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如(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系學士班)
進入20世紀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跨界劇場,肢體、舞蹈、詩歌……似乎劇場變成了饕餮,什麼都能吞的下去。這樣的長期投餵,也將一部分觀眾培養成了什麼都能看看的性格,台上出現任何奇怪的形式都不會再大驚小怪。甚至於,對於「創新、實驗」的接納近乎成為了一種劇場的政治正確。然而,饕餮吞盡萬物,可要小心最後別把自己也吞下去了。
《Role Play》作為魔術師林陸傑2021新點子實驗場的作品,貼滿了魔術、創新、跨界、實驗等等的標籤。但是顯然對於創作者來說,這些外部的標籤還不夠豐富,走進劇場還會發現更多驚喜。劇場的面向來看,敘述的故事東走西奔,一下宜蘭,一下印度,一下又飛到倫敦。敘述的時間線更是飄忽不定,林陸傑的聲音帶著觀眾在20世紀初的倫敦和現在的台灣(或是印度)之間來回穿梭。坐在台下的觀眾一方面不由自主的試圖看明白魔術的奧秘,同時又要搞明白作品的人事時地物現在又被台上的人拉到了哪個時空。這期間又夾雜著簡單的政治玩笑、意味不明的意識流影片和不時出現的鬼影幢幢。
可以說,從對外的行銷策略到劇場中的表演內容,《Role Play》堪稱buff疊滿【1】。可惜,這些buff似乎並沒成功加到作品身上,卻顯然已經挑起觀眾進劇場時的期待。理所當然的,觀眾必然希望至少會看到魔術、劇情中的任何一個,甚至期待著兩者的融合,希望看看一個魔術師要怎麼說故事。不幸的是,真正發生在作品中的似乎只有倏忽急逝的魔術和破碎不堪的敘事。對於前者而言,「講故事」的需要本身成了一種挾製,讓魔術師沒有時間空間的餘裕來醞釀出一個完整而動人心弦的魔術所需要的磁場。對於後者而言,魔術的摻雜又好像是無關緊要的道具,可有可無不說還打擾表演者的表達。對於台下的觀眾而言,無論是期待看魔術的,還是期待聽故事的,都很難不被這種兩不相合的形態所干擾。
擴大來看,這種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之間產生排異反應的案例事實上不在少數,今天一路飄紅的「舞蹈劇場」在碧娜·鮑許創作之初也是噓聲漫天。每個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獨特連接觀眾的方式,說故事僅僅是其中一種,要求所有進入劇場的跨界藝術都能立刻找到適合的說故事方式顯然是不現實的,我也無意做這樣的期待。但是這樣的理解與等待並不意味著對排異的無條件容忍,請創作者們在一腔熱血的工作之前先明確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劇場這個充滿著假定性的空間的確可以容納很多,但是它並不會自然地幫你完成一個故事。只有創作者本人充分認知到利用劇場究竟能夠有怎樣多一重的表達,以及究竟想要傳達給觀眾什麼,劇場才會幫你達成。
註解:
(編按)buff疊滿,為遊戲用語。「buff」為增益,可用於角色屬性或能力的短暫增強,或魔法施展、藥水效果的短暫增強。例如暗黑破壞神60級以上玩家,每打死一隻菁英怪可以疊一層buff。「buff」此處為能力增強後,金幣寶物因此增加掉落的獎勵,此獎勵最高可疊五層,稱之「疊滿」。「buff」也用於遊戲版本更新所帶來的增益強化。
《Role Play》
演出|林陸傑
時間|2022/3/6 14: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