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之必要?《噬心者》
1月
11
2017
噬心者(戲點子工作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46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嫉妬是一個青眼睛的妖怪,最會戲弄它所要吞噬的魚肉。 」——《奧塞羅》

戲點子工作坊改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奧塞羅》為本劇,運用戲曲、雜技和影像等形式作為敘事。編劇刪去原著枝葉情節、莎劇花俏修辭又大段的臺詞,著重人因愛嫉恨的核心,改編本遂變得非常簡練,使之僅四個演員即可搬演。

這戲伊阿古、奧塞羅本由不同演員擔綱,後因人事問題改成戴立吾分飾,二角合為一身的作法,意外地將原來像古典小說《水滸傳》英雄殺淫婦或西方童話《藍鬍子》殺妻所暗示的心理缺陷,擴大嫉妒範圍,即不只奧塞羅感到情感背叛而生之,伊阿古求權位不得亦生嫉,二者其實一體兩面,推出凡是欲求不得均可能產生此心的普遍法則。

戴立吾為復興劇校第24期生,初習京劇武丑,後攻武生行當。傳統京劇武生多以正面形象居多,轉來思考奧塞羅演法,問題不大,但反派形象的幾乎沒有,必得自行創造;他詮釋伊阿古和奧塞羅,依人物年齡差別在聲音高亢低沉、表情輕挑穩重,與服裝造型──前者俊扮,加現代帥氣褲裝、皮靴,後者黏上鬍鬚,穿著戲曲披風、厚底靴,一黑一白服色也有助明瞭孰為正反派。

兩個女主角愛宓和戴絲,前為孔玥慈飾演[1],習藝自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後者是黃芷媚,畢業於同校民俗技藝學系,角色分配顯然根據唱段和舞臺動作多寡,對應演員要有流暢唱唸或肢體而成的結果。因此,孔玥慈在劇中專擅歌唱,尤其講述女子心聲的重點歌曲【柳下憐】轉出其口;黃芷媚口條略顯平板磕絆,卻符合劇中人如涉世未深的洋娃娃,沒有足夠「話語權」為自己辯駁,相較下她做動作時自在不少,民俗技藝背景提供了強大後盾,並且其凹折身體或不斷旋轉的設計,暗示女身宛如玩偶任人擺佈之命運。

劇名《噬心者》指人被嫉恨矇蔽理智,心理趨向負面極端的狀態,是以舞臺中央的投影布幕,除了投射唱詞和前情提要輔佐畫面外,更有許多不定形的五光幻影,映照出前述的人心難測與變化。布幕將不可言說的心予具象放大,而站立於前的演員是「心幻化成人形」之物,進行演出或唱曲,整體好似3D效果的影視;逼真臨場感還在奧塞羅殺妻時,原本置放場面四角的長形平臺,其二被移動合併推至臺緣,高高於上行「榮譽處決」,迫使我們清楚看見生命如何成為心魔的祭品。

改編本保留了原劇精髓,如何融入自身文化特色也值得關注,戲裡屬東方藝術有戲曲、民俗技藝/雜技,後一項的確充份強化人物內在,然前者猶待討論。戲曲的特點是程式,包含表演、音樂和服裝道具等舞臺環境,但這戲作表唱唸均向舞臺劇靠攏,部分演員受的古典身體訓練不一定能發揮,唱詞雖維持傳統曲詞七字、十字填法,但套詞編製的音樂非京劇板式,服裝現代感強烈,凡此種種,不禁思索戲曲之必要性,難道因故事年代久遠故選擇以戲曲形式表現?那麼古裝劇亦可為之,再者莎劇也非只能古裝演繹,不乏現代手法重現的例子。或嘗試武生行當如何塑造反派人物?又實驗「京歌」的可能?諸多提問顯示未盡完美,還無法達到劇團自設的「新視覺景觀」目標,仍有努力空間。

註釋

1、愛宓一角由李珞晴(2016/12/9、12/11)、孔玥慈(2016/12/10)依檔期分別演出,前者出身復興劇校歌仔戲科,後者學歷如內文所述。

《噬心者》

演出|戲點子工作坊
時間|2016/12/10 14: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劇最大的特點就是拆解了京劇的音樂結構,擺脫了皮黃調式,以及當代京劇依詞編腔套式的創作方法,將音樂性大大地拓展開來。(朱挈儂)
12月
22
2016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