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化」還是「說教」?《量‧度》
6月
18
2012
量度(台灣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50次瀏覽
黃香

《量‧度》是台灣豫劇團的第二部豫莎劇,改編自莎士比亞1604年的喜劇《惡有惡報》(Measure for Measure)。這齣喜劇善惡分明,充滿對比:真實與假象、虛偽與真誠、峻法與人情、貞節與誘惑、世俗與宗教、嚴酷與慈悲。這種種對立觀點富於戲劇張力,相當適合以戲曲形式鋪陳,因為戲曲人物總也對立二分,而老戲的文本題旨基本上也不脫「忠孝節義」的框架格局。

改編涵容多種對立價值的文本,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如何巧妙運用精微的文字「教化人心」,卻不會「淪為說教」。以此觀點切入,「量度」豫莎劇《量‧度》,其改編劇本恐怕未竟全功,因為莎翁原劇中機心複雜,老謀深算的負面人物——公爵,被反轉成體察民情、微服出巡的正派賢君——南平王。改編者依循戲曲「溫柔敦厚」的通俗慣性,或許有不得不然的難處,然而當權謀機心只被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原劇中饒富諷刺意味、對比張力的教化之言,就變成幾近說教的樣板文章。公爵此一靈魂人物的正面化、單一化,大大削弱了原文中正邪交戰、政治權謀的複雜辯證。

坐在台下的我時感如坐針氈,好不耐煩,因為一句句虛浮空泛的成語套用令人疲乏,諸如:「選賢與能」、「諮諏善道」,「察納雅言」云云;有不少段落演員好似在誦念教忠教孝的勸世文甚或課文:女人要保節守貞,執政者要悲憫渡人等等。當然,傳統戲曲文本不乏這類堆砌的虛詞空言,但是骨子老戲有精純凝練的身段動作,對劇情極精極熟的戲迷是來聽戲聆曲、看身段的,完全不介意老生常談。如果新編戲曲擺脫不了陳詞濫調,程式身段動作又無甚可觀之處,那要觀眾看啥戲聽啥曲呢?當然,下半場向隅/龜奴翻筋斗、玩把戲、耍雜技,和劊子手之間的對手戲相當精彩,也才讓觀眾猛然驚覺:這一段插曲還真是戲味十足、如假包換的豫劇哪!

《量‧度》劇本卓有創新之處,藉由南平王喬裝打扮的文道長這個亦莊亦諧、半生半丑的角色之口,諷喻臺灣現任「大統領」受虛幻形象「約/束」,拘泥於枝微末節,無有大開大闔之視野。這戲而不謔的諷刺與批評反映了臺灣政治現狀,讓觀眾兀自冷笑之餘打從心裡讚賞。戲曲中貌醜言乖的丑角總能在插科打諢之餘,偷渡了對社會現實的看法,「丑中美」就是「醜中美」亦即「生之美」,因為人生實像本來就是生而不完美!

劇中樂隊有二:傳統文武場一反常態,置放於舞台後方高起的雲臺之上;西方古典樂團「春之聲管絃樂團」則依照歌劇慣例,位於舞台與觀眾之間的下方樓層。東西方樂團一高揚一低抑前後呼應,彰顯了音樂在戲曲中重要的關鍵地位。特別是文武場面,掌控了整個戲曲演出的節奏與動態,卻總是隱密地侷促一隅,如今終於跨出舞台右側廂,高踞後方與觀眾對望,導演這樣的安排也許不僅止於展演層次效果或者安插伴唱歌者,或可視作向場面致敬之舉。

《量‧度》最引人深思的是懸而未決的結局。「仁慈」的南平王端著救世主的姿態,以全知觀點衡量一切,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判決之後,出人意表地向女主角慕容青求婚。面對當權者的愛慕青睞,此姝卻不置一詞,未表可否。這「公開的沈默」導致「開放的結局」,故事在南平王、慕容青兩人佇立高臺,無言凝望的氛圍中劃下完美句點。導演的場面調度讓人耳目一新,展現當代劇場模糊多變、包容各種可能的創新精神。

看完戲後我心中的疑問始終沒有著落:將原作中城府深重、沽名釣譽的公爵,改寫為勤政愛民的仁主南平王,這扁平化的「粉飾裝扮」更能教化人心,還是陷入說教的窠臼?難道淺白通俗、表裡如一符合「深刻的膚淺」此一悖論?我倒有個似非而是的觀點:呈現「惡」的黑暗往往更能彰顯「善」的貴重,正是在惡的劫波裡,莎劇原作中洞燭人性幽微的超越觀點才能醒著。

《量‧度》

演出|台灣豫劇團
時間|2012/06/0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3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