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ya o wihawih no 'oway 猶如黃藤葉般不斷地搖曳《∞-無限循環》
12月
25
2023
∞-無限循環(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23次瀏覽

文 Sifo Lakaw 鍾文觀(台灣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理事長)

男子年齡階層向來是阿美族各部落流傳至今重要的傳統組織,也是歲時祭儀“Ilisin”運作的主要核心。從 Ilisin 的前置作業、分工、採集、教育、報訊、祭祖、樂舞、分食、訓誡或是敬老活動等等,仰賴年齡階層的組織運作才得以順利完成。而且,年齡階層也藉由 Ilisin 的舉辦,強化了selal/kapot/awid (階級成員)的內聚力,成為 Ilisin 期間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阿美族的耆老曾這麼形容年齡階層中的青年人:「O kapah no niyaro' matiya o wihawih no 'oway. 部落青年就像黃藤葉般無時無刻地在搖曳(行動);O 'adipel no niyaro' ko Kapah. 青年就像圍牆一般堅毅地守護部落;Pasifana’en no kaka a selal ko safa a selal to dademaken. 由上一個階級負責教育下一個階級各種技能。」而阿美族的語言、文化與價值,也就是透過年齡階層組織代代相傳的運作,無限循環地傳遞下去。

以阿美族Ilisin男子年齡階層的樂舞為基底的《∞-無限循環》,從開場以阿美族語為首的演出提醒,即演繹出舞作欲彰顯的族群主體性。當演出開始,分散在舞台上的個體,彷彿是離散至不同城市、不同工地的阿美族人。隨著燈光的再次亮起,這些因資本主義被迫離鄉的個體,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階級位置。而半圓型的隊伍,則正好象徵著階級成員再次聚合一起共舞的樣貌。

Ilisin的舞蹈形式以群體為主,如同《∞-無限循環》的舞者們與左右相鄰的舞伴或以展開雙臂的方式牽手,隨著祭儀歌謠的節奏,在台上不斷地變換隊形,進行重複的舞步。而且,在看似整齊且反覆進行的舞蹈模式中,身體的動作也受到歌謠的節奏和相鄰舞伴情緒的帶動,變得時而強烈時而緩慢。表現出在Ilisin期間,無論是舞蹈動作或著是旋律的快或慢,同一階級相鄰的同伴之間,會因為相互牽動的肢體變化,增進彼此的互動,讓同階級成員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然而,由於近代受到外來文化和資本主義的衝擊,阿美族部落的歲時祭儀出現了巨大的變遷、矛盾與衝突等各種現象。猶如舞台前沿一隻眼睛的影像,以及台上攝影紀錄的展演,彷彿是在控訴和批判這些來自於外部,甚至是內部獵奇的目光和行動,不斷凝視和拆解Ilisin的神聖性,並企圖注入一種對節慶狂歡的想像和污名。直到這隻眼睛出現在舞台後方的天幕上,轉換成象徵從祖源傳說中Doci和Lalakan等歷代祖先眷顧的視角,似乎也在對著阿美族人和觀眾進行召喚並加以反省。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這齣舞作,實際上巧妙地結合了Ilisin當中歌謠和舞蹈動作不斷重複的形式,來突顯男子年齡階層無限循環地勞動,為集體做出貢獻的公共角色和價值。特別是舞作中不斷變化的隊形和位置,可能是在Ilisin期間的Misowac(青年的山林教育)、Patakos(報訊息)、Pa’alodo(下層階級到上層階級討教)、Miholol(慰問亡靈及家屬)、Malikoda(集體共舞)等儀式現場的樂舞。有時這些舞蹈是通宵達旦,而且每一位青年都必須全程參與,嚴格遵守上級的要求,是阿美族青年人格養成的重要過程。

所以,就一個阿美族觀眾的視角而言,《∞-無限循環》的編舞家莊國鑫和舞者們,透過這齣舞作不只彰顯了Ilisin和年齡階層組織在實踐集體互助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藉此批判以及帶動群體反思關於「他者凝視」的現象,避免錯誤地將Ilisin描繪成可以被消費的「瘋」年祭來理解和推波助瀾。

《∞-無限循環》

演出|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
時間|2023/11/18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限循環》為我們揭開了一個深沉的問題,那就是文化瀕臨崩解的原住民族如何可在價值迷亂的現時世界裡自信存在?特別是當前者的文化遭受汙名、傳統祭儀被觀光化的大眾娛樂所取代、所玷污的時候,我們又該基於何種理由,一再堅持和延續這樣一種文化傳統,並且在近乎虛脫的無限循環中尋求渴望的救贖與超越?
12月
25
2023
單隻眼睛的凝視與只有手腳部位的投影,似乎也暗喻觀者無論處於何種位置,在異/他文化裡的看見不一定代表全貌。
12月
25
2023
然而,本該是烘襯身體表現的媒介技術,卻有種理論大於文本之感,倘若消除停止這些風格鮮明的音像效果,回歸舞蹈本身,究竟會剩下什麼?
12月
06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