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台灣大概沒有人沒聽過史艷文、藏鏡人和哈嘜兩齒,黃俊雄子團《雲州大儒俠決戰時刻》近日在華山生活藝術節登場。故事從史艷文和藏鏡人準備決一死戰開始,劇情發展非常簡單,兩者間一直以來的恩怨情仇也都透過口白清楚交待,讓觀眾很快進入劇情。
演出設有簡單的主舞台和左右兩個小的副台,燈光的架設也很基本。現場搭出的觀眾席與舞臺同寬,三排之後就是俯瞰,所以在演出開始前,導演黃立綱出場告知因劇場演出的關係,有三分之二的觀眾會看到操偶師,而且因為無法像電視般可以剪接和後製,會出現許多NG片段,請大家盡量專注在戲偶身上,忽視別的地方。但這一段「告白」,其實也透露了布袋戲要進入劇場是有不少困難的。
首先以觀眾視線來說,因電視的畫面是被限在一個小框框裡,由導播決定觀眾要看到什麼,但一旦進入劇場就沒有這麼美滿了,觀眾的視線可以瀏覽舞台上的任何一處;加上戲偶本身動作有限,一段時間後,只有頭手擺動的戲偶很難讓觀者完全專注在其身上,觀者自然容易搜尋其他吸引視線的部分,譬如操偶師、進進出出的小道具,還有製造特效的工作人員……。
整齣戲雖有不同角色,但聲音、動作重複性都很高,將近兩個小時無休息的演出讓視覺和聽覺都漸漸疲乏,雖劇中穿插了女歌者扮成與戲偶相同造型的現場演唱(不確定原意是否想要製造戲偶走出小舞台的延伸效果)暫時中斷了眼光的四處游移,但第二次相同手法以及戲中人物的進出與幾個大場面的調度仍未見新意,顯得單薄。
確實,布袋戲要進入劇場,在完整呈現上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尤其這個場地的環境與設備皆不理想,距離也顯尷尬。不過話說回來,布袋戲本來就是在大家眼前現場開放演出的,雖然劇場的環境與規模與外台不同,觀眾也因為付費購票、固定座位與進出限制等因素,劇團必須讓整場演出達到一定的標準,但如果我們不單只侷限在「看偶演出」這樣的嚴格標準來看待這個演出,這種有一點原始、有一點穿幫趣味,用很簡單的效果製造出陽春特效的演出形式其實也相當有趣。如果我們把整個演出進行所必需發生的人、事、物都當做演出的一部分,那布袋戲在劇場裡所呈現的,就不單只是戲的內容、劇情,反而是這個演出的整體過程。
既然這個場地避不掉穿幫的人和物,何不大方地安排,如此,或許可以將觀賞的視覺瑕疵融合成一場台上台下、人與偶共同的連結。
兩個小時演出裡,我並沒有跟著劇情進入史豔文的世界,沒有為生死邊緣的史艷文擔心;沒有被藏鏡人的無奈身世牽引,更沒有因最後「待續」的無結局期待下一集。甚至中途有因為過量的聲光和視線問題而感疲累。但當我試著用一種「戲外戲」的角度來觀賞《雲州大儒俠-決戰時刻》,對於非戲迷的我來說,真的就產生了一種有趣的新觀戲體驗。
《雲州大儒俠之決戰時刻》
演出|黃俊雄布袋戲子團
時間|2012/10/06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烏梅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