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台後,各取所需——《愛情生活》攻受版
5月
29
2023
愛情生活(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52次瀏覽

文 高權(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在學生)

從2019年五月二十七日同婚通過的皆大歡喜中退燒,《愛情生活》攻受版精準地抓住了同志們在普天同慶下被掩埋的幽微擔慮,生動描繪了已經習慣自由、崇尚性愛分離的男同志主流,猛然被塞進曾經獨屬於異性戀的婚姻枷鎖下後,水土不服的尷尬症狀。我們得到了生而為人的平等權利,然而伴隨著權利的卻不全然是蜜糖,也可能是重重的沉重鐐銬。

一進場時迷醉又震耳欲聾的音樂,搭配五顏六色的燈光和立在舞台中央的浴缸,構建了一個頹廢歡愉的生活景象,為後來貓狗不見容於世的感情作出鋪墊。值得一提的是堆滿整個場域的沙子和浴缸結合出的意象,一開始兩人初次一夜情時,在浴缸裡親密調情的濃情蜜意,浴缸就此成為本劇中主角性的載體,而房間中滿布的沙子,可以是狗的男朋友的生存痕跡、可以是狗和男朋友的感情具象,也可以是兩人注定不能善終的愛情中之天塹,兩人只能在性愛中麻醉,貪婪的享受最後的一點點時間、一點點宿醉後不願清醒的暈眩,在偌大的場地中,唯一不惹塵埃的小小浴缸裡。然而隨著演出進行,沙子逐漸濡濕成泥濘,拖著二人在沼澤中不斷下墜。儘管可以在浴缸裡暫時洗淨,卻在離開時又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其實貓與狗之間用性愛止息紛爭的方法,僅僅只是飲鴆止渴而已。

然而,本劇所描述的偷情主題實在不好拿捏,表現太過保守容易淪為空談,觀眾無法看到主角如何深受情慾的誘惑,做出偷情的選擇自然無法讓人信服,而本劇顯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主角們多數時間僅僅穿著緊身內褲,系上浴巾在本劇中甚至可以被稱為盛裝華服。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整場戲只出現了兩個角色,在已經比一般對話更能展現角色所思所想的第三人稱台詞和一個半小時的表演時間中,對主角的刻劃仍然不夠深刻。貓口中的想加入你們是什麼?是也想在未來的某一日能擁有自己的伴侶?但這樣卻無法解釋狗之於貓的獨特性是從何而來;若他表達的是想取代狗的男朋友,那貓的目的性又很明顯不足,他的侵略性僅僅只在一夜情的浴缸中展現,而之後的表現卻十分幼稚,對取代男朋友的行動僅僅停留在嘴上和一些無意義的宣示主權,不但推測不出角色動機,更讓人無法理解,為何一步步勾引狗答應維持關係的情場老手貓和後來稚氣又癡情的貓,像是被附身般有著天差地別。

但儘管有著這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演員的精湛演出仍然值得被讚賞,杜瑋哲飾演的狗有大段大段的心理獨白,他很好的展現了狗在感情中的掙扎,對貓的態度轉變;而飾演貓的謝孟庭在打破第四道門時更是完美達到了劇本想表達的似貓非貓,似本人非本人的狀態。如果如此優秀的演員們,可以藉由這部幾乎場場完售的戲劇更被市場看見,那麼本劇商業化的表現,好像也可以被釋懷了。

《愛情生活 攻受版》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3/05/18 19:30
地點|水源劇場(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齣劇的挑戰還有被貼上的多重標籤,此劇涉及到同性議題,以新生代年輕男演員於劇中大尺度演出,這不免會讓人模糊焦點流於世俗,但觀賞完《愛情生活》攻受版後我認為他們仍清楚表達了想帶給觀眾的反思,那些所謂吸引人的爆點也只是為整部作品更加分、更完整,並不會因此而失去理念及意義。
6月
02
2023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