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沉默的時候,好戲才要上演《天堂大酒店》
4月
22
2014
天堂大酒店(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73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 創作組)

《天堂大酒店》開始的前五分鐘,劇中男主角之一,在深夜的旅館緩緩步出,靜悄悄地放了一張CD,一首古老而優雅的爵士音樂滑溜進整個旅館之中,穿著睡衣的旅館主人在大廳中央緩緩舞蹈,身體一圈又一圈轉;他手上灑落著銀色的亮片,飄散四周。整個舞台──不,我應該說,整場劇院的觀眾都在這一刻屏住了呼吸。好像一個夢遊者的舞蹈,又像是一個人寂寞的夜晚獨白。我在這開演前五分鐘就被徹底打動了。這無聲的力量堅實而巨大,將我拉入劇中的世界。

受2013年台北藝術節庫倫劇團所帶來《安德魯與多莉尼》的啟發,從此對「面偶式」的默劇念念不忘。驚嘆劇場裡能夠超越言語,以肢體呈現出豐厚的情感與張力。因此這此幾乎是以朝聖的心態,前往觀賞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öz),帶來這齣已經重覆搬演超過三百多次的《天堂大酒店》。

台灣的觀眾應該對於面具、或者默劇兩種演出都不陌生。但是當面具與默劇結合,演員的臉部表情全被一張性格鮮明的頭套給取代,一個半鐘頭的戲自始至終聽不見一句台詞,就得完全仰賴演員的肢體功力。

這一點弗洛茲劇團做得好極了!

四位演員輪番扮演二十多個角色:一位掌管這四星級大酒店的老婦人、婦人膝下的一對兒女(爭執不休的姐弟)與外表粗獷但內在卻溫柔細膩的廚夫屠夫,以及旅館中的女僕、各色懷著不同心思前來的旅客,搞得酒店上下人仰馬翻,發生接二連三的慘案,讓人看了捧腹大笑,同時懷抱著小小的悲哀。

慣以「黑色幽默」著稱的弗洛茲劇團,把人生當中的苦痛與驚駭以一則又一則戲謔的玩笑化解,旁觀他者的悲傷總是讓我們樂不可支,劇中人物因帶著面偶而喪失表情能力,卻將各種情緒內化在身體裡面:嘆息、憂愁、戀愛、驚訝與疼痛。不禁讓人承認,身體才是最直接的語彙。有好幾刻,我幾乎忍不住要與劇中角色一同因戀愛的情愫而翩翩舞蹈,因不斷上演的爭執戲碼隨著拍案大聲吆喝。

坦白說,完全仰賴肢體而無語言的表演,也許能展現的劇情深度真的有限。但也因此,觀賞的障礙便減少了──誠如劇團製作經理詹尼貝圖奇(Gianni Bettucci)所言,正因為失去了語言的隔閡,才能毫無窒礙地在不同國家中上演,無論是孩子或者垂垂老矣的觀眾,都能夠從中得到感動。我們不必忙碌地跟上字幕的節奏,只需一雙眼睛睜大著跟著演員的身體走動。

劇中的最後一幕,旅館中一直暗戀著男主人的女僕,在所有人都離開與死去的大廳內佇立著。接著,燈光漸漸暗下,女僕舉起手來,讓銀色的亮片灑落四周。開場的音樂再度悠揚環繞,彷彿踩著戲開始的那位男主角的步伐起舞。

生命終歸一場夢境似的好戲,並且不知不覺的重覆了前人的軌道。我們不得不將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安上一個荒唐的玩笑,當你連哭都哭不出來的時候,也只能淡然一笑了。

全場無任何口白,我們必須目不轉睛地看著。

正當沉默的時候,好戲才開始上演。

《天堂大酒店》

演出|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öz)
時間|2014/04/20 14:30
地點|高雄市立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員人數如此精簡的非商業性藝術團體可以營運長達二十多年,且同時有幾齣戲將整年的世界巡迴排得滿檔,每部戲有足夠的製作經費以確保品質,不僅回收成本,並保障全團人員的生活與工作,真是值得台灣借鏡!(俞秀青)
4月
28
2014
「死亡」,是《天堂大酒店》刻意經營的意象。一切有關死亡的畫面,盡在酒店的門後。廚房之門,象徵死亡與殺戮;而父親遺照下的門,卻是陰陽之間的聯繫。門後的世界和發生的事情任憑觀眾詮釋與想像。(陳志豪)
4月
24
201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