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沉默的時候,好戲才要上演《天堂大酒店》
4月
22
2014
天堂大酒店(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1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 創作組)

《天堂大酒店》開始的前五分鐘,劇中男主角之一,在深夜的旅館緩緩步出,靜悄悄地放了一張CD,一首古老而優雅的爵士音樂滑溜進整個旅館之中,穿著睡衣的旅館主人在大廳中央緩緩舞蹈,身體一圈又一圈轉;他手上灑落著銀色的亮片,飄散四周。整個舞台──不,我應該說,整場劇院的觀眾都在這一刻屏住了呼吸。好像一個夢遊者的舞蹈,又像是一個人寂寞的夜晚獨白。我在這開演前五分鐘就被徹底打動了。這無聲的力量堅實而巨大,將我拉入劇中的世界。

受2013年台北藝術節庫倫劇團所帶來《安德魯與多莉尼》的啟發,從此對「面偶式」的默劇念念不忘。驚嘆劇場裡能夠超越言語,以肢體呈現出豐厚的情感與張力。因此這此幾乎是以朝聖的心態,前往觀賞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öz),帶來這齣已經重覆搬演超過三百多次的《天堂大酒店》。

台灣的觀眾應該對於面具、或者默劇兩種演出都不陌生。但是當面具與默劇結合,演員的臉部表情全被一張性格鮮明的頭套給取代,一個半鐘頭的戲自始至終聽不見一句台詞,就得完全仰賴演員的肢體功力。

這一點弗洛茲劇團做得好極了!

四位演員輪番扮演二十多個角色:一位掌管這四星級大酒店的老婦人、婦人膝下的一對兒女(爭執不休的姐弟)與外表粗獷但內在卻溫柔細膩的廚夫屠夫,以及旅館中的女僕、各色懷著不同心思前來的旅客,搞得酒店上下人仰馬翻,發生接二連三的慘案,讓人看了捧腹大笑,同時懷抱著小小的悲哀。

慣以「黑色幽默」著稱的弗洛茲劇團,把人生當中的苦痛與驚駭以一則又一則戲謔的玩笑化解,旁觀他者的悲傷總是讓我們樂不可支,劇中人物因帶著面偶而喪失表情能力,卻將各種情緒內化在身體裡面:嘆息、憂愁、戀愛、驚訝與疼痛。不禁讓人承認,身體才是最直接的語彙。有好幾刻,我幾乎忍不住要與劇中角色一同因戀愛的情愫而翩翩舞蹈,因不斷上演的爭執戲碼隨著拍案大聲吆喝。

坦白說,完全仰賴肢體而無語言的表演,也許能展現的劇情深度真的有限。但也因此,觀賞的障礙便減少了──誠如劇團製作經理詹尼貝圖奇(Gianni Bettucci)所言,正因為失去了語言的隔閡,才能毫無窒礙地在不同國家中上演,無論是孩子或者垂垂老矣的觀眾,都能夠從中得到感動。我們不必忙碌地跟上字幕的節奏,只需一雙眼睛睜大著跟著演員的身體走動。

劇中的最後一幕,旅館中一直暗戀著男主人的女僕,在所有人都離開與死去的大廳內佇立著。接著,燈光漸漸暗下,女僕舉起手來,讓銀色的亮片灑落四周。開場的音樂再度悠揚環繞,彷彿踩著戲開始的那位男主角的步伐起舞。

生命終歸一場夢境似的好戲,並且不知不覺的重覆了前人的軌道。我們不得不將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安上一個荒唐的玩笑,當你連哭都哭不出來的時候,也只能淡然一笑了。

全場無任何口白,我們必須目不轉睛地看著。

正當沉默的時候,好戲才開始上演。

《天堂大酒店》

演出|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öz)
時間|2014/04/20 14:30
地點|高雄市立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員人數如此精簡的非商業性藝術團體可以營運長達二十多年,且同時有幾齣戲將整年的世界巡迴排得滿檔,每部戲有足夠的製作經費以確保品質,不僅回收成本,並保障全團人員的生活與工作,真是值得台灣借鏡!(俞秀青)
4月
28
2014
「死亡」,是《天堂大酒店》刻意經營的意象。一切有關死亡的畫面,盡在酒店的門後。廚房之門,象徵死亡與殺戮;而父親遺照下的門,卻是陰陽之間的聯繫。門後的世界和發生的事情任憑觀眾詮釋與想像。(陳志豪)
4月
24
2014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