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儀身體的審美現代性:《∞-無限循環》的(不)可能
12月
06
2023
∞-無限循環(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08次瀏覽

文 徐國明(專案評論人)

2015年近末,表演藝術評論台曾經邀集了一場「TT不和諧對講・第二講」的座談,針對當時已經成形的原住民族劇場發展趨勢,不斷探問「如何觀看原住民族文化脈絡下的當代劇場創作」的關鍵命題。值得留意的是,現場承當觀察人的莊國鑫(Kati Lawas)在討論傳統祭儀轉化為舞作呈現的可能性時,仍不免困陷於「要呈現出一個你們看不懂的我們的文化,或是要呈現你們看得懂的我們的文化?」【1】的主流協商的掙扎之中。但是,透過這個提問,審視其2023年編製完成的作品《∞-無限循環》,顯然是個可供參照的切入角度。 

事實上,《∞-無限循環》的創作發想,即是源自於阿美族傳統祭儀ilisin的男子年齡階層樂舞,並且,借助祭儀樂舞不斷循環的形式結構,從中發展整齣舞作的主要意象。一開場,舞台燈光亮起,舞者們彼此牽手圍圈半圓,彎腰向前踏步和滑移,便是ilisin基本的樂舞型態,「以每個人神聖的身體空間為單位形構一個屬於神聖的圓形空間」【2】。其後,不難看出莊國鑫選粹的祭儀肢體,在其創作過程的編排、調度和展演下,已不再為傳統祭儀所用,伴隨重擊聲響、幻化光線和投射影像所形構的劇場空間,舞作本身的風格趨向和身體表現才是審美現代性(aesthetic modernity)所在――也就是聚焦在藝術家的自我體驗、創作媒介及技巧實驗,想像另一種可能、另一種樣子【3】。

或許是謹守祭儀歌謠不許吟唱的禁忌規範,舞者們在肢體律動和踏步節奏上,雖然偶以雙手擊掌來相應舞步,但整齣舞作還是高度仰賴音樂設計的電子音效和鼓聲節拍,一方面強化了女性舞者演繹男子樂舞時略顯疲軟的舞蹈動作,二方面則是大大浮凸舞者隊形多樣變換的流線速度,可以想見音樂設計幾乎主導了舞者們的身體表現,這也不免令人揣想去除這些聲音效果後,會是什麼樣的舞蹈狀態?除此之外,在劇場空間的舞台投影上,大量運用的數位媒材成為「無限循環」具象化的展現,無論是相交牽握的雙手、倒立排列的雙腳或是圍繞成圓的身體,連續不斷的影像設計,再再詮釋著ilisin祭儀樂舞的循環性。更重要的,藉由數位身體和舞蹈身體的相互疊影,不同樣態的肢體展現卻因重疊而使意義層次更加豐富,多少開展作品本身的詮釋空間。

總體來說,《∞-無限循環》將阿美族ilisin的部份樂舞進行了一次美學向度的鍛造,而莊國鑫自持的審美工夫也推助著祭儀身體朝向現代舞發展,擺脫長年以往祭儀樂舞的文化展演色彩,更遑論其用心投入、經營的媒介實驗,從燈光、音樂到影像皆是精彩紛呈。然而,本該是烘襯身體表現的媒介技術,卻有種理論大於文本之感,倘若消除停止這些風格鮮明的音像效果,回歸舞蹈本身,究竟會剩下什麼?


註解

1、表演藝術評論台,〈「從身體原鄉出發──如何觀看原住民文化脈絡下的當代劇場創作」現場紀錄(下)〉,《表演藝術評論台》(2015.12.31)。

2、余錦福,〈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在地性論述:以港口部落為例〉,《玉神學報》17期(2010.06),頁69。

3、龔卓軍,〈審美現代性之爭:哈伯瑪斯與傅柯論波特萊爾〉,《中外文學》30卷11期(2002.04),頁33、49。

《∞-無限循環》

演出|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
時間|2023/11/17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受到外來文化和資本主義的衝擊,阿美族部落的歲時祭儀出現了巨大的變遷、矛盾與衝突等各種現象。猶如舞台前沿一隻眼睛的影像,以及台上攝影紀錄的展演,彷彿是在控訴和批判這些來自於外部,甚至是內部獵奇的目光和行動
12月
25
2023
《∞-無限循環》為我們揭開了一個深沉的問題,那就是文化瀕臨崩解的原住民族如何可在價值迷亂的現時世界裡自信存在?特別是當前者的文化遭受汙名、傳統祭儀被觀光化的大眾娛樂所取代、所玷污的時候,我們又該基於何種理由,一再堅持和延續這樣一種文化傳統,並且在近乎虛脫的無限循環中尋求渴望的救贖與超越?
12月
25
2023
單隻眼睛的凝視與只有手腳部位的投影,似乎也暗喻觀者無論處於何種位置,在異/他文化裡的看見不一定代表全貌。
12月
25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