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觀眾包圍的城市連結《無窮動─獨綻2015台港澳城市連線FLOURISH 2》
6月
09
2015
無窮動(8213肢體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30次瀏覽
簡培如(創造系劇團藝術總監)

8213肢體舞蹈劇場策劃「無窮動─獨綻2015台港澳城市連線FLOURISH 2」邀集了台港澳三地的舞者共同演出七個舞作,策展人孫梲泰對於「無窮動」的概念來自於義大利文"perpetuo",其表示動靜之間的奧妙,轉接時刻的美妙的想法貫徹整個表演,舞者雖是各自獨舞,卻能時時呼應主題,若加入戲劇的元素來說,看這場表演,你不僅可以看到舞者們曼妙的身形,你也同時看了城市裡七個角色所經歷的七個故事。再加入音樂,燈光和整體視覺畫面,我們絕對可以在那些時動時靜的肢體語言中勾勒出一個從台灣出發,關聯到香港澳門等城市的種種樣貌,並且,其中還不乏趣味。

首先是詹天甄《Usaii舞曬》,她在開場前先以小米酒「引誘」觀眾參與表演歌曲的「公投」,開場後公布了今天的選歌是滅火器的《島嶼天光》,她一反工作人員所敬告觀眾的進入劇場需要遵守的指示,她不但要求觀眾一定要打開手機看表演,還要進入youtube打開當時滅火器投身反對服貿協定的《藝術公民島嶼天光》連結,並與觀眾「練習」在舞者倒立的姿態、鳥叫聲,口白之後打開這段youtube影片,進行一種以公民意識「參與/干擾」演出的行為。筆者隨著大部分的觀眾以行動參與了這個行動,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公民們是一種就算經過練習也還是具有獨立意識的群眾。整段舞作前段觀眾們此起彼落的聲響,極大程度的參與了表演,這個表演它啟動了一些無以名狀的開創力量,它不再只是一段舞蹈,而是一種不同層面生命力對話,一種以行動錯置/凌駕於舞作上的力量,一直延續到演員謝台,觀眾鼓掌,到下一段許程崴上場前大量的乾冰煙霧瀰漫,觀眾關注與台上的動能仍持續,並開到最大,以至於第二段若隱若現的的黃藍光,筆者立刻聯想到「小王子」,是迷路的小王子來了。

許程崴《藍色的黃》是一個很美的作品,他身著藍衣黃褲,躍然在自己建構出來的氛圍,優雅在藍黃光裡旋轉,舞動,他的身體看起來輕盈卻十分的有力量,完全展現出許程崴個人平日身體的訓練功底,使得他可以自如的運用氣息和肢體,淡然的愁緒從身體裡面傳導出一種正向的溫暖,直到後來他連續做了幾個不同方向跳躍式的大前滾翻,都呈現了完滿和諧的圓,非常的美。第三段張雅為就讓人從小王子的小日記裡面走出來,直視城市生活中各式各樣身影的種種樣貌,整個舞作的概念很簡單,張雅為的詮釋卻是震撼的,《Still Alive》在地上放了兩大袋塑膠保麗龍碗做為城市的背景,舞者讓各種城市人的形體進入她的身體,與其說是舞動,其實更多是戲劇的方式去表現好幾個奮力生存的人物形象的一個舞作,擴張的身體與環境的搏鬥,顫抖的身體與內心在交戰,希望囊括眾生相的編舞企圖非常的明顯,可能可以再加入一些隨機的感受或肢體行為,舞作會更大氣。

下半場開場是蔡晴丞,舞作名稱是《Limitless》,但她卻突破了劇場鏡框的限制,把整個文山劇場表演廳都跑了一遍,整個舞作用她的肢體,聲音和觀眾用不同的聲音表情對話說「我可以,你可以嗎?」自然的與台下進行互動,亮點在結束時她以全身俯趴在地上,想前進而不可得的情況之下,艱難的唱出「看見路上行人遊魂般的行走⋯」等等字句,動作劇場的表演,加上蔡晴丞這個舞者身體內在的一種積極正面的力量感染了全場。所以,當香港的梁儉豐帶著他中國舞感很重的舞蹈步伐進入這個場域的時候,一個由台灣開始,帶起港澳華人的動能就此展開,接著又是一位香港舞者王廷琳,可惜的是梁的舞作編排上有點想說的話太多,有整體編排不夠乾淨俐落的問題。最後是澳門的陳智青,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陳智青的舞作很有童趣,感覺就是一個誤闖都市叢林的小女孩,最後雖然她被灰沙淹沒,那「沙」其實是爽身粉,因為從舞台上方灑下來的味道太強烈的異香,造成了另外一種都市異景。

「無窮動」這個名字將七位獨舞藝術家和觀眾牽引在一起,連成了一股力量,那個力量深刻的表達出以台灣為中心,跨越出去,連起香港澳門的決心,你看到一場舞蹈作品是完完整整的把觀眾包圍在內,讓台下和表演者一起參與了一場用表演突圍困境的盛宴,那是我們漸漸失去而不可得的自由,更是表演無窮無盡的創造之力。

《無窮動─獨綻2015台港澳城市連線FLOURISH 2》

演出|8213肢體劇場
時間|2015/06/05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