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儀身體的轉化與再建構《∞-無限循環》
12月
25
2023
∞-無限循環(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5次瀏覽

文 鄭宜芳(專案評論人)

作為舞團第六支當代舞蹈創作的《∞-無限循環》【取自節目說明】,依然延續編舞家莊國鑫持續思索當代臺灣原住民阿美族身體形象,以及阿美族傳統祭儀與肢體動作的思考脈絡。創作發想取材自阿美族ilisin(豐年祭)男子年齡階層樂舞為基底,並藉由祭儀中不斷循環吟唱舞動之樂舞形式作為舞作的主要結構。

觀眾入場時,舞者們四散舞台並自在地暖身,直到表演正式開始,燈暗,再瞬間亮起,男女舞者屈膝手牽著手站立成半圓形,樂聲響起,舞者們手牽著手屈身向前,雙手不斷上下用力擺動,雙腿則是重複著或半蹲,或半跪的動作,展現出一種充滿動律和力量的姿態。而從日常的暖身轉進表演的身體,似乎也隱喻部落於祭儀舉辦期間,族人不停地在切換日常與非日常的狀態。

整支舞作的動作元素並不繁複主要由:上下前後擺手、屈身蹲跪、全身左右擺動、交互前後顛腳構成,輔以隊形變化,不斷地重複組合再現。電子聲響與鼓聲,則將身體勞動與精神意志層次地累加推進,彷彿祭儀中不間斷且循環重複的樂舞。比較可惜的是,舞者們在體力與精神力的調配不足,致使舞作後半段明顯感受到體力不足與潰散。

舞作中使用大量或橫向、或倒立的手、腳部位投影,讓舞台上的舞者肉身與數位肉身和一隻眼睛共存,這些巨大的手腳影像與後續由舞者手持直播器材將舞動姿態投影於大螢幕上,皆指向當代社會性與科技媒介進入傳統祭儀的現象。而隨時間變大變小與移動的眼睛,是內觀亦是旁觀,是如神般全能的視角,也是象徵部落內部族人眼光,更是隱喻外部觀者眼光,皆指出了當代原住民面對自身文化認同與思考的複雜度。

另一方面,傳統祭儀中藉由樂舞的中介性指向群體的共同體(communitas),在祭儀樂舞中傳承文化、神話與故事,並建構你我同為共同體的凝視。然而,在自我與他者的相互凝視(mutual gaze)中,傳統祭儀在「奇觀社會」中,某些特質被「客觀」的突顯,某些則被邊緣化。因此,單隻眼睛的凝視與只有手腳部位的投影,似乎也暗喻觀者無論處於何種位置,在異/他文化裡的看見不一定代表全貌。

從《038》、《sakero》再到《∞-無限循環》,可以清楚看見莊國鑫創作意圖上依循的路徑。且其舞蹈動作、身體語彙與律動,幾乎萃取自阿美族部落的傳統祭儀和樂舞,是否下一步將探索祭儀肢體與吟唱之關係也未可知。同時,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期待莊國鑫將如何持續從部落傳統祭儀、樂舞文化中,逐步淬鍊出獨屬於其自身且具備體系化之當代舞蹈編創語彙和手法。並且由此推衍出一套完整的,不同於現階段的身體訓練方式,將舞者的身體帶向新的面貌。

《∞-無限循環》

演出|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
時間|2023/11/17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受到外來文化和資本主義的衝擊,阿美族部落的歲時祭儀出現了巨大的變遷、矛盾與衝突等各種現象。猶如舞台前沿一隻眼睛的影像,以及台上攝影紀錄的展演,彷彿是在控訴和批判這些來自於外部,甚至是內部獵奇的目光和行動
12月
25
2023
《∞-無限循環》為我們揭開了一個深沉的問題,那就是文化瀕臨崩解的原住民族如何可在價值迷亂的現時世界裡自信存在?特別是當前者的文化遭受汙名、傳統祭儀被觀光化的大眾娛樂所取代、所玷污的時候,我們又該基於何種理由,一再堅持和延續這樣一種文化傳統,並且在近乎虛脫的無限循環中尋求渴望的救贖與超越?
12月
25
2023
然而,本該是烘襯身體表現的媒介技術,卻有種理論大於文本之感,倘若消除停止這些風格鮮明的音像效果,回歸舞蹈本身,究竟會剩下什麼?
12月
06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可是當舞者們在沒有音樂的時刻持續跳大會舞,彷彿永無止盡,究竟是什麼使這一切沒有止息?從批判日本殖民到國民政府,已為原民劇場建構的典型敘事,但若平行於非原民的劇場與文藝相關書寫,「冷戰」之有無便隔出了兩者的間距。實質上,包括歌舞改良、文化村,乃至林班歌等,皆存在冷戰的魅影。
4月
30
2024
另外,文化的慣習會在身體裡顯現,而身體內銘刻的姿態記憶亦是一種文化的呈顯。因而,透過詳實地田調與踏查的部落祭儀資料,經由現代舞訓練下的專業舞者的身體實踐,反而流露出某種曖昧、模糊的狀態。
4月
29
2024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