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國姓爺合戰:英雄和藤內》
12月
20
2023
國姓爺合戰:英雄和藤內(臺北木偶劇團提供/攝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3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也許是歷史地緣的關係,在鄭氏王朝定都的台南演出國姓爺的故事總帶有一份親近感,然而《國姓爺合戰》這個移植自日本江戶時代近松門左衛門的淨琉璃作品卻對多數台灣人而言帶有陌異性。

「和藤內」是戲劇中虛構的名字,也暗示了鄭成功非中國人和非日本人的尷尬身分,和(わ日本)、藤(とう唐)、內(ない),和藤內與父親老一官透過錦祥女嫁予甘輝將軍的姻親關係,向甘輝將軍乞兵以反清復明,和藤內順利回到中國消滅韃靼清兵,實現反清的理想。戲劇終歸是戲劇,學過台灣歷史的人都知道鄭氏終究沒有反清復明,近松門左衛門的《國姓爺合戰》只是日本人擴張侵華的野心和願望。因此,在台北木偶劇團改編的《國姓爺合戰》中,故事收在和藤內向甘輝將軍乞兵,在甘輝將軍的一番掙扎後終於同意出兵相助,但是――故事沒有再說下去了。不再說下去的故事,台灣人都心知肚明。如此的故事脈絡,若非劇末才提及和藤內即為延平郡王,對台灣觀眾而言,彷彿站在旁觀者的視角看待中日兩方權力的角逐,鄭氏王朝的故事一旦遠離了台灣的場域,便變得異常陌生了。 

台北木偶劇團的《國姓爺合戰》在情節上並未做太多更動,主要在舞台呈現手法上有所差異,彩樓被解構為四個零散破碎的戲台,猶如歷史的視角總是零散拼湊而來,而舞台中間有一完整彩樓則在故事中後段作為城池的象徵。人物設定方面雖以和藤內為主角,但這個腳色沒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行動,與父母前往獅子城乞兵時,途中遇猛虎,倚靠著天照大神的令牌降伏了猛虎,也順利利用猛虎解決奸臣追殺。說服甘輝將軍出兵一段,則以和藤內妹妹錦祥女展現較強烈的性格,她不惜自我犧牲也要說服丈夫出兵相助,相對地,和藤內雖然最後殺進獅子城內,但改變甘輝將軍心意的是和藤內母親和妹妹的自盡打動了他。意即,在故事中,較難看出這個腳色的性格和轉變,相對較為扁平。 


國姓爺合戰:英雄和藤內(臺北木偶劇團提供/攝影)

舞台手法較奇特的是,穿插著漫才少爺的演出。漫才少爺為守城池小兵戲偶的擬人化身,兩兄弟負責插科打諢,鬆綁了原有歷史劇的嚴肅調性,而演員本身為日本人,他們說著帶有日語口音的國語時,在故事場景中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他們出場時,不談國家大事,關心的是要吃什麼、要尋找自己的母親,作為一般的平民百姓,他們無權決定大事,只能過好現階段的生活,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其中一段人偶同台,兩名婢女戲偶帶著和藤內母親進入獅子城會見錦祥女時,漫才少爺在一旁為戲偶配旁白,刻意捏尖的嗓音為戲劇帶來效果。他們的對話雖然多為即興演出,只是現場觀戲的兒童眾多,有時與觀眾的互動似乎也讓漫才少爺有些無法掌控。此外,漫才少爺的演出依循著「尋找母親」的脈絡,但尋找母親的意圖讓人有些不解,若母親是象徵著國族或母國等身分認同的關係,那麼這兩位「日本人」又是代表誰的立場?他們何以要尋根?故事最後漫才少爺找到母親、卻不被母親所認得,於是以告別了母親作結,若是指血緣的失根與斷聯,與他們相連結的究竟是哪個地方?或許因為漫才少爺出場時總是以插科打諢的方式出現,並未安排一定的鋪陳供觀眾按圖索驥,以至於故事最後想傳達的意象過於模糊不夠明朗。 

整體而言,劇團在保留主要情節之下,試圖以舞台手法賦予作品新面貌,只是較難看見新的歷史視角。原先嚴肅的歷史主題,因漫才少爺的加入而不顯得沉悶,只是也相對壓縮了劇情或人物更多發展的空間,在主演的口白上,因應人物身分的文言韻味或是俚俗趣味皆能有明顯區隔,這也是劇團的優勢所在,只可惜未能有太多的發揮。和藤內的故事幫助觀眾暫時離開鄭氏王朝統治台灣的歷史包袱,若能從中拉出一種新的視角和觀點、填滿主線的戲肉,那將會是一場饒富意味的好戲。 

《國姓爺合戰:英雄和藤內》

演出|臺北木偶劇團
時間|2023/11/25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無法從本劇中感知到,這些個別的劇種究竟在與什麼樣的創作思潮、社會體制或時代氛圍抗衡。它們仿若只是為了某種更高的目的而被召集、組合起來的團塊,更為了那目的而犧牲了自己所包含的內在張力。
10月
07
2024
就《走吧,野草!》而言,從歌仔戲提煉藝術性,賦與當代風貌,不只做俗民印象,更拓展為眾聲喧嘩,這是對鄉土藝術禮敬的創作行動,是再拒劇團與《走吧,野草!》隱而不宣,銜接與再創造群眾美學的底層精神。
10月
07
2024
這些政治意識在劇作中被稀釋,儘管在此次「劇.眾」的策展主題【5】包裝下,該劇在拆解過往歷史的過程中,卻消解所謂左翼關懷中的「眾」,削弱其核心的社會意涵,失去劇場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連繫,並擺脫過去「無政府主義式」激進抗爭的政治取向,進而減損原本強烈的社會批判力量。
10月
07
2024
雖說豫劇的程式規範未若京、崑兩劇種來得嚴謹,但耳熟能詳的劇目,反倒使觀眾既定印象深刻,因此當青年演員擔綱主角時,如何在觀眾既有印象中雕琢,承接功法、拿捏聲腔情感尺度,是新生代承接前輩藝師傳承的挑戰。
9月
30
2024
滿漲的空間裝置與音樂構成鮮明的符號,在這處刻意不顯莊重,以雜亂構成「廣場」意象的空間,具現的不是現實世界的廟埕、集會場所,或一齣戲的舞台,而是追緬太陽花世代曾經獻身的歷史事件,以一個戲曲典故與人物,用角色肉身行動重新建構。
9月
26
2024
《廣場》,在這個意義上無疑是一次試煉——既是庸俗民主的處刑場、基進民主的練兵場,作為空間的語法,該如何有效收斂其多重意義?作為表演的主題,又該如何掌握其無定向、四通八達的特質,將專注的能量再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9月
26
2024
假如不深入戲曲,而把焦點放在「如何跟沒經歷過當年的觀眾談一段歷史」,千禧世代演員詮釋九〇年代小劇場的嘗試,反而成了隔代迴響的亮點……
9月
24
2024
當兒童劇和歌仔戲兩種觀眾期望迥異的表演類型被並列,複合類型的比例定位就成了創作團隊必須處理的難題。伴隨而來的第二個難題則是:當歌仔戲的教化自許撞上兒童劇的想像力導向詩意追尋該怎麼辦?
9月
20
2024
新生代演員透過嘗試掌握角色不同階段之塑造,「以演代訓」,讓「行當規範─功法─角色」契合成「形神合一」,兼容並蓄的演出才能夠和外在形式更新與時俱進。
9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