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光明還是桎梏?——《愛情生活》攻受版
6月
02
2023
愛情生活 攻受版(台南人劇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98次瀏覽

文 李子鳳(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在學生)

當今社會不斷爭議於同性議題,除了人本身擁有的權利外,更是在挑戰社會大眾的價值觀與思想。台南人劇團將目光聚焦至同婚法通過後一對同志愛情的生活上,全程以兩位演員、一個場景演出,將一切纏綿、糾葛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性別平權是進了一步,那愛情的本質呢?

《愛情生活》攻受版是由編劇許正平改寫了自己在同劇團2008年的《愛情生活》男女版,故事描述狗(杜瑋哲飾)和貓(楊迦恩飾)兩人在夜店相遇並發生了一夜情,滿滿愛意與愛液讓狗背著自己交往多年的男友,和貓開始了一段秘密愛情生活。貓說他很小,不會有人發現他,他只要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好。但漸漸的貓不滿足,開始從物品、空間、狗的生活中一步步侵佔他。兩人從浪漫激情膨脹,最後破裂至衝突吶喊,同婚通過的承諾也壓得狗近乎窒息。本以為同婚法帶給同志愛情的保證書,但在追逐燈塔駛進港的過程中,似乎早已漸漸迷航……。

編劇這次以同志視角來呈現當代的愛情生活,並以同婚法通過為重要前提。可以結婚就一定要結婚嗎?是因為同婚通過大家才嚮往起了愛嗎?就本質來看,同性戀與異性戀間的感情並無差別,同樣的曖昧試探、委曲求全、嘶吼狂愛,又何嘗不是每段感情中的樣子?在劇中狗的行為很渣、很不負責任,當他想要的時候會撒嬌,會盡力討好你,但當他不要時卻又凶狠地把你推開,並又楚楚可憐的告訴你他沒有安全感,如極致甜美的毒癮將你禁錮在他身邊。為什麼狗要外遇?為什麼狗要這樣對貓?這或許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但這是沒有解答的,有的人生而如此,你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自己也不得而知,而就是這些不確定性一點一點拼湊出充斥著你我的愛情生活。狗和貓兩人在劇中很好的表現了這些愛情的樣子,同時我很喜歡劇中的即時投影與拳擊橋段,以細膩的鏡頭捕捉貓的喜怒哀樂、以力量強烈表達情緒的拉扯,無論觀眾的愛的性別、年齡、國界都能同樣的懸著一顆心。

另外,整齣劇的挑戰還有被貼上的多重標籤,此劇涉及到同性議題,以新生代年輕男演員於劇中大尺度演出,這不免會讓人模糊焦點流於世俗,但觀賞完《愛情生活》攻受版後我認為他們仍清楚表達了想帶給觀眾的反思,那些所謂吸引人的爆點也只是為整部作品更加分、更完整,並不會因此而失去理念及意義。在劇中有一段與觀眾互動的橋段,兩位演員隨機向觀眾提問關於狗和貓的問題,起初我認為有些出戲,但轉念一想這些問題、這些情況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劇中故事未嘗不是從劇外故事而來的?

總體而言,《愛情生活》攻受版以最簡單的人物角色和最簡單的場景呈現當代的都會愛情,雖沒有華麗的排場與配樂,但正因如此,才更貼近我們現實的生活故事。從劇場走出後,淡淡的哀愁與感動仍縈繞我心頭,最後狗和貓兩人划著船笑談著一切,並沒有告訴我們兩人確切的結局,只知道曾經他們在迷霧重重的海上飄著,有人被波光粼粼的誘惑吸引,有人被洶湧的浪花濺了一身,當燈塔亮起時才發覺自己或許又掉入是否該駛向航道的另一個桎梏中。

《愛情生活 攻受版》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23/05/11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5月
29
2023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