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妙運,物件巧思《畢古童樂會》
12月
31
2013
畢古童樂會(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9次瀏覽
楊麗卿(高中教師)

12月21日,畢古的童樂會上演了,期待開門的觀眾在工作人員引導下,人人各端一張小板凳,並左手上貼上以黃、綠、紅、藍標示的分組的小貼紙,興奮的等著下一刻。

戲劇就從開門的那一刻開始。

當你跨進321巷斑駁的大門,迎接你的吉他手和舞團已是戲劇的楔子。在熱鬧的輪唱、合唱中,演員以歌的語言將童話中必然有的段子「足早」、「足早以前」說了,隨後將主角「請」了出來,而所謂的主角其實是個布偶,造型樸質可愛,加上富含諧音的畢古~屁股,立即引起孩童的目光。演員略略交代畢古的父母在外地工作,畢古與祖母同住的身世,然後帶領觀眾去逛夜市、廟會,甚至進入兒童津津樂道的「童」樂會中,並一路在歡笑聲中,進入令人驚奇的童樂世界。

在這場戲劇中有很多設想奇特的點子值得加以推薦。

首先是開門見山式的驚喜。

開門即進入戲劇,將演出的舞台擴大成整個宿舍,予人新奇感。而整個活動都在庭院中進行,利用自然的景物,讓觀眾以想像來為戲劇添景。像「逛夜市」時,貼有紅點點貼紙的這組,即是演員模擬夜市射飛鏢的攤商,在樹幹上虛擬畫下一個水球,並誇張的交付一支向子虛先生借來的烏有飛鏢,讓觀眾試「射」,原本靦腆的觀眾在演員的暗示下,配合的、聚精會神的執起鏢來,甚至為射不到的鏢而懊惱,嗟嘆聲中瞬間化融了彼此的陌生感,是很有趣的開頭。

其次是主題的呈現很有教育意義。

本劇雖然標明「童樂」,實則觸角則是深入探討隔代教養的嚴肅話題,在拼圖式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照顧畢古的阿嬤和別人的祖母一樣慈祥和藹,在她叨叨絮絮的話語中,觀眾知道阿嬤是忙碌的,她不僅要下田農作,閒暇還要到工廠打零工,並操持所有的家事,然而畢古的阿嬤,還是給了畢古所有的愛和關心,但阿嬤不識字,面對畢古的課業實際上不知所措的,而無助的畢古,基本上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口才不好、既沒有人緣、又沒有特殊才能可以打入同學的生活圈,無可奈何的畢古只好選擇發呆、遠離同儕,因而戲劇進行中,不時呈現多面向的畢古:寂寞的畢古、憂鬱的畢古、富於想像力的畢古、力圖表現的的畢古,然而也讓人擔憂起,這樣的畢古該如何脫困呢?關懷弱勢的孩童的內涵切中社會的脈動,是很有意義的主題。

再其次是道具的活用。

劇團在空間的應用上很細膩的,常會利用環境中的樹、門、牆壁……化凡為奇。有時庭院是鼎沸的夜市、有時角落邊上演的是寂寞的畢古的喃喃自語、而樹底下卻是群童的竊竊私語,在兒童想像的同樂會中,日式門窗居然是畢古祖孫虛擬對話的主場、光一根跳繩即能千變萬化,一忽而是兒童的跳繩,忽然間又成了畢古夢中跨騎的馬,實在有趣。

而最最值得推薦的是夢境的呈現。

畢古愛慕一个女生,卻又愛在心裡口難開,本想在同樂會中以跳繩吸引心上人的青睞,哪知好事多磨,同樂會當天畢古居然病了,昏睡中,畢古進入夢境,這在電視、電影上可以用旋轉的畫面、淡出淡入的畫面,種種技巧去呈現,然而現場演出的劇場要如何呈現夢呢?然而「影響.新劇場」做到了。

演員先在場地吹出肥皂泡泡,接著琴、鐘、等等不同特質的樂器相繼奏出長串音符,營造浪漫的氣氛,然後一人在前牽引綁在演員手上的畢古,在如飛的節奏中,畢古漸漸進入夢境,在夢幻的氛圍裡,演員快速跑起來,此時畢古輕盈彷如迎風而飛的鳥,隨後演員們拿起置於角落黃、紅、綠的方框,舞動、飛翔,酣暢淋漓時,演員忽然將方框以交互套疊在腰際的方式形成連結,然後演員更快步的前進,並借助手及身體快速的交互擺向同一側形成傾斜的隊形,引得孩子大叫雲霄飛車……載著畢古的夢想飛行,極高揚處,氣球破了,畢古的美夢也醒了。懊喪不已的畢古以為自己錯過了同樂會,其實他並沒有被遺忘,同學不僅趕來問候,還帶來他心儀的小女孩,於是終日「屁股」黏在座位上~畏縮沒有信心的「畢古」,樂了,真正的「同樂」了,主題「童」樂會於焉完成。

歡樂溫暖佈滿觀眾心頭,一場好戲溫暖了冬寒的321巷的午后。

《畢古童樂會》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2/12/21
地點|三五小戲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