象,正好結合了和其相呼應的表演形式—默劇與面具。演員戴著面具本身就具有掩飾人物臉部表情的效果,僅透過放大肢體語言來傳達人物的喜怒哀樂。人偶不具任何生命氣息,亦無言以對。人富有生命情感的表達在於眼神和臉部表情,面具的掩蓋反而使觀眾產生人偶演戲的錯覺,內心深處不經意地把場上的衝突與殘暴視為滑稽的玩笑。然而荒誕不經的事件容易令人覺得可笑而難以置信,卻無法否定它存在的可能性。

劇終,酒店廚師,一個習慣冷靜面對死亡,彷彿能肢解一切的他,在姐弟同歸於盡後選擇了離開,留下未曾參與其中的女僕人,繼承了酒店凋零的所有。我們何嘗不是一名冷眼的旁觀者,旁觀他人生命的荒腔走板,怪誕可笑,卻未曾察覺自身默默合理化生命中荒謬的殘酷,而欣然接受。但願這齣黑色喜劇帶給觀眾的收穫不僅只是無厘頭的笑料,還有對此劇黑色幽默更深一層的認知。

《天堂大酒店》

演出|弗洛茲劇團
時間|2014/04/19 19:30
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員人數如此精簡的非商業性藝術團體可以營運長達二十多年,且同時有幾齣戲將整年的世界巡迴排得滿檔,每部戲有足夠的製作經費以確保品質,不僅回收成本,並保障全團人員的生活與工作,真是值得台灣借鏡!(俞秀青)
4月
28
2014
慣以「黑色幽默」著稱的弗洛茲劇團,把人生當中的苦痛與驚駭以一則又一則戲謔的玩笑化解,旁觀他者的悲傷總是讓我們樂不可支,劇中人物因帶著面偶而喪失表情能力,卻將各種情緒內化在身體裡面。(郝妮爾)
4月
22
201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