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是一場探戈舞會的全幅實景錄影:觥籌鬢影,人聲細語,男女翩翩,眼神在電光流火中微妙交錯,體溫漫過衣香,角落充滿觀看與被觀看的人,隨時互相替位……。徹底旁觀的在座瞬間明白了舞蹈的生成環境,更不禁懷疑它如何可能復生於這淨空、冰冷、失去生活感的劇院中?無酒、無食、無擁抱、無耳語、無勾誘的探戈,還能是「米隆加」探戈嗎?
「米隆加」(Milonga)有多種意涵,一指音樂類型,一指舞蹈形式,一指「源自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舞會」【1】。十九世紀出現在阿根廷,而後演化為我們較熟悉的「探戈」(Tango)。比利時裔編舞家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選擇了她最原始的名字,並將其中「i」代換為西班牙文的倒寫驚嘆號。
很快地影像撤下,留下一個乾淨的空場,五人編制的樂團位於台側,背幕如直立百葉窗般打開,滲光隙縫處,男女舞者在逆光中登場,曲線美麗,傲然自信,優雅滑入,舞影樂聲立時填滿全場,但這種美麗還不算出人意表。只見一個燈光轉換,舞者高低有致的剪影變成立牌,當真人撤下,投影補位,投影撤下後,便裸白著人形立牌,「米隆加」是一場回憶的意象躍然浮出。
接著影像移換背景,舞者從一個舞會翩躂到下一個舞會,從一個城市熱舞到另一個城市,幾乎分不清是人身的頻繁旅行或記憶的飛速更迭;漸漸風景猶如明信片,景點抽換如立牌,拎滿戰利品的觀光客以破碎的身姿,亦熱烈橫越前台;而一個同樣肩前突臀高顛姿勢誇張的女舞者,踩著瑣碎顛躓的步伐,也急煎煎奔向舞會,撲向某個對舞的男人,幾番狼狽折衝之後,也找到了可以彼此對答的舞步。或許這正是一場「米隆加」舞會的意義:應許每一個人找到可以傾訴、歸屬、共舞——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
西迪.拉比突顯了「米隆加」中溝通的慾望。舞者背脊傲然挺立,身體與對方接觸極為節約,僅以雙腳於地上作畫,一圈圈美麗弧線,卻將雙方腰部以下的空氣都撩撥火熱,舞成一團秘語空間,耳鬢廝磨,體溫微聞,眼神唇語在每一轉身間交流。在無歌詞純器樂演奏下,情感交流的意義大為開展,不限於男女情侶,擴延至三男、兩女一男、四男一女等不同組合,探戈可以是情慾挑逗,也可以是情感要求交換的歸屬感。十對舞者當中的一對現代舞者,以折腰曲背,將燃燒的雙腿延伸到上半身,以手模擬那優雅節奏與豐富表情,探索表達感情與嫵媚的限度。
而如果,情感才是「米隆加」的重點,那麼靈犀相通的戀人之間,是否眼神交流便已足夠?身兼導演的西迪.拉比讓一排冷寂的椅子,列於熱舞者背後,一男一女,各坐一端,身體毫無接觸,默默地凝視彼此。這時又引出「米隆加」的另一層隱義:被看見。愛人並且華麗地求愛,並且讓投入愛慾的華麗的身姿以及給出如此愛意的自己,被別人驚嘆讚賞,被燃燒的眼光擁抱。
傳統與創新性,如何「破」與「立」經常是個難題。西迪.拉比並沒有強勢醒目的介入姿勢,也沒有冷情分析超然解構,他似乎更在乎「米隆加」的情感特質,透過感性的穿越、經歷、記憶、旅行,讓這這舞蹈的核心情感在劇場四方空間中更加剔透。
註釋
1、魏君穎〈《米隆加》重組肢體語彙 挑逗當代複雜人際〉。《PAR表演藝術》第279期。頁51
《米隆加》
演出|西迪.拉比×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時間|2016/04/0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