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沉默的時候,好戲才要上演《天堂大酒店》
4月
22
2014
天堂大酒店(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39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 創作組)

《天堂大酒店》開始的前五分鐘,劇中男主角之一,在深夜的旅館緩緩步出,靜悄悄地放了一張CD,一首古老而優雅的爵士音樂滑溜進整個旅館之中,穿著睡衣的旅館主人在大廳中央緩緩舞蹈,身體一圈又一圈轉;他手上灑落著銀色的亮片,飄散四周。整個舞台──不,我應該說,整場劇院的觀眾都在這一刻屏住了呼吸。好像一個夢遊者的舞蹈,又像是一個人寂寞的夜晚獨白。我在這開演前五分鐘就被徹底打動了。這無聲的力量堅實而巨大,將我拉入劇中的世界。

受2013年台北藝術節庫倫劇團所帶來《安德魯與多莉尼》的啟發,從此對「面偶式」的默劇念念不忘。驚嘆劇場裡能夠超越言語,以肢體呈現出豐厚的情感與張力。因此這此幾乎是以朝聖的心態,前往觀賞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öz),帶來這齣已經重覆搬演超過三百多次的《天堂大酒店》。

台灣的觀眾應該對於面具、或者默劇兩種演出都不陌生。但是當面具與默劇結合,演員的臉部表情全被一張性格鮮明的頭套給取代,一個半鐘頭的戲自始至終聽不見一句台詞,就得完全仰賴演員的肢體功力。

這一點弗洛茲劇團做得好極了!

四位演員輪番扮演二十多個角色:一位掌管這四星級大酒店的老婦人、婦人膝下的一對兒女(爭執不休的姐弟)與外表粗獷但內在卻溫柔細膩的廚夫屠夫,以及旅館中的女僕、各色懷著不同心思前來的旅客,搞得酒店上下人仰馬翻,發生接二連三的慘案,讓人看了捧腹大笑,同時懷抱著小小的悲哀。

慣以「黑色幽默」著稱的弗洛茲劇團,把人生當中的苦痛與驚駭以一則又一則戲謔的玩笑化解,旁觀他者的悲傷總是讓我們樂不可支,劇中人物因帶著面偶而喪失表情能力,卻將各種情緒內化在身體裡面:嘆息、憂愁、戀愛、驚訝與疼痛。不禁讓人承認,身體才是最直接的語彙。有好幾刻,我幾乎忍不住要與劇中角色一同因戀愛的情愫而翩翩舞蹈,因不斷上演的爭執戲碼隨著拍案大聲吆喝。

坦白說,完全仰賴肢體而無語言的表演,也許能展現的劇情深度真的有限。但也因此,觀賞的障礙便減少了──誠如劇團製作經理詹尼貝圖奇(Gianni Bettucci)所言,正因為失去了語言的隔閡,才能毫無窒礙地在不同國家中上演,無論是孩子或者垂垂老矣的觀眾,都能夠從中得到感動。我們不必忙碌地跟上字幕的節奏,只需一雙眼睛睜大著跟著演員的身體走動。

劇中的最後一幕,旅館中一直暗戀著男主人的女僕,在所有人都離開與死去的大廳內佇立著。接著,燈光漸漸暗下,女僕舉起手來,讓銀色的亮片灑落四周。開場的音樂再度悠揚環繞,彷彿踩著戲開始的那位男主角的步伐起舞。

生命終歸一場夢境似的好戲,並且不知不覺的重覆了前人的軌道。我們不得不將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安上一個荒唐的玩笑,當你連哭都哭不出來的時候,也只能淡然一笑了。

全場無任何口白,我們必須目不轉睛地看著。

正當沉默的時候,好戲才開始上演。

《天堂大酒店》

演出|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öz)
時間|2014/04/20 14:30
地點|高雄市立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員人數如此精簡的非商業性藝術團體可以營運長達二十多年,且同時有幾齣戲將整年的世界巡迴排得滿檔,每部戲有足夠的製作經費以確保品質,不僅回收成本,並保障全團人員的生活與工作,真是值得台灣借鏡!(俞秀青)
4月
28
2014
「死亡」,是《天堂大酒店》刻意經營的意象。一切有關死亡的畫面,盡在酒店的門後。廚房之門,象徵死亡與殺戮;而父親遺照下的門,卻是陰陽之間的聯繫。門後的世界和發生的事情任憑觀眾詮釋與想像。(陳志豪)
4月
24
2014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